伎开头的词语

更多
  • 1、伎船:以歌舞色相为业的游船。
  • 2、伎坊:教坊。
  • 3、伎苛:谓治事烦苛。
  • 4、伎力:技能与勇力。
  • 5、伎俩: 伎俩jìliǎng (1) 手段;花招 例 这是他们惯用的伎俩 英 trick (2) 技艺;本领 例 见他伎俩,飞马报太祖。——明·佚名《英烈传》 英 technique
  • 6、伎巧:技术,技艺。指精美奇巧的工艺品。 指工艺匠人。
  • 7、伎曲:谓以己之才智曲从无道之君。
  • 8、伎懩: 1.亦作"伎懩"。 2.谓有所擅长,遇机会即欲表现,如痒难忍。 3.泛指欲望强烈。
  • 9、伎痒: 1.亦作"伎懩"。 2.谓有所擅长,遇机会即欲表现,如痒难忍。 3.泛指欲望强烈。
  • 10、伎艺: 1.技艺,指手艺或艺术表演等。 2.指有技艺的人。
  • 11、伎乐:1.音乐舞蹈。 2.指歌舞女艺人。 3.一种乐舞。
  • 12、伎女:古代指女歌舞艺人。
  • 13、伎人:指女歌舞艺人。
  • 14、伎道:方术。
  • 15、伎儿:指歌舞艺人。
  • 16、伎术:技艺方术。
  • 17、伎能:技能。
  • 18、伎工:在宫廷中供奉的歌舞艺人。
  • 19、伎荷:出水面的荷花。伎,通"企"。
  • 20、伎作:指手艺人。
  • 21、伎数:方伎数术。
  • 22、伎伎:行步舒展貌。《诗.小雅.小弁》:"鹿斯之奔,维足伎伎。"毛传:"伎伎,舒貌。谓鹿之奔走,其足伎伎然舒也。"郑玄笺:"鹿之奔走,其势宜疾,而足伎伎然舒,留其群也。"一说"伎伎"为速行之貌。参阅清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卷二十。
  • 23、伎家:指以歌舞或出卖色相为职业的女子。
  • 24、伎术官:指医官﹑太史官等有某种技艺或术数的官吏。
  • 25、伎术人:有某种技艺或术数的人。

伎中间的词语

更多>>
  • 1、遢伎儿: 1.儇薄子。
  • 2、声伎儿: 1.见"声儿"。
  • 3、根孤伎薄:势力孤单,才智浅薄。
  • 4、故伎重演: 故伎重演gùjì-chóngyǎn (1) 旧时的一套伎俩重新施展出来 例 故伎重演,老调重弹,没有什么新货色 英 the old trick is back;repetition of old dodge;up to one's old trick
  • 5、鬼蜮伎俩: 鬼蜮伎俩guǐyù-jìliǎng (1) 蜮是一种名叫短狐的虫。指鬼蜮能害人。比喻作恶之人以阴险的手腕陷害他人 例 今天,群众的觉悟提高了,已经识破了他们这种鬼蜮伎俩,因此,尽管他们花言巧语,蒙混视听,还是无济于事 英 malicious intrigues;underhand trick;evil tactics
  • 6、鬼魅伎俩:比喻用心险恶,暗中伤人的卑劣手段。
  • 7、奇伎淫巧:谓过于奇巧而无益的技艺与制品。
  • 8、积财千万,不如薄伎在身: 词语解释积财千万,不如薄伎在身[ jī cái qiān wàn,bù rú báo jì zài shēn ]⒈  谓学会一种技能,胜于积财千万。引证解释⒈  谓学会一种技能,胜于积财千万。引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夫明六经之指,涉百家之书,纵不能增益德行,敦厉风俗,犹为一艺得以自资;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庇廕,当自求诸身耳。谚曰:‘积财千万,不如薄伎在身。’伎之易习而可贵者,无过读书也。”
  • 9、积财千万﹐不如薄伎在身: 谓学会一种技能﹐胜于积财千万。
  • 10、积财千万﹐不如薄伎在身: 谓学会一种技能﹐胜于积财千万。

