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开头的词语
更多- 1、十败: 指招致国家败亡的十个方面。 指战争一方必败的十个弱点。
- 2、十辈: 从事同一或同类事务的前后十人。十,约数。 指同类的十物。
- 3、十部: 见“十部从事 ”。
- 4、十帝: 指两汉的十余位皇帝。“十”,取其成数。 泛指后世的十位皇帝。
- 5、十殿: 佛教谓主管地狱的十王所居的宫殿。
- 6、十返: 亦作“十返 ”。谓反复或往返多次。 十种反常现象。 即十番鼓,民间器乐合奏乐名。
- 7、十榦: 见“十干 ”。
- 8、十辉: 太阳的十种不同的光气。?,同“晕 ”。古人迷信,看阳光以附会人事,辨吉凶。
- 9、十剂: 即宣、通、补、泄、轻、重、滑、涩、燥、湿十类中医药物和方剂的总称。参阅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序例•十剂》。
- 10、十际: 指封建社会中君臣、父子、兄弟、朋友、夫妻间的正当关系。
- 11、十骥: 指唐太宗的十匹骏马。
- 12、十纪: 古代传说,自天地开辟,人皇以来,至春秋·鲁哀公十四年,共二百七十六万年,分为十纪:九头、五龙、摄提、合雒、连通、序命、循蜚、因提、禅通、疏讫。见《广雅•释天》。 十代,十世。 指一百二十年。
- 13、十驾: 谓马驾车走十天的路程。
- 14、十尖: 指女子纤细的十指。
- 15、十箭: 唐时西突厥分其国为十部,每部命一人统辖,赐箭一支,号为十箭。亦称“十设 ”、“十姓部落 ”。
- 16、十浆: 十家卖浆的客店。
- 17、十诫: 佛教沙弥的十种戒律:不杀生,不偷盗、不淫、不妄语、不饮酒、不涂饰香鬘、不歌舞观听、不眠坐高广严丽床座、不食非时食、不蓄金银宝。 希腊语DékaLógoi意译。犹太教和基督教的基本诫命。传为上帝在西奈山上授予摩西,共十条:除耶和华外不可信别的神;不可造偶像,拜偶像;不可妄称耶和华的名;当守安息日为圣日;当孝敬父母;不可杀人;不可奸淫;不可偷盗;不可作假见证;不可贪恋他人的财物。各教派在条文的具体写法上稍异。参阅《圣经•出埃及记》。 摩尼教戒律之一。即:不拜偶像;不谎语;不贪;不杀;不淫;不盗;不诈伪或行邪道巫术;不二心;不惰;每日进行四次祈祷,实行斋戒和忏悔。
- 18、十戒:十戒是:不杀生、不偷盗、不淫、不妄语、不饮酒、不涂饰、不歌舞及旁听、不坐高广大床、不非时食、不蓄金银财宝。
- 19、十锦: 1.什锦。杂取同类诸物配合成各种式样,谓之"十锦"。 2.即十样景。指宋代有祠禄者致仕后所领赐物。
- 20、十紧: 唐代指秦、延、泾、邠、陇、汾、隰、慈、唐、邓等十州。参见“十望 ”。
- 21、十款: 见“十款天条 ”。
- 22、十赉: 道教指便于修炼的十种赏赐。见南朝·梁·陶弘景《授陆敬游十赉文》。其名目为:一、邑于长阿北阪积金山·连石之乡;二、号为栖静处士;三、四霤飞轩,厢廊侧屋;四、苍头一人;五、钢铁如意;六、筇竹锡仗;七、香炉一枚,熏陆副之;八、杯盘一具;九、大砚一面,笔纸副之;十、鋀石澡罐,手巾为副。
- 23、十裂: 《晋书•何曾传》:“然性豪奢……每燕见,不食太官所设,帝辄命取其食。蒸饼上不坼作十字不食。”后以“十裂”指熟透的蒸饼上裂开的十字状纹。
- 24、十伦: 祭祀的十项道理。 指儒家提倡的十种伦理道德。
- 25、十魔: 佛教语。谓扰乱身心、障碍正道、损害慧命的十种邪恶之事。即蕰魔、烦恼魔、业魔、心魔、死魔、天魔、善根魔、三昧魔、善知识魔及菩提法智魔。
- 26、十母: 即十干。与“十二子”相对而言。 旧时对母辈的十种称谓。亲母,谓生我者;出母,谓生我而被父离异者;嫁母,谓亲母因父亡改适者;庶母,谓生母非正室者;嫡母,妾生子称父正室;继母,谓亲母已亡,父再娶者;慈母,谓妾无子,及妾之子无母,而父命为母者;养母,谓出继他人为子者;乳母,谓曾乳哺我者;诸母,对伯叔母的通称。
- 27、十朋: 谓许多朋友。 见“十朋之龟 ”。
- 28、十愆: 十种罪愆。详“三风十愆 ”。
- 29、十全: 十全shíquán (1) 原指医术高明、十治十愈,后指完美无缺 例 人都有缺点,哪能十全呢? 英 be perfect
