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开头的词语

更多
  • 1、国哀:国丧。
  • 2、国寳:1.国家的宝器。 《左传·成公二年》:“子得其国寳,我亦得地,而紓於难,其荣多矣。” 杜预 注:“国寳,谓甗磬。” 唐崔曙 《奉试明堂火珠》诗:“遥知太平代,国寳在名都。” 宋叶适 《受玉宝贺表》:“天运重来,国寳再得;感深昔念,喜甚今逢。”2.特指传国玺。《新五代史·杂传·王珂》:“ 庄宗自 鄆 入京师, 末帝 闻 唐 兵且至,日夜涕泣,不知所为,自持国寳,指其宫室谓 瓚 曰:‘使吾保此者,繫卿之画如何耳!’”3.国家的宝贵人材。《荀子·大略》:“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寳也。” 唐杜甫 《送长孙九侍御赴武威判官》诗:“尊前失诗流,塞上得国寳。” 邹韬奋 《英勇抗战三年中的五一节》:“其中所留技术工人不少,这都是抗战建国时代的国宝。”
  • 3、国备:指国家的储备。
  • 4、国蔽:国家的屏障,谓国境上的要塞。
  • 5、国币: 1.国家规定的货币。 2.旧指中国国定的银本位货币。清宣统二年(1910年),规定国币单位,定名曰"圆"。1935年国民党政府废止银本位币,采用法币,沿称国币。
  • 6、国变: 1.国家的变故﹑动乱。 2.特指国家因政权更迭﹑改朝换代而发生的变乱。
  • 7、国表:一国的表率。
  • 8、国别:国家的不同;国与国间的区别。
  • 9、国宾: 国宾guó bīn 1.  一国的老臣。或指来朝的诸侯、来聘的卿大夫。 例 筵国宾于牖前。——《周礼·春官·司几筵》 英 state guest; 2.  新王朝对旧王朝后代的尊称。 例 昔武王克商,封夏后氏之后于杞,封殷氏之后宋,若今周后介公。——《唐律疏议·名例》 3.  接受本国政府邀请前来访问的外国元首或政府首脑。
  • 10、国柄: 国柄guóbǐng (1) 国家大权 例 大臣太贵,所谓贵者,无法而擅行,操柄而便私者也。——《韩非子·人主》 英 the political power of a nation
  • 11、国秉: 1.同"国柄"。 2.秉,同"柄"。
  • 12、国病:国疾。
  • 13、国步: 国步guóbù (1) 国运 例 国步艰难 英 national fate (2) 国土 例 国步连营五千里 英 territory
  • 14、国财: 1.全国的资财。 2.指国家的财富。
  • 15、国策: 国策guócè (1) 国家执行较长时间,对国计民生有重大影响的基本政策 例 全国各族人民的代表在这里共商国策。——《雄伟的人民大会堂》 英 the basic policy of a state;national policy
  • 16、国筴: 见“国策 ”。
  • 17、国鄽:古代设于城中的邸店。
  • 18、国产: 国产guóchǎn (1) 在特定的国家或地区内生产的 例 用来制作国产羊乳干酪的地窖 英 home-made (2) 我国生产的 例 国产汽车 例 国产影片 英 made in our country;made in China
  • 19、国産:本国生产的。如:国产汽车;国产影片。
  • 20、国琛:国宝。比喻有德才的人。
  • 21、国臣:国君的臣属。
  • 22、国城: 1.国都。 2.指国都的城郭。
  • 23、国耻: 国耻guóchǐ (1) 因外国的侵略及国内的软弱或腐败而使国家蒙受的耻辱 例 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是中国的国耻 例 不忘国耻 例 清雪国耻 英 national humiliation
  • 24、国雠: 1.亦作"国仇"。 2.国家的仇敌或仇恨。
  • 25、国初:王朝建立初期。
  • 26、国储: 1.太子。 2.国家的储蓄。
  • 27、国粹: 国粹guócuì (1)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 英 the quintessence of Chinese culture;national legacy
  • 28、国邸:汉诸侯王为朝觐而在京城设立的住所。
  • 29、国典: 国典guódiǎn (1) 国家的典章制度 英 national decrees and regulations