伎结尾的词语

更多
  • 1、才伎:亦作"才技"。
  • 2、材伎: 1.亦作"材技"。
  • 3、倡伎: 古称以歌舞杂戏娱人的男女艺人。 娼妓。
  • 4、逞伎: 1.亦作"逞伎"。 2.施展技艺。
  • 5、骋伎: 1.亦作"骋伎"。 2.施展技艺,施展才能。
  • 6、灯伎:以灯彩为道具的舞蹈。
  • 7、方伎:旧时总称医、卜、星、相之类的技术。
  • 8、歌伎: 以歌舞为业的女子。
  • 9、故伎: 故伎gùjì (1) 曾玩过的花招、手法 例 故伎重演 英 stock trick;old tactics
  • 10、贱伎: 1.卑微的技艺。亦指从事卑微技艺的人。 2.特指妓女。
  • 11、末伎: 古指工商业。 不足道的技艺。
  • 12、绳伎: 1.亦作"绳技"。亦作"绳妓"。 2.杂技之一种。俗称走索。 3.指绳技艺人。
  • 13、效伎: 亦作“效技”。
  • 14、淫伎: 无益的技艺。指制造奢华物品的技艺。
  • 15、营伎:亦作'营伎'。 古代军中的官妓。
  • 16、鬻伎:亦作'鬻伎'。 出卖技术。 以技艺谋生。 卖弄本领,炫耀高明。
  • 17、杂伎: 1.见"杂技"。
  • 18、奏伎: 奏伎zòu jì (1) 表演技艺 例 登场奏伎 英 perform (2) 也说“奏艺”
  • 19、薄伎:薄技。
  • 20、工伎: 1.技艺方术。 2.指从事各种技艺的人。
  • 21、国伎:犹国乐。
  • 22、奇伎: 见“奇技 ”。
  • 23、家伎: 见“家妓 ”。
  • 24、进伎:进献歌舞。
  • 25、绝伎: 绝技jué jì (1) 独一无二、超群的技艺;极高的技艺;别人很难学会的技艺 例 西人绝技。——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例 以李伶为绝技。——清·侯方域《壮悔堂文集》 例 身怀绝技 英 unique skill;consummate skill
  • 26、口伎: 1.见"口技"。
  • 27、马伎:马戏,人骑在马上所做的各种表演。杂技的一种。
  • 28、曲伎: 亦作“曲技”。
  • 29、女伎: 见“女妓 ”。
  • 30、神伎: 1.亦作"神伎"。 2.神妙的技艺。
  • 31、声伎:亦作'声妓'。旧时宫廷及贵族家中的歌姬舞女。亦作'声技'。指歌舞等技艺。
  • 32、手伎: 手伎shǒu jì (1) 手艺 英 workmanship (2) 杂技的一种,运用手的技巧抛接、耍弄各种物件 英 variety show
  • 33、仙伎:谓非凡的技能﹑本领。
  • 34、音伎: 1.亦作"音伎"。 2.伎﹐通"技"。音乐的技能。
  • 35、游伎:指出游的歌妓。
  • 36、作伎: 1.亦作"作妓"。 2.谓表演歌舞或演奏音乐。
  • 37、百伎: 1.各种伎俩。 2.各种伎艺。
  • 38、絶伎: 词语解释絶伎[ jué jì ]⒈  见“絶技”。
  • 39、立部伎:唐代宫廷燕乐之一。与坐部伎相对。
  • 40、蹴瓶伎: 1.亦作"蹵瓶伎"。 2.古代杂技名。
  • 41、邯郸伎:邯郸郭公(北齐后主高纬)的伎俩。
  • 42、担幢伎:表演担幢杂技的人。
  • 43、倒舞伎:表演倒立杂技的艺人。
  • 44、缘竿伎:古代百戏杂技中的爬竿节目。亦称'缘竿伎伎'﹑'缘竿伎戏'。
  • 45、歌舞伎:日本所独有的一种戏剧。
  • 46、高縆伎: 1.亦作"高縆伎"。 2.指杂技中走索的艺人。
  • 47、婆侯伎: 1.见"婆猴伎"。
  • 48、婆猴伎: 1.亦作"婆侯伎"。 2.杂技名。相传周成王时南方有扶娄国,其人善机巧,能易形改服及神怪变幻。后世乐府皆传其技,俗谓之婆猴伎。"婆猴"即"扶娄"之音变。参阅晋王嘉《拾遗记·周》。
  • 49、吞剑伎:我国传统杂技之一。
  • 50、高丽伎:隋时七部乐之一。采用高丽乐曲,配以十四种乐器,由十八人演奏。
  • 51、都卢伎:古代爬竿杂技。
  • 52、清商伎: 隋时清乐名。
  • 53、椀珠伎: 1.古杂技。犹今舞碟弄碗之戏。
  • 54、鼓舞伎:舞乐名。
  • 55、龟兹伎: 乐舞名。 指擅长龟兹乐舞的歌伎。
  • 56、辟邪伎: 1.古代装扮成辟邪兽形的舞伎。
  • 57、高絙伎: 1.亦作"高縆伎"。 2.指杂技中走索的艺人。
  • 58、正声伎:指清商三调,包括平调﹑清调﹑瑟调。即宫调﹑商调﹑角调。
  • 59、坐部伎: 唐玄宗时宫廷燕乐分为坐部伎和立部伎。堂上坐奏,称坐部伎。
  • 60、三部伎:唐玄宗分宫廷乐伎为三部:堂下立奏为立部伎,堂上坐奏为坐部伎,又选坐部伎教于梨园为法曲部,故后世有"三部伎"之称。
  • 61、雕虫末伎: 1.亦作"雕虫末伎"。 2.犹言雕虫小技。
  • 62、重施故伎: 重施故伎chóngshī-gùjì (1) 重新施用过去的伎俩(手法、欺骗、诡计、卑鄙狡猾的计策或计谋) 英 play the same old trick again
  • 63、橦末之伎: 古代表演爬竿的杂技。
  • 64、以售其伎:售:推销,推行;伎:伎俩。用来推行他的奸计
  • 65、屠龙之伎:比喻虽有很高造诣却不切实用的技能。
  • 66、无所施其伎: 1.见"无所施其技"。
组词大全为您提供伎组词,伎的组词,伎字怎么组词,伎字能组哪些词语,找到用伎字组词的组词,其中伎字在开头的组词有25个,伎字在中间的组词有10个,伎字在结尾的组词有66个。
  • 拼音jì,qí
  • 注音ㄐㄧˋ,ㄑㄧˊ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WFCY
  • 五行