- 30、十设: 见“十箭 ”。
- 31、十升: 指经线为八百缕的麻布。古代布以经线八十缕为一升。
- 32、十势:五代齐己认为诗有十种表现手法,谓之"十势"。其名目为:狮子返掷,猛虎踞林,丹凤衔珠,毒龙顾尾,孤雁失群,洪河侧掌,龙凤交吟,猛虎投涧,龙潜巨浸,鲸吞巨海。参阅其所著《风骚旨格》。
- 33、十使: 佛教以贪、瞋、痴、慢、疑为五钝使,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为五利使,统称“十使”,又称十大惑或十根本烦恼。
- 34、十分: 十分shífēn (1) 很,甚,非常,极其 例 十分高兴 例 十分难过 英 very (2) 达到极端的程度 例 十分惊恐 英 utterly;absolutely;extremely (3) 总是;老是 例 十分在衙门中也不方便。——《金瓶梅》 英 often;always (4) 十全十美;十足 英 perfect
- 35、十义: 儒家提倡的伦理道德的十个原则。 道家亦倡此说。
- 36、十一: 十一Shí-Yī (1) 十月一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庆节;新中国成立于一九四九年的这一天 英 October 1,National Day of PRC
- 37、十足: 十足shízú (1) 达到充足的程度或完全的地步 例 十足的势利小人 英 perfect (2) 也指成色纯 例 十足的黄金
- 38、十恶:中国封建王朝规定的不可赦免的十种重大罪名。即谋反、谋大逆、谋叛、谋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始于北齐,隋代修改后规定在法律中,沿用至清代。
- 39、十翼: 《易》的《上彖》、《下彖》、《上象》、《下象》、《上系》、《下系》、《文言》、《说卦》、《序卦》、《杂卦》十篇,相传为孔子所作,总称“十翼”。翼,辅助。
- 40、十方: 十方shífāng (1) 指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十个方位 英 ten directions
- 41、十二: 十分之二。 特指税率或利率十分之二。 形容数量多或程度深。
- 42、十年: 形容时间长久。
- 43、十旬: 酒名。亦代指酒。
- 44、十哲: 指十位或十数位德才出众者或某一方面突出的名人。 指晚唐诗人秦韬玉、沈云翔等人。
- 45、十斋: 见“十斋日 ”。
- 46、十史: 唐时,《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十部正史合称“十史”。
- 47、十守: 谓对将领的十项要求。
- 48、十薮: 古代十大湖泊的总称。
- 49、十停: 十成。
- 50、十望: 唐·开元中,定州的等级,除京师附近的四州为四辅外,其余依次为:六雄,十望,十紧及其他上、中、下州。十望,指宋、亳、滑、许、汝、晋、洺、虢、卫、相等十州。
- 51、十位: 古代指按地位区分的人的十个等级。
- 52、十围: 亦作“十韦 ”。形容粗大。 谓兵力十倍于敌,则可围之。参见“十围五攻 ”。
- 53、十韦: 见“十围 ”。
- 54、十袭: 把物品一层又一层地包裹起来,以示珍贵。
- 55、十玄: 中国佛教华严宗的核心教义,又称十玄门、十玄缘起。其内容为:同时具足相应门、一多相容不同门、诸法相即自在门、因陀罗网境界门、微细相容安立门、秘密隐显俱成门、诸藏纯杂具德门、十世隔法异成门、唯心回转善成门和托事显法生解门。“十玄”旨在发明华严宗特有的相即相入、圆融无碍的“法界缘起”。见智俨《华严一乘十玄门》和法藏《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卷四。
- 56、十尧: 十个像尧那样的圣人。谓圣人众多。
- 57、十因: 国家借以强盛的十项措施。
- 58、十友: 称相友好的十人。 戏称所喜爱的十物。
- 59、十灾:十灾[shi zai]:the ten plagues。神降临灾难给埃及,劝说法老王还以色列民以自由。
