包含鹿的词语

  • 101、麋鹿闲人: 喻自由闲散不求仕进的人。
  • 102、马鹿易形: 变易马鹿的形象。语本《史记•秦始皇本纪》所载赵高指鹿为马的故事。后以比喻颠倒是非、混淆黑白。
  • 103、马鹿异形:用赵高指鹿为马的故事,比喻颠倒是非。
  • 104、画鹿车: 1.见"画鹿轓"。
  • 105、铤鹿走险: 铤鹿走险dìng lù zǒu xiǎn (1) 指没有办法,只得冒险 英 risk danger in desperation;desperate;make a reckless move;rush headlong into danger
  • 106、重预鹿鸣:清制,举人于乡试考中后满六十周年,重逢原科 同一干支之年 开考,经奏准,与新科举人同赴鹿鸣筵宴,称为'重预鹿鸣'。
  • 107、重宴鹿鸣:重赴鹿鸣宴。清代科举制度中对考中举人满六十周年者的庆贺仪式。
  • 108、白鹿洞:洞名。在江西省星子县北庐山五老峰下。唐贞元中李渤与兄涉隐居读书于此﹐畜一白鹿﹐因名。
  • 109、白鹿纸:古代书画用纸。
  • 110、白鹿原:古地名。即霸上。在今陕西省蓝田县西。
  • 111、白鹿车:传说仙人乘坐的用白鹿挽的车子。
  • 112、白鹿洞书院: 原址在江西庐山五老峰东南。唐代李渤在此隐居读书,曾畜养一白鹿,人称“白鹿先生”,后任江州刺史时在旧居建台榭,遂以白鹿名洞。南唐时朝廷在此建庐山国学,宋初改名为白鹿洞书院,为当时四大书院之一。朱熹、陆九渊等曾在此讲学。元代时毁于兵火,明代重建。清末改为江西林业学堂。建国后逐步修整为白鹿洞书院文管所。1988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13、鹿角甩子: 相关背景资料:说到拂尘,这种物品是道家所常用,有两个用途,其一是修行的法器;其二是可以当作武器使用。拂尘一般是师尊赠与弟子修行的三宝之一,取其“拂去尘缘之意”,另两件为:腰带与宝剑,分别蕴含“三尺红绫锁住心猿意马”和“三尺宝剑,斩断尘缘”的意思。
  • 114、鹿伏鹤行: 【词语】:鹿伏鹤行【注音】:lù fú hè xíng【近义词】:鹤立鸡群【释义】:像鹿那样潜伏,像鹤一样飞行。形容小心警惕的样子。
  • 115、鹿角解: 说,鹿角不脱落,打仗就不会停止。
  • 116、鹿死谁手: 鹿死谁手lùsǐshuíshǒu (1) 鹿:谓猎取的对象。喻指政权。比喻最后胜利属于谁 英 at whose hand will the deer die——who will win the prize
  • 117、鹿死不择廕: 见“鹿死不择音”。
  • 118、鹿幦:鹿皮所作的覆苓。用以挡风尘。
  • 119、鹿蝱: 1.亦作"鹿虻"。 2.小虫名。
  • 120、鹿马: 1.鹿和马。 2."指鹿为马"的略语。
  • 121、鹿革:鹿皮。
  • 122、鹿囿:饲养鹿的园囿。
  • 123、鹿野苑: 佛教地名。在中天竺·波罗奈国。
  • 124、鹿甒:辽代刻有鹿纹的酒器。用以祭天。
  • 125、鹿巷:设置障碍物的巷道。
  • 拼音
  • 注音ㄌㄨˋ
  • 笔划11
  • 繁体鹿
  • 五笔YNJX
  • 五行

基本释义

名词(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鹿的头角四足之形。本义:鹿科动物的总称。种类很多,通常雄鹿有角)(2) 同本义鹿,山兽也。——《说文》即鹿无虞。——《易·屯》呦呦鹿鸣。——《诗·小雅·鹿鸣》鹿中容八算。——《仪礼·乡射礼记》(3) 又如:鹿中(刻成鹿形的木器);鹿伏鹤行(形容小心警惕的样子)(4) 比喻政权,爵位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史记·淮阴侯列传》(5) 又如:鹿台(古台名。故址在今河南汤阴朝歌镇南,相传为殷纣王所造。武王伐纣,纣兵败,登台自焚而死)(6) 方形粮仓市无赤米,而囷鹿空虚。——《国语·吴语》(7) 通“麓”。山脚秋八月辛卯,沙鹿崩。——《谷梁传·僖公十四年》(8) 通“簏”。竹箱而囷鹿空虚。——《国语·吴语》(9) 姓形容词粗,陋 。如:鹿布(粗布);鹿车(用人力推拉的窄小车子)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