  • 30、国豆:胡豆。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木植物,茎方形,中心空,花白色有紫斑,结荚果。种子食用。也称蚕豆。
  • 31、国蠹:比喻危害国家利益的坏人。
  • 32、国娥:国中美女。
  • 33、国恩:指封建时代王朝或君主所赐予的恩惠。
  • 34、国伐:指受到他国的征伐。
  • 35、国防: 国防guófáng (1) 古人视礼义为维护社会国家的安全力量,必须严格遵行,防止逾越,称为国防。今日指为保卫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防御外来的武装侵略和颠覆所采取的一切措施 例 加强国防建设 英 national defence
  • 36、国费:国家的经费。
  • 37、国氛:古代迷信的说法。称国中出现的预示吉凶的云气为国氛。
  • 38、国奉:犹国用。
  • 39、国副:帝王的继承人,多指太子。
  • 40、国讣:犹国丧。
  • 41、国府:指国家的乐府机关。
  • 42、国赋:国家规定的赋税。
  • 43、国辅:辅国。亦指辅国大臣。
  • 44、国服:谓服事于国,向国家缴纳租税。 国家规定的服装。服国丧。
  • 45、国纲:国家的纲纪。
  • 46、国格: 国格guógé (1) 作为一个国民应该具备的爱护国家、维护国家尊严的品格 例 极个别的人甚至不顾国格、人格,干了一些不知羞耻的丑事 英 national character and morals;nationhood
  • 47、国歌: 国歌guógē (1) 法定在正式场合代表国家的歌曲 英 national anthem
  • 48、国共: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的并称。
  • 49、国功:为保卫国家而建立的功绩。
  • 50、国狗:一国中之上品名狗。《左传.哀公十二年》:"国狗之瘈,无不噬也。"杨伯峻注:"《庄子.徐无鬼》:'是国马也,而未若天下马也。'国狗与国马同,一国之名马﹑一国之名狗也。"一说,犹家狗。孔颖达疏:"国狗犹家狗。言家畜狂狗必囓人也。"后以喻指妨贤害能的人。
  • 51、国故: 国故guógù (1) 本国固有的学术与文化(多指语言文字、文学、历史等) 例 整理国故 英 the national cultural, esp. literary heritage (2) 国家所遭受的凶、丧、战争等重大变故 英 disaster
  • 52、国冠:国中最高的官位。
  • 53、国轨:国家管理经济的法规。
  • 54、国是: 国是guóshì (1) 国家的重大政策 例 愿相国与诸大夫关定国是也。——《后汉书·桓谭传》 例 共商国是 例 今年四月,定国是之诏既下。——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英 important affairs of state
  • 55、国殇: 国殇guóshāng (1) 死于国事,为国牺牲的人 英 national martyr
  • 56、国祚:1.王朝维持的时间。《陈书·吴兴王胤传》:“皇孙初诞,国祚方熙。”宋陈亮《箴铭赞》:“国祚若旒,谁任其责。”2.帝王的宝座。
  • 57、国际: 国际guójì (1) 在各国及其公民之间或中间;关于各国的交往;由两个或更多国家参加;两个或更多国家共有或影响两个或更多国家 例 国际交往 例 国际地位 例 国际关系 例 国际法 例 国际音标 例 国际标准 例 国际博览会 英 international
  • 58、国事: 国事guóshì (1) 国家重要的事务。尤指与政治有关的事 例 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英 national(or state)affairs
  • 59、国度: 国度guódù (1) 指国家 英 state
  • 60、国旗: 国旗guóqí (1) 由国家正式规定的代表本国的旗帜。其式样、图案和使用办法由宪法或专门法律规定。中国的国旗是五星红旗 英 national flag
  • 61、国书: 国史。 国家间往来或共同议定的文书。亦专指一国派遣或召回大使、公使时,由国家元首署名的递交给所驻国元首的文书。 即国字。
  • 62、国老:指告老退职的卿﹑大夫﹑士。 掌教化的官。指国之重臣。 甘草的别名。