- 60、十障:菩萨于十地断十障证智自在所依真如。
- 61、十指: 十个手指。 借指双手。 十个要旨。 指十个足趾。详“十指仓 ”。
- 62、十直: 道家指于十斋日到下界伺察人间善恶的诸神。
- 63、十州:泛指黄河以南的中原地区。
- 64、十洲: 道教称大海中神仙居住的十处名山胜境。亦泛指仙境。 乐曲名。 明画家仇英的号。
- 65、十住: 即十地。
- 66、十族: 明·燕王·朱棣夺取建文帝政权后,命方孝孺起草即位诏书。
- 67、十钻: 指宋时支持、迎合王安石的邓绾、李定、王子韶等十人。
- 68、十伯: 谓十倍百倍。伯,百。
- 69、十通: 《通典》等十部书的总称。其中《通典》、《通志》、《文献通考》称“三通”;清·乾隆时加入官修的《续通典》、《清通典》、《续通志》、《清通志》、《续文献通考》、《清文献通考》六部书,合称“九通”;1935年,商务印书馆再加入刘锦藻《清续文献通考》,总称“十通”。
- 70、十拗: 指老人的十种反常情态。
- 71、十数: 十个等级(的人)。数,等差。 犹言十多;十几。表示较多。
- 72、十番: 见“十番鼓 ”。
- 73、十率: 唐制,太子卫士,分置十率,主宿卫、徼巡、斥候之事,以比皇帝的十二卫。名目是:左右卫率、左右司御率、左右清道率、左右监门率、左右内率。其属则有副率、长使及录事参军、诸曹参军等。参阅宋·王溥《唐会要•东宫诸卫》。
- 74、十日: 古代神话传说天本有十日,尧命后羿射落九日。 十干所表示的日子。
- 75、十九: 十分之九。谓绝大多数。
- 76、十七: 十分之七。
- 77、十字: 指物呈“十”字形。 十个字。参见“十字格 ”。
- 78、十月: 十月shíyuè (1) 格里氏历(即阳历)每年的第十个月——缩写Oct. 英 October
- 79、十万: 数目。一百个千。用以形容数量极多。
- 80、十子: 指战国时博学广闻、不法先王的十个人。即范雎、魏牟、田文、庄周、慎到、田骈、墨翟、宋钘、邓析、惠施。 很多的果实。
- 81、十重: 佛家语。一条重要的戒律。与四十八轻戒相对。即:杀戒、盗戒、淫戒、妄语戒、酤酒戒、说四众过戒、自赞毁他戒、悭惜加毁戒、瞋心不受悔戒、谤三宝戒。违犯此十条者构成破门罪,将被逐出僧团。
- 82、十千: 一万。极言其多。
- 83、十色: 谓色彩繁多。
- 84、十善: 佛教语。不犯十恶,即是十善。 十个德高望重的人。
- 85、十上: 谓多次上书言事。
- 86、十时:上古分一昼夜为十时,秦汉始分为十二时。
- 87、十失: 十项过失。特指苛虐的秦政。
- 88、十事: 佛教指十个方面所造的善业、恶业。 特指“十恶”。
- 89、十室: 十户。 犹言家家户户。
- 90、十乱: 《书•泰誓》:“予(周武王)有乱臣十人,同心同德。” 泛指辅佐皇帝的十个有才能的人。
- 91、十眉: 见“十眉图 ”。 借指十个美女。 泛指众美女。
- 92、十门: 指八方和上、下。
- 93、十命: 指比“九锡”更多一种赐予的特殊荣誉。
- 94、十酒: 十斗酒。典出《史记•滑稽列传》:“威王大说,置酒后宫,召髡赐之酒。问曰:‘先生能饮几何而醉?’对曰:‘臣饮一斗亦醉,一石亦醉。’”一石为十斗,故称十酒。 清酒。因十旬酿成,故称。
- 95、十科: 宋代科举取士的十项科目。
- 96、十客: 指南朝·陈·后主的亲信江总、孔范等十人。 泛指十位客人。 指十二种名花。 指宋·秦桧门下曹冠、王会等十人。
- 97、十力: 佛教谓佛所具有的十种力用。见《俱舍论》卷二九。 指如来。
- 98、十连: 犹言十个州郡。十,约数。 泛指州郡地方长官。
- 99、十过: 指将领的十种过失。 指国君的十种过失。
- 100、十号: 十种号令。 佛的十种名号。即: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十中间的词语
更多>>- 1、常十万:明名将常遇春的绰号。
- 2、吃十方: 1.亦作"吃十方"。 2.佛经称八方上下为十方。和尚靠信徒布施,四处化缘度日,故称"吃十方"。
- 3、粗十番: 1.合奏乐名。纯用十种打击乐器合奏。又称素十番。