基本释义

jì名词(1) (形声。从人,支声。本义:党与,同党的人)(2) 同本义伎,与也。——《说文》。段玉裁注:“《舁部》曰:‘与者,党与也。’此伎之本义也。”(3) 同“妓”。歌女,舞女伎女楼上,坐而择食。——《洛阳伽蓝记》卷四城西凄凉蜀故伎,来舞魏宫前。——刘禹锡《蜀先主庙》(4) 又如:伎人(女歌舞艺人);伎女(古代指女歌舞艺人)(5) 泛指歌舞表演杂伎,艺以为珩。——张衡《思玄赋》。旧注:“手仗曰伎。”(6) 又如:伎船(以歌舞色相为业的游船);伎乐(古代俳优所奏的音乐);伎伎(形容奔走的样子)(7) 旧指医卜历算之类方术 。如:伎道(方术);伎数(方伎数术);伎坊(教坊)(8) 通“技”。技艺,本领无他伎。——《书·秦誓》案谨募选阅材伎之士。——《荀子·王制》故圣人之处世,不逆有伎能之士。——《淮南子·道应》积财千万,不如薄伎在身。——《颜氏家训·勉学》卜者,世之余伎也。——唐· 柳宗元《非国语上·卜》通天地而不通人曰伎。——《法言·君子》(9) 又如:伎痒(极想施展本领;动心);伎力(技能与勇力)(10) 才智;才能 。如:伎艺(技能;才艺);伎曲(以己之才智曲从无道之君)|qí名词(1) (形声。从人,支声。本义:党与,同党的人)(2) 同本义伎,与也。——《说文》。段玉裁注:“《舁部》曰:‘与者,党与也。’此伎之本义也。”(3) 同“妓”。歌女,舞女伎女楼上,坐而择食。——《洛阳伽蓝记》卷四城西凄凉蜀故伎,来舞魏宫前。——刘禹锡《蜀先主庙》(4) 又如:伎人(女歌舞艺人);伎女(古代指女歌舞艺人)(5) 泛指歌舞表演杂伎,艺以为珩。——张衡《思玄赋》。旧注:“手仗曰伎。”(6) 又如:伎船(以歌舞色相为业的游船);伎乐(古代俳优所奏的音乐);伎伎(形容奔走的样子)(7) 旧指医卜历算之类方术 。如:伎道(方术);伎数(方伎数术);伎坊(教坊)(8) 通“技”。技艺,本领无他伎。——《书·秦誓》案谨募选阅材伎之士。——《荀子·王制》故圣人之处世,不逆有伎能之士。——《淮南子·道应》积财千万,不如薄伎在身。——《颜氏家训·勉学》卜者,世之余伎也。——唐· 柳宗元《非国语上·卜》通天地而不通人曰伎。——《法言·君子》(9) 又如:伎痒(极想施展本领;动心);伎力(技能与勇力)(10) 才智;才能 。如:伎艺(技能;才艺);伎曲(以己之才智曲从无道之君)|名词(1) (形声。从人,支声。本义:党与,同党的人)(2) 同本义伎,与也。——《说文》。段玉裁注:“《舁部》曰:‘与者,党与也。’此伎之本义也。”(3) 同“妓”。歌女,舞女伎女楼上,坐而择食。——《洛阳伽蓝记》卷四城西凄凉蜀故伎,来舞魏宫前。——刘禹锡《蜀先主庙》(4) 又如:伎人(女歌舞艺人);伎女(古代指女歌舞艺人)(5) 泛指歌舞表演杂伎,艺以为珩。——张衡《思玄赋》。旧注:“手仗曰伎。”(6) 又如:伎船(以歌舞色相为业的游船);伎乐(古代俳优所奏的音乐);伎伎(形容奔走的样子)(7) 旧指医卜历算之类方术 。如:伎道(方术);伎数(方伎数术);伎坊(教坊)(8) 通“技”。技艺,本领无他伎。——《书·秦誓》案谨募选阅材伎之士。——《荀子·王制》故圣人之处世,不逆有伎能之士。——《淮南子·道应》积财千万,不如薄伎在身。——《颜氏家训·勉学》卜者,世之余伎也。——唐· 柳宗元《非国语上·卜》通天地而不通人曰伎。——《法言·君子》(9) 又如:伎痒(极想施展本领;动心);伎力(技能与勇力)(10) 才智;才能 。如:伎艺(技能;才艺);伎曲(以己之才智曲从无道之君)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