  • 63、国器:国家所需的器材用具。 旧指可以治国的人材。 国家的宝器,指钟鼎之类。
  • 64、国帑: 国家的公款。
  • 65、国瑞:古指国家的祥瑞。 犹国宝。
  • 66、国泽:国中沼泽地区。
  • 67、国钧:犹国柄。
  • 68、国桢:国家的支柱,喻能负国家重任的人才。
  • 69、国子: 公卿大夫的子弟。 指国子学。
  • 70、国界: 国界guójiè (1) 国与国领土之间的分界线。中国古代也指地方团体的境界 英 national boundaries
  • 71、国香: 1.极言其香。谓其香甲于一国,故云。亦用以赞誉人的风采﹑品行。 2.指兰花。语出《左传.宣公三年》:"兰有国香。"唐宋之问《过史正议宅》诗:"国香兰已歇,里树橘犹新。"《广群芳谱.花谱二三.兰蕙》引宋黄庭坚《书幽芳亭》:"兰之香盖一国,则曰国香。"后亦用以借指其他名花。 3.借喻王侯公卿的后裔。
  • 72、国字:本国的文字。我国以传统的汉字为国字。
  • 73、国运: 国运guóyùn (1) 国家的命运 例 国运维艰 例 国运兴隆 英 national fate;national fortune
  • 74、国人: 古代指居住在大邑内的人。 国内之人,全国的人。
  • 75、国手: 国手guóshǒu (1) 才艺技能冠(如棋艺、医道等)绝全国的人 例 人心无算处,国手有输时。——《唐诗纪事·裴说·棋》 英 national champion(in chess,etc.);grand master
  • 76、国师:1.国家的军队。《左传·襄公十八年》:“子殿国师,齐 之辱也。” 2.王莽 设置的职官。《汉书·刘歆传》:“及 王莽 篡位,歆 为国师。”参见“四辅”。3.太师的别称。《后汉书·赵典传》:“公卿復表 典 篤学博闻,宜备国师。”李贤 注引 徐坚 云:“国师,即太师也。” 4.一国的师表。《陈书·周弘正袁宪传赞》:“观其雅量标举,尤善玄言,亦一代之国师矣。” 5.指国子祭酒。《梁书·王承传》:“俄转国子祭酒。承 祖 俭 及父 暕 尝为此职,三世为国师,前代未之有也。”6.帝王封赐僧人的尊号。始于 北齐 法常。《大宋僧史略》卷中:“北齐 有高僧 法常 …… 齐王 崇为国师。”《景德传灯录·慧安国师》:“嵩岳 慧安 国师…… 武后 徵至輦下,待以师礼。” 7.元、明、清 亦用以敕封藏传佛教地区(西藏、内蒙 等)的上层僧侣。《元史·释老传·八思巴》:“中统 元年,世祖 即位,尊为国师,授以玉印。”
  • 77、国境: 国境guójìng (1) 一个国家的邻接或面对另一国家的那一部分;国界。如:国境线 英 frontier;national boundary limits (2) 国土,疆域 例 国境辽阔 英 land of a country
  • 78、国朝:国政,朝政。亦指国家,朝廷。指本朝。
  • 79、国历: 1.国运。 2.由国家规定和采用的历法,一般指阳历。
  • 80、国祯:1.国家的祯祥。 2.安徽国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81、国丈:帝王岳父的俗称。多用于小说戏曲中。
  • 82、国债: 国债guózhài (1) 国家的内外债务 英 national debt
  • 83、国忧: 1.国家的忧患;国家的危难。 2.指国有患难。 3.指国丧。
  • 84、国魂: 国魂guóhún (1) 指一个国家特有的民族精神 例 鲁迅精神是我国的国魂 英 national spirit
  • 85、国美:国家的美誉。 指为国家增光的人。
  • 86、国均: 1.国家政务的权柄。均,同"钧",制陶器模子下面的圆盘,引申为权柄。 2.国家重臣。
  • 87、国维:国家的栋梁。 国家的法纪。
  • 88、国术: 指我国传统的武术。
  • 89、国税:国家征收的租税。
  • 90、国害:国家的祸害。
  • 91、国户:国中的户数。
  • 92、国化:谓一国的风尚教化。
  • 93、国华:国家的光荣。 国家的杰出人材。喻指国中珍品。
  • 94、国宦:犹左宦。谓天子之臣而仕诸侯。
  • 95、国患:国家的灾难﹑祸患。
  • 96、国讳: 1.犹国丧。 2.指皇帝的名讳。
  • 97、国徽: 国徽guóhuī (1) 由一个国家的宪法或专门法律规定的代表国家的标志。中国的国徽,中间是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门,周围是谷穗和齿轮 英 national emblem;insignia of a country