- 4、当十钱:古代钱币的一种。币值以一当十。始于南朝梁元帝承圣元年(552年),一枚铜钱当十枚铁钱。北周铸五行大布钱,以一当十。唐第五琦铸干元重宝,亦以一当十。其后除元代用钞外,其他各代均铸钱币,但重量﹑成色各不相同。
- 5、第十堰: 位于日本西南部四国岛上的大河吉野川距入海口14公里处第十村附近,建有一座为向左岸引水的拦河坝,叫作"第十堰".。
- 6、斗十胡:方言。斗牌。
- 7、杜十娘: 小说《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人物。出身贫贱,沦落为妓。渴望自由与爱情,遇外表温顺的纨fe5a子弟李甲,遂以身相许,用所积钱财赎身。不料李甲重财轻义,在归家途中将她转卖他人。她获悉实情后,怒沉装满财物的百宝箱,投江自尽。
- 8、杜十姨:唐杜甫,曾官左拾遗,故世称杜拾遗。旧村学究戏作杜十姨。
- 9、二十四: 一年有二十四个节气,又称“二十四气”,因以“二十四”作为“气 ”的歇后语。气,生气。
- 10、三十哥: 犹王兄。三十为“王”字的拆白语。
- 11、李十郎:清戏曲家李渔的别称。
- 12、李十二:唐诗人李白的别称。
- 13、七十二:古以为天地阴阳五行之成数。亦用以表示数量多。
- 14、七十子: 1.同"七十二子"。 2.七十,举其成数。
- 15、七十鸟:鸨的异名。
- 16、打十三: 1.宋代刑法从轻发落的杖数。后亦泛称责打。宋太祖始定折杖之制,凡徒刑五,最轻为徒一年,脊杖十三;又杖刑五,最轻为杖六十,臀杖十三。参阅《宋史.刑法志一》。
- 17、长十八: 1.花草名。
- 18、攒十字: 1.鼓词﹑弹词及时调中常以"三﹑三﹑四"十字句组成唱词﹐称为"攒十字"。
- 19、花十八: 1.舞曲名。
- 20、画十字: 旧时不识字的人在契约或文书上画个“十”字代替签字。 基督教徒祈祷的一种仪式,用右手从额上到胸前,并从肩头到肩头画个“十”字。纪念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
- 21、没十成:犹言无定准。
- 22、七十说: 1.指伊尹说汤事。 2.指孔子游说诸侯各国事。
- 23、七十钻:犹言七十二钻。七十,举其成数。
- 24、三十子: 《梁书•元帝纪》:“大宝元年正月辛亥朔,左卫将军王僧辩获橘三十子共蔕以献。”后因以“三十子”为橘的别称。
- 25、三十六: 约计之词,极言其多。
- 26、铁十字:铁锚。
- 27、细十番:即十番鼓。合奏乐名。由笛﹑管﹑箫﹑弦﹑提琴﹑云锣﹑汤锣﹑木鱼﹑檀板﹑大鼓十种乐器组成,可奏各种乐曲。
- 28、五十弦: 传说中善弦歌的女神素女所鼓之瑟为五十弦。
- 29、数十载: 载”就是“年”的意思。“数十载”就是“几十年”。
- 30、素十番:合奏乐名。纯用笛﹑管﹑箫﹑弦﹑提琴﹑云锣﹑汤锣﹑木鱼﹑檀板﹑大鼓十种乐器演奏的十番鼓。以其不加用丝竹乐器,故名。
- 31、八十千: 八十千bāshíqiān (1) 即八十吊钱。旧时称制钱一千文为一贯、一吊或一串 英 eighty string of thousand cash
- 32、素十锦:杂取诸种蔬菜配合而成的一种素肴。
- 33、六十岁: 别称为花甲之年或耳顺之年。
- 34、七十岁: 人年龄其中的一岁。
- 35、八十岁:古代称作耄耋之年,是指年纪很大的人。
- 36、五十岁: 医学中,人在五十岁时期最容易发生病态,“五十肩”。专指:当人类生活到五十岁左右时期,其肩部普遍出现疼痛不适的病态。
- 37、五十动: 脉学术语。
- 38、二十大: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2022年10月在北京召开。这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 39、佛十号: 每位佛都有这十个名号,佛是觉者之意思,能自觉,又能觉他,直至觉行圆满者,叫做佛,佛是世界上之真宝,故称佛宝。
- 40、佛十无碍:毫无阻碍地通行或流通。多指事情能顺利地进行。亦作“畅通无阻”。
- 41、傲气十足:一般是指自尊心很强,很骄傲而且对自己的各方面有自信和满足。
- 42、八十种好: 佛教语。指如来善相的八十种细微特征,如无见顶相、鼻高不现孔、眉如初月、耳轮垂埵等。
- 43、八十二好: 见“八十种好 ”。
- 44、八十四调:我国宫调理论中﹐以十二律旋相为宫﹐构成十二均;每均都可构成七种调式﹐共得八十四调。理论上的八十四调﹐首先见于《隋书.万宝常传》及《音乐志》开皇七年乐议中郑译的话。八十四调理论的提出﹐促进了律制的改革。宋燕乐二十八调﹑七宫十二调﹐元明诸种宫调﹐都凭借八十四调的相互关系而明确了它们在十二律宫调体系中的确切音位。
- 45、八棒十挟: 1.亦作"八棒十枷"。 2.古代对拷掠酷刑的泛称。挟﹐夹棍﹐也写作"枷"。
- 46、拔十失五:谓选拔人才而失其半数。
- 47、拔十得五:拔:选拔。选拔十个人而只得到五个人才。意指人才不易得,选拔时宜从宽推荐。
- 48、霸气十足:神气十足 shénqì-shízú ∶洋洋得意的 ∶仪态或印象优美或堂皇的身穿绸衣,头戴珠宝,神气十足∶自负的;妄自尊大的
- 49、八棒十枷: 见“八棒十挟 ”。
- 50、北郭十友:明高启﹑王行等十人,皆居吴今江苏苏州市 北郭,有文名,时称'北郭十友'。
- 51、声价十倍: 声价十倍shēngjià-shíbèi (1) 声誉和地位一下子大大提高 英 one's reputation is tenfold higher
- 52、声誉十倍: 声誉十倍shēng yù shí bèi (1) 声誉和地位一下子大大提高 英 one's reputation is tenfold higher
- 53、羿毙十日:指羿射日的传说。
- 54、一浆十饼: 比喻小恩小惠。浆、饼皆微物,故有此语。
- 55、三十六策:犹言三十六计。
- 56、金钗十二:原形容妇女头上首饰多。后指人姬妾多。
- 57、腰缠十万: 义同“腰缠万贯 ”。
- 58、二十八次: 见“二十八舍 ”。
- 59、粗细十番: 1.一种锣鼓与丝竹兼用的合奏乐名,起于明末,盛行江南,今仍流行于福建﹑江苏﹑浙江等地。十番即十番鼓,又称十番锣鼓,又有十不闲﹑十样锦等名称。
- 60、问十答十:问:询问;答:回答。询问十回答十,即有问必答。形容见多识广。
- 61、三岛十洲: 泛指仙境。
- 62、七十二帝: 指上古到泰山封禅的君主。相传上古到泰山封禅者有七十二君。见《史记•封禅书》引管仲语。
- 63、第十二夜:剧本。英国莎士比亚作于1600年。孪生兄妹西巴斯辛和薇奥拉在海上遇难,流落异地。薇奥拉女扮男装,成为公爵的侍从,为公爵和他的恋人奥丽维娅伯爵小姐传递情书,不久薇奥拉自己爱上了公爵,而伯爵小姐却爱上了女扮男装的薇奥拉。西巴斯辛到此寻找妹妹,因兄妹面貌相像,伯爵小姐把他当作薇奥拉表示爱情。最终误会解除,两对情人成为眷属。
- 64、过冬十戒: 全球金融危机,除了让雷曼兄弟等世界金融巨头倒下、全球股市濒临崩盘、行业巨头瘦身裁员之外,股市下跌、招聘机会减少等由金融危机引发的不良影响,也开始对中国国民产生影响。
- 65、八十孩儿:宋时风俗﹐于小儿额上以朱笔书写'八十'二字﹐祝福长命百岁。诗家多以入诗。
- 66、二十八宿: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把天空中可见的星分成二十八组,叫做二十八宿,东西南北四方各七宿。东方苍龙七宿是角、亢、氐(dī)、房、心、尾、箕;北方玄武七宿是斗、牛、女、虚、危、室、壁;西方白虎七宿是奎、娄、胃、昴(mǎo)、毕、觜(zī)、参(shēn);南方朱雀七宿是井、鬼、柳、星、张、翼、轸(zhěn)。印度、波斯、阿拉伯古代也有类似我国二十八宿的说法。。
- 67、二十四时: 即二十四节气。 指一日的时数。古以地支分一日为十二时,每时又分“初”、“正”(如子初、子正)。参阅清·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二十四时》。
- 68、二十四友: 指晋惠帝时以文才而屈节出入于秘书监贾谧之门的石崇、欧阳建、陆机、陆云、刘琨、左思、潘岳等二十四人。
- 69、二十一史: 明·万历国子监刊行的正史,将宋时所称的十七史增加宋·辽·金·元四史,称为二十一史。