  • 98、国毁:指乡人毁谤指责。
  • 99、国婚:谓与皇室通婚。
  • 100、国货: 国货guóhuò (1) 本国出产或制造的物品 例 国货精品商场 英 domestic (2) 旧时指我国自己制造的工业品 英 China- made goods;Chinese goods

国中间的词语

更多>>
  • 1、爱国布: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前后,我国人民抵制帝国主义国家布匹的倾销,提倡服用自产土布,称之为爱国布。
  • 2、爱国者: 爱护国家的人士。如:“这种破坏国家形象的行为,令所有爱国者义愤填膺。”
  • 3、外国版: 与原版影片不同语系的放映拷贝。
  • 4、保国会: 清末维新派的政治团体。1898年康有为等在北京成立。以“保国、保种、保教”为宗旨,在各地设立分会,开展维新活动。后在顽固派压制下自行停顿。
  • 5、保国寺:在浙江宁波市洪塘北面的灵山山岙。建筑依山而起,隐现于层峦迭嶂之间。寺内大雄宝殿建于北宋大中祥符六年,虽经历代重修,未失宋时原貌,为江南罕见的木构建筑遗物。保国寺四周涧流环绕,满山松竹参差掩映,风景秀丽,是江南名胜之一。
  • 6、曹国舅:传说中的八仙之一。相传名友,为宋曹太后之弟。因其弟仗势作恶,不法杀人,深以为耻,遂散尽资财,隐迹山谷修道。后遇汉钟离、吕洞宾,引入仙班。
  • 7、郇国厨:唐代韦陟,袭封郇国公。性侈纵,穷治馔羞,厨中多美味佳肴。
  • 8、楮国公:纸的别名。
  • 9、楚国梦: 1.指楚襄王梦遇巫山神女事。
  • 10、法国号:即圆号。铜管乐器。参见"圆号"。
  • 11、曾国藩: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
  • 12、华国锋:华国锋(1921年2月16日-2008年8月20日),原名苏铸,字成九,山西交城人。
  • 13、富国学:经济学的旧译名。我国最早的经济学中文译名为"富国策"。后经清学部审定,译经济学为"富国学"。1901年严复又译为"计学",次年梁启超改计学为"生计学"。同时日本译名"经济学"亦传入中国。辛亥革命后经孙中山肯定,统一译为"经济学"。
  • 14、甘国老:甘草的别名。
  • 15、鬼国石: 1.亦称"鬼国石"。 2.一种珍奇的玛瑙。
  • 16、曾国荃:人名。(西元1824~1890)​字沅甫,清湖南湘乡人,曾国藩弟。辅佐曾国藩与太平军作战,屡著功绩,穆宗同治三年六月(西元1864)​率军入南京,灭太平天国,封一等威毅伯,官至两江总督。卒谥忠襄。
  • 17、传国宝: 即传国玺。
  • 18、传国玺:秦以后皇帝世代相传的印章。又称秦玺,唐改称传国宝。相传秦始皇得蓝田玉,雕为印,上纽交五龙,正面刻李斯所写篆文"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秦亡归汉。后来封建王朝以玺有"受命于天"之文,争以得玺为符瑞。秦玺已亡,历代多自刻制,文亦有同有异。
  • 19、竺国经: 1.佛经。因出天竺国﹐故名。
  • 20、冯国璋:(1859— 1919)北洋直系军阀首领。字华甫,直隶河间(今属河北)人。北洋武备学堂毕业。
  • 21、亡国恨: “亡国恨”是指“国家灭亡了的痛苦”。对灭亡祖国的入侵者的仇恨,叫做亡国恨。
  • 22、护国军: 1915年12月蔡锷、唐继尧、李烈钧等反对袁世凯称帝,在云南宣布讨袁,组织军队,称护国军。1916年6月袁世凯病死,由黎元洪继任总统,护国军宣布解散。
  • 23、护国寺:北京旧寺庙名。
  • 24、槐国蚁:"槐安梦"中之蚁。喻指人生如梦,富贵虚无。
  • 25、利国监: 1.官署名。宋置,掌管冶铁。在今江苏铜山县东北。本是徐州的秋邱冶铁处,宋代升为利国监。见《太平寰宇记.徐州》。
  • 26、刘国钧:刘国钧,又名金巽,出生在江苏靖江,自幼家境贫寒,备尝艰辛,在帝国主义列强和官僚资本倾轧下,惨淡经营,艰苦创业。
  • 27、外国佬: An action story centered on an injured guy who crosses the border into Mexico with a couple million dollars in cash and a plan to retire in Acapulco.