- 70、二十四史: 二十四史èrshísìshǐ (1) 指旧时称为正史的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即:《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唐书(旧唐书)》、《新唐书》、《五代史(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 英 the Twenty-Four Histories;a long intricate story
- 71、二十进制: 又称“二进制编码的十进制”,简称“bcd”码。将十进制数采用二进制的编码形式来表示的计数方法。一位十进制数用四位二进制数来表示。有多种表示方法,常用的是8421码,8、4、2、1分别表示四位二进制数中从左到右各位的位权值。如十进制数97可表示为:10010111。
- 72、二十四孝: 指古代二十四名尽孝的典型人物。旧传元·郭守敬弟守正辑虞舜、汉文帝、曾参、闵损、仲由、董永、郯子、江革、陆绩、唐夫人、吴猛、王祥、郭巨、杨香、朱寿昌、庾黔娄、老莱子、蔡顺、黄香、姜诗、王褒、丁兰、孟宗、黄庭坚等二十四人孝行,成《二十四孝》一书。
- 73、二十四品:唐司空图着有《二十四诗品》一书,把我国诗歌风格归纳为雄浑﹑冲淡﹑纤秾﹑沉着﹑高古﹑典雅﹑洗练﹑劲健﹑绮丽﹑自然﹑含蓄﹑豪放﹑精神﹑缜密﹑疏野﹑清奇﹑委曲﹑实境﹑悲慨﹑形容﹑超诣﹑飘逸﹑旷达﹑流动二十四品。
- 74、二十四桥: 故址在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县西郊。
- 75、二十八天:佛教对欲界六天﹑色界十八天及无色界四天的统称。
- 76、二十四司: 对古代中央六部每部分设四司的统称。其制始于隋,统辖于尚书省,唐因之,各司名称不尽相同。 对隋炀帝时宫中六局每局各设四司的统称。分掌宫中诸事。
- 77、二十二史: 清·乾隆初年刊行《明史》,与二十一史合称二十二史。
- 78、二十八舍: 即二十八宿。
- 79、二十八星: 即二十八宿。
- 80、二十八调: 统指唐代教坊俗乐的曲调。宫、商、角、羽四声各七调。
- 81、二十四神: 道教谓人体中有与自然界二十四气相应的二十四神。即上景八神(脑、发、皮肤、目、项髓、膂、鼻、舌)、中景八神(喉、肺、心、肝、胆、左肾、右肾、脾)和下景八神(胃、穷肠、大小肠、胴、胸膈、两胁、左阴左阳、右阴右阳)的合称。二十四神各有名与字。修道炼性时,每叩齿咽液,并呼各神名字。见《太微帝君二十四神回元经》。
- 82、二十四治: 五斗米道的二十四个传教点,多在四川省内。首治为阳平治。诸治由张道陵及其子孙担任首领(称都功)。见《蜀中广记》卷七一。
- 83、二十一经: 清人于“十三经”外,加《国语》《大戴礼》《史记》《汉书》《资治通鉴》《说文解字》《九章算术》《周髀算经》,合称“二十一经”。见清·刘恭冕《广经室记》。参见“十三经 ”。
- 84、二十八将: 指佐助光武帝建立东汉政权的二十八个有功的武将。
- 85、二十六史: “二十五史”加《清史稿》的合称。
- 86、二十五史: 二十四史与《新元史》的合称。
- 87、二十四韵: 指唐·司空图为所撰《诗品》写的诗。其诗共分二十四目,各用四言韵语写成,故云。
- 88、二十五弦:亦作"二十五弦"。
- 89、二十五老: 指二十五位智慧的长者。典出汉·刘向《说苑•尊贤》:“介子推行年十五而相荆。
- 90、二十四气: 见“二十四节气 ”。
- 91、八文十二: 谓钱财少;薄利。
- 92、飞天十响:烟火或爆竹的一种。
- 93、七十二坟: 即七十二疑冢。
- 94、封十八姨: 见“封姨 ”。
- 95、三十六峰: 在河南省·登封县·少室山,上有三十六峰。 指福建省·崇安县的武夷山。
- 96、三十六峯: 在河南省·登封县·少室山,上有三十六峰。 指福建省·崇安县的武夷山。
- 97、九儒十丐: 元代统治者把人分为十等,读书人被列为第九等,仅居末等乞丐之上。
- 98、九儒十匄: 元代统治者把人分为十等,读书人被列为第九等,仅居末等乞丐之上。
- 99、耕十亩田:谓弃仕归田。
- 100、七十二沽: 河北省境白河支流,相传有七十二沽,其在天津者有二十一沽,故亦以借指天津。
十结尾的词语
更多- 1、百十: 百十bǎishí (1) 一百上下 例 所击杀者无虑百十人。——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例 百十来斤 英 about a hundred
- 2、憋十:憋十指的是撒骰子,台面上的点数合而为十,表示没有点数, 现在多用于形容倒霉, 运气不佳的意思。
- 3、重十:指十月十日。宋徽宗以十月十日为天宁节。
- 4、撮十: 1.掷骰语。
- 5、合十: 原为印度的一般敬礼,佛教徒亦沿用。两手当胸,十指相合。
- 6、九十: 泛指多数。 指九十岁。 谓一季。一季九十日。
- 7、三十: 1.数词。十的三倍。 2.指三十岁。 3.指三十年。
- 8、年三十:农历年最后的一天。
- 9、钴六十: 词语解释钴60[ gǔ 60 ]⒈ 钴的一种重放射性同位素,质量数为60,由核反应堆中产生,用作γ射线源,尤用来代替镭(如治癌和射线照相术中)英cobalt 60;
- 10、吃一看十:指筵席上菜肴丰富,但实际吃的少,摆着看的多。
- 11、问一答十:形容所知甚多或口齿伶俐。
- 12、以一挡十: 一个人抵挡十个人。形容军队英勇善战。
- 13、大年三十:指阴历十二月三十日﹐即除夕。
- 14、得一望十: 得一望十déyī-wàngshí (1) 才得一分,就想得十分。形容十分贪婪 例 日夜思算,得一望十,得十望百,堆积上去,分文不舍得妄费。——《醒世恒言》 英 obtain one and long for ten
- 15、闻一知十: 闻一知十wényī-zhīshí (1) 听到事情的一端即知其全貌。比喻人聪明之甚,能举一反三 英 a word to the wise is sufficient;from one learn all
- 16、以一当十: 以一当十yǐyī-dāngshí (1) 又作“一以当十”。以一人之力抗击十人。形容军人勇猛善战 英 pit one against ten
- 17、一以当十: 一人可抵过十人。形容斗志旺盛。 一个相当于十个。形容人的地位高或事物的价值高、质量优。
- 18、论一增十:意思是指诽谤或赞美他人,要夸大其辞,使人信服。出自《论衡·艺增》。
- 19、闻一增十:闻一知十 wényī-zhīshí 听到事情的一端即知其全貌。比喻人聪明之甚,能举一反三
- 20、七老八十: 七老八十qīlǎo-bāshí (1) 七八十岁。形容人年纪大 例 都七老八十的人了,还是眼不花、耳不聋,十分健壮 英 in one's seventies
- 21、用一当十:喻以寡敌众。
- 22、以一击十:一个人抵挡十个人。 形容军队英勇善战。成语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一》:“一而当十,十而当百,百而当千。” 《史记·项羽本纪》:“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
- 23、一五一十: 一五一十yīwǔ-yīshí (1) 比喻叙述事情像点数那样详尽无遗 英 whole story as it had happened
- 24、指一说十:指着一说是十。形容夸大其词。
- 25、马一王十:现在“马一王十”被引申为特指极吝啬、极成功、极精明的生意人;形容在最困难的日子里,最有实力人物做出的与身份极端不匹配的吝啬行为。
- 26、百儿八十: 一百或比一百略少:~块钱。~里地。
- 27、八九不离十: 八九不离十bājiǔ bù lí shí (1) 非常接近或几乎达到实际情况 例 我也活过来五十多岁了,什么样的人,一眼看上去也是八九不离十 英 about right;be not far out;be pretty close;be very near
- 28、知一不知十:解事物不够全面
- 29、知一而不知十:犹知其一不知其二。
- 30、识二五而不知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且王之所求者﹐斗晋楚也﹔晋楚不斗﹐越兵不起﹐是知二五而不知十也。'后以'识二五而不知十'谓只知道一个方面﹐而不懂得全面地观察问题。
- 31、行百里者半九十:走一百里路,走了九十里才算是一半。比喻做事愈接近成功愈要认真对待。