  • 28、亡国虏:因国破而逃亡的人。
  • 29、卖国贼: 卖国贼màiguózéi (1) 出卖祖国和人民利益的叛徒 英 traitor
  • 30、南国社: 文学艺术团体。成立于1927年。
  • 31、亡国奴:(名)由于国土沦陷而处于外国侵略者奴役之下的人。
  • 32、郑国渠: 古代关中平原的人工灌溉渠。
  • 33、蜀国弦:乐府相和歌辞名。又名《四弦曲》﹑《蜀国四弦》。南朝梁简文帝﹑隋卢思道﹑唐李贺等均有此作。
  • 34、相国寺:在今河南省开封市内。本名建国寺,北齐天保六年建。唐睿宗时改名相国寺。
  • 35、兴国寺:位於河南省浚县,始建於宋太平兴国年间。
  • 36、王国维:王国维(1877年12月3日-1927年6月2日),初名国桢,字静安,亦字伯隅,初号礼堂,晚号观堂,又号永观,谥忠悫。
  • 37、相国庄: 1.指五代冯道居住的地方。故址在今河北省交河县东北。
  • 38、宁国府: 《红楼梦》中宁国公的府邸。
  • 39、救国会: 词语解释⒈  即“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
  • 40、三国志:《三国志》,二十四史之一,是由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记载中国三国时期的曹魏、蜀汉、东吴纪传体断代史,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
  • 41、战国策:书名。汉刘向辑,三三卷。依国别分为西周、东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内容记载战国时代各诸侯国的政治大事及当时策士的言论行动。描写人事,运用夸饰、比喻、排比等手法,语言形象鲜明,辩辞宏肆瑰丽,刻划历史人物亦活跃生动,为我国重要的史料。今通行有汉高诱注本。也称为「短长书」、「国策」、「长书」。
  • 42、张国焘: 词语解释⒈  江西萍乡人。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1921年7月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央委员、中央局组织主任。后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组织部部长,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副主席。1935年中央红军到达四川懋功与其带领的红四方面军会合后,任红军总政委。长征途中反对中央关于红军北上的决定,另立中央,进行分裂党和红军的活动。1938年从陕甘宁边区逃往武汉,投入国民党特务集团。1979年病死于加拿大多伦多。
  • 43、中国画: 亦称国画。具有悠久历史和优良传统的中国民族绘画。其特点在以气韵思致为主,进而达到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
  • 44、中国人: 中国人zhōng guó rén 1.  生息、繁衍,居住在中国的本地人或者海外有中国血统的侨胞。 英 Chinese; 2.  中原的人马,此指曹操的军队。 例 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资治通鉴》
  • 45、强国人: 香港人对大陆的藐视称呼。源起于90年代,本指大陆沿海地区的暴发户。随着大陆香港日益频繁交流,强国人统指整个内陆地区。
  • 46、中国字: 中国字zhōngguózì (1) 中国的文字,特指汉字 英 Chinese characters;the Chinese written language
  • 47、中国通: 中国通zhōngguótōng (1) 研究中国及其政府的专门学者或观察家。亦称“中国问题专家” 英 China watcher;Chinese expert
  • 48、外国语:指汉语中的外来语。外国的语言﹑文字。
  • 49、荣国公: 属公爵,中国历史上的荣国公很多,特别是明朝有至少3位荣国公。
  • 50、五国城: 古地名。亦称五国头城。
  • 51、护国珠: 护国珠指《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此经是佛陀为十六大国王说示守护佛果及国土的因缘,受持解说此经则国界无灾难,故比喻仁王经为护国之宝珠。
  • 52、中国话: 中国话Zhōngguóhuà (1) 中国人的语言,特指汉语 英 Chinese
  • 53、中国学: 也称“中国研究”、“汉学”。国外对中国研究的统称。有广狭两义。广义指研究中国的哲学、宗教、历史、政治、经济、艺术、语言等各门社会科学和部分自然科学;狭义指研究中国的文献、语言和文学。在现阶段,中国学的研究重心是当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 54、中国海: 中国海Zhōngguó Hǎi (1) 中国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的总称。四海相连,环布亚洲大陆东南部,面积470万平方公里 英 China Sea
  • 55、中国结: 我国民间工艺品,多用红色丝绳按照一定的方法编织而成,象征同心、祥和等。
  • 56、造国手:指在治理国家方面具有卓异才能的人。
  • 57、忧国哀民: 《潜夫论·救边》 【名称】:忧国哀民【拼音】:yōu guó āi mín【解释】:担心国事,为百姓的安危担心。【出处】:汉·王符《潜夫论·救边》:“羌独往来,深入多杀,己乃陆陆,相将诣阙,谐辞礼谢,退云状,会坐朝堂,则无忧国哀民恳恻之诚,苟转相顾望,莫肯违止,日晏时移,议无所定,己且须后。”【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58、爱国主义: 爱国主义àiguózhǔyì (1) 对国家的爱或忠心的思想;爱国者的美德和行动 英 patriotism
  • 59、爱国如家:指热爱祖国的人都不分彼此,看成是一家人,像爱抚自己的家室一样爱国爱民。
  • 60、安福国会: 又称“新国会”。皖系军阀段祺瑞的御用国会。1918年段祺瑞为抵制孙中山在广州的国会非常会议,决定重选国会议员,在北京安福胡同组织俱乐部,贿买选票,包办选举。安福系在新国会中占有绝大多数席位,时称“安福国会”。1920年皖系失败后被解散。
  • 61、安国宁家:  使国家安宁稳定。犹言安邦定国。 参见:安国
  • 62、八国联军:1900年英、美、德、法、俄、日、意、奥八个帝国主义国家组成的侵华联军。他们为了镇压义和团运动,阴谋瓜分中国,联合出兵进攻中国,遭到中国人民的英勇抵抗。联军攻陷大沽,占领天津、北京。沙俄还乘机单独出兵东北,在海兰泡和江东六十四屯屠杀中国人民,制造了骇人听闻的惨案。次年,帝国主义国家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更加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反帝爱国斗争。
  • 63、败国丧家:使国家沦丧,家庭败落。
  • 64、败国亡家: 见“败国丧家 ”。
  • 65、邦国殄瘁:邦国:国家;殄:尽,绝;瘁:病。形容国家病困,陷于绝境
  • 66、定国安邦:  使国家稳定平安。
  • 67、立国安邦:建立国家,安定天下。亦作“立业安邦”。
  • 68、治国安邦: 治理国家,使之太平、安定。
  • 69、兴国安邦:使国家兴盛、安定。“国”与“邦”的意思本来是有区别的:“大曰邦,小曰国”(见《周礼·天官·太宰》注);国是象形字,本来还是“国都”的意思。但在“兴国安邦”这一词语中“邦”和“国”却是同义词,都是“国家”的意思。
  • 70、辅国安邦:'辅佐治理国家,使国家安定。'
  • 71、保国安民:保卫国家,使人民生活安定。
  • 72、亡国必楚:灭亡秦国的一定是楚国。指不畏强暴,奋起推翻黑暗统治。
  • 73、病国殃民: 病国殃民bìngguó-yāngmín (1) 亦称“祸国殃民”。使国家遭受祸害,人民遭受苦难 例 你们的动机不怕就出于利国福民,然而你们的结果必弄得病国殃民 英 injure both the state and the people
  • 74、蠹国病民:亦作'蠧国病民'。同'蠹国害民'。
  • 75、俄国桑搏:就是“不带武器的防身术”,是集踢、打、摔、拿、地面技、器械防守、解脱、押解、捆绑、日常物品的防身格斗术。
  • 76、船舶国籍:船舶在一国登记注册后所取得的该国国籍。船舶按其国籍在船尾悬挂国旗,并受该国法律的管辖和保护。
  • 77、蠹国残民:危害国家和人民。
  • 78、定策国老:唐代自敬宗至宣宗,宦官操纵国家大权,可以废立皇帝。枢密使宦官杨复恭给兄子守亮的信中,自称是'定策国老',以策立皇帝的功臣自居,而称昭宗李晔为'负心门生'。参阅《新唐书.杨复恭传》。
  • 79、锁国政策: 日本江户幕府禁止对外交通、贸易的政策。1639年幕府颁布《锁国令》,规定严禁与外国(中国、荷兰两国除外)通商。直到19世纪中期,长达二百多年的“锁国时代”方告结束。
  • 80、开国功臣:指为建立新的国家或朝代立下汗马功劳的人。
  • 81、开国承家:谓建立邦国﹐继承封邑。
  • 82、五九国耻:1915年5月9日,中华民国第一任大总统袁世凯经过与日本达105天的谈判和周旋之后,被迫接受日本《二十一条》中的十二条内容之事件。
  • 83、魏国山川:指大好河山。
  • 84、联创国际:联创国际有限公司是一家经国家相关部门批准注册的企业。
  • 85、蹙国百里:蹙:缩;国:国土。指丧失国土或边疆
  • 86、蹙国丧师:蹙:迫促;师:军队。形容国家受难,军队失利
  • 87、中华国粹:国粹 guócuì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
  • 88、发达国家: 发达国家fādá guójiā (1) 比较富有或收入普遍高的国家 英 developed country
  • 89、帝国主义: 帝国主义dìguózhǔyì (1) 指垄断的、寄生的、腐朽的、垂死的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和最后阶段 英 imperialism (2) 指帝国主义国家 英 imperialist states
  • 90、敌国外患: 指来自敌对国家的侵略骚扰。
  • 91、敌国通舟:同船的人都成了敌人。比喻众叛亲离
  • 92、第一国际: 第一国际Dì-yī Guójì (1) 即国际工人协会。无产阶级的第一个国际性组织,1864年成立,1876年宣告解散 英 the First In ternational of 1864-1875
  • 93、第三国际: 第三国际Dì-sān Guójì (1) 即共产国际。全世界共产党和共产主义组织的国际联合组织。1919年在列宁领导下成立,1943年解散 英 the Third International of 1919-1943
  • 94、第二国际: 第二国际Dì-èr Guójì (1)    各国社会民主党和社会主义工人团体的国际联合组织。1889年成立,初期受恩格斯影响,执行马克思主义,后期修正主义占据统治地位。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瓦解 英 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of 1988-1914
  • 95、第四国际:第四国际(the Fourth International)全称为世界社会主义革命党,由流亡海外的前苏联领袖托洛茨基创建,以与斯大林所控制的第三国际相抗衡。
  • 96、朝章国典:朝廷与国家的典章制度。
  • 97、开国大典:油画。董希文作。画面为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的情景。
  • 98、中国冬天:中国冬天
  • 99、蠹国殃民:危害国家和人民。同“蠹国害民”。
  • 100、蠹国嚼民: 1.亦作"蠧国嚼民"。同"蠹国害民"。

国结尾的词语

更多
  • 1、爱国: 爱国àiguó (1) 热爱自己的国家 例 爱国忧民有古风 英 love one’s country;be patriotic
  • 2、安国:使国家安定。 安定的国家。 古国名。故地在今苏联乌兹别克共和国布哈拉一带。为昭武诸国之一。 参阅《旧唐书.音乐志二》。复姓。汉有安国少季。见《史记.南越列传》。
  • 3、霸国: 1.在诸侯国中处于盟主地位的国家。 2.使国家强盛。
  • 4、败国: 1.犹亡国。 2.使国家衰败。
  • 5、版国:版图﹐疆域。
  • 6、邦国:国家。
  • 7、谤国:诽谤国政。
  • 8、北国: 北国běiguó (1) 祖国的北部 英 the northern part of the country;the North
  • 9、卑国: 附庸国。
  • 10、鄙国:指属国。
  • 11、避国:《史记.周本纪》:"长子太伯﹑虞仲知古公欲立季历以传昌,乃二人亡如荆蛮,文身断髪,以让季历。"后以"避国"指太伯﹑虞仲避居吴地﹑让国于季历事。
  • 12、敝国:对人称自己国家的谦词。
  • 13、别国:由一国分化而成的国家。
  • 14、邠国:古代传说中西方极远之国。
  • 15、宾国:宾服之国,属国。
  • 16、柄国: 柄国bǐngguó (1) 执掌朝政 英 hold state power
  • 17、秉国: 秉国bǐngguó (1) 执掌朝政 英 rule a country
  • 18、裁国:犹治国。
  • 19、漕国:西域古国名。约在今苏联中亚撒马尔罕西北。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卷一作"劫布呾那",当为*kapūt?n(Gubdan)/Kebud对音。
  • 20、觇国: 1.观察国情。 2.谓窥伺帝位。
  • 21、倡国: 领先之国。
  • 22、侈国: 1.奢侈之国。 2.大国。
  • 23、筹国:计谋国家的大事。
  • 24、雠国: 1.敌国。
  • 25、春国: 犹言春的世界。
  • 26、赐国:谓赐给侯伯之国所应有的领地。
  • 27、疵国:有弊病之国。言政教不善。
  • 28、蹙国:丧失国土。
  • 29、篡国:指篡夺君位或政权。
  • 30、聃国:姬载的封地,是西周时期中原最大的方伯大国,国都在今河南郑州一带。姬载(季载、聃季载、冉季载),位列三公,任职司空,是周武王同母十兄弟之一。聃国灭国之说,原因说法很多,都未能有有效考据。
  • 31、党国: 党国dǎngguó (1) 国民党有“以党治国”的口号,因而把国说成“党国” 英 nation;country
  • 32、当国:1.执政;主持国事。2.本国。
  • 33、岛国: 岛国dǎoguó (1) 领土由岛屿组成的国家,如“日本” 英 country consisting of one or more islands
  • 34、盗国: 1.窃取国家政权。
  • 35、帝国: 帝国dìguó (1) 很大或有殖民地的君主国家 例 罗马帝国 英 empire (2) 虽没有帝王但向外扩张的国家,有时也称“帝国”指版图 例 一则曰老大帝国。——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3) 比喻机构庞大、实力雄厚的大企业 例 报业帝国 例 金融帝国
  • 36、敌国:敌对之国。地位或势力相等的国家。 相当于一国;可以和国家相匹敌。 犹仇敌。
  • 37、吊国:祭吊国君之丧。
  • 38、钓国: 1.求用于国君。 2.谓网罗贤士以辅弼治国。
  • 39、定国:安定国家。
  • 40、鼎国: 1.指朝廷重臣。 2.鼎立的三个国家。
  • 41、东国:1.东方之国。上古指齐、鲁、徐夷等国。 2.东部地区。春秋时指楚国东部的锺离、巢、州来等地。3.指东都洛阳。国,都城。 4.犹东方。指亚洲。一说,指中国。
  • 42、独国:谓孤立而无友好邻邦的国家。
  • 43、杜国:古国
  • 44、蠹国:危害国家。
  • 45、对国:相对一方的地区或国家。
  • 46、伐国:征伐别国。
  • 47、法国:全称法兰西共和国。位于欧洲西部。西临大西洋,西北隔拉芒什海峡与英国相望,东北邻比利时、卢森堡,东邻德国、瑞 士、意大利,东南临地中海、摩纳哥,西南邻西班牙、安道尔。是世界主要经济发达国家之一。
  • 48、反国: 1.归国。 2.反叛之国。
  • 49、藩国: 藩国fānguó (1) 古代王朝的属国;诸侯国 英 vassal state
  • 50、贩国: 1.卖国。
  • 51、方国: 1.四方诸侯之国;四邻之国。 2.泛指天下﹐国家。 3.指四方州郡。
  • 52、废国: 1.损害国家。 2.指衰亡的诸侯国。
  • 53、偾国:亡国。
  • 54、丰国:谓使国家富裕。 