- 32、知二五而不知十: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且王之所求者,斗晋楚也;晋楚不斗,越兵不起,是知二五而不知十也。” 独疑孔子不应自作自解,是~也。(清·皮锡瑞《经学通论》上)
- 33、行百里者半于九十: 词语解释行百里者半于九十[ xíng bǎi lǐ zhě bàn yú jiǔ shí ]⒈ 比喻事情越是接近成功,越是困难。引证解释⒈ 比喻事情越是接近成功,越是困难。引《战国策·秦策五》:“诗云:‘行百里者半於九十’,此言末路之难。”高诱 注:“逸《诗》言之百里者,已行九十里,适为行百里之半耳。譬若强弩,至牙上,甫为上弩之半耳。终之尤难,故曰末路之难也。”《北史·韩麒麟等传论》:“李彪 生自微族,见擢明世,輶轩骤指,声骇 江 南,执笔立言,遂为良史。逮於直绳在手,厉气明目,持坚无术,末路蹉跎,行百里者半於九十, 彪 之谓也。”国语辞典行百里者半于九十[ xíng bǎi lǐ zhě bàn yú jiǔ shí ]⒈ 行程一百里,走过九十里只能算走了一半。比喻事情越接近成功越困难,勉励人应再接再厉,以期善始善终。引《战国策·秦策五》:「诗云:『行百里者半于九十』,此言末路之难。」《北史·卷四〇·韩麒麟等传·论曰》:「逮于直绳在手,厉气明目,持坚无术,末路蹉跎。行百里者半于九十,彪之谓也。」
- 34、知二五而未识于十: 南朝·梁·刘孝标《辩命论》:“固知三者定乎造化,荣辱之境,独曰由人。是知二五而未识于十,其蔽一也。”
- 拼音shí
- 注音ㄕˊ
- 笔划2
- 繁体十
- 五笔FGH
基本释义
数量词(1) (指事。甲骨文象用一根树枝代表十,金文象是结绳记数,用一个结表示十。后来一点变成了一横。本义:九加一的和)(2) 同本义十,数之具也。—为东西,|为南北,则四方中央备矣。——《说文》十是数之小成。——《左传·僖公四年》疏十亩之间兮。——《诗·小雅·六月》兵也者,审于地图,谋十官。——《管子·七法》天下欲反,十室九空。——葛洪《抱朴子·用刑》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3) 又如:十里长亭(古时设在路旁的亭子,常用作送别饯行之处);十番(合奏乐以十种乐器演奏的名称);十牌(十户人家。牌:门牌);十地(佛教称菩萨修行渐近于佛的十种境界);十生九(死的歇后语);十方地面(庙宇。佛教指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和上下);十方常住(寺庙。佛教认为“不变”为常住。寺庙是不变的,故称);十有九就(十成之中有九成可望成功)(4) 指十分;十份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5) 又如:十一(十分之一);十半(十分之五)(6) 表示约数。犹言十来个辱十城之虚寿,奄咸阳以取隽。——《文选·潘岳·西征赋》(7) 特指十倍 。如:十伯(十倍百倍)(8) 序数的第十位请以赵十五城为 秦王寿。——《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9) 又如:十五删(诗韵中上平声第十五个韵目);十四寒(诗韵中上平声第十四个韵目);十三元(依据《佩文诗韵》“元”字列在上平声第十三位,故称)形容词(1) 表示多;齐全;完备九十其仪。——《诗·豳风·东山》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礼记·大学》(2) 又如:十郎八当(落花流水,七零八落);十变五化(变化多端);十亲九眷(众多亲戚);十相具足(十分美貌);十相俱足(娇妻美妾俱全);十数(十多;十几,表示众多);十荡十决(多次冲击均能破敌);十万(数目。又形容数量极多);十恶五逆(种种不可赦免的大罪);十尧(圣人众多);十朋(许多朋友);十有八九(绝大多数)(3) 通“什”。杂 。如:十锦;十样锦(有各种不同花纹的织锦) [查看更多]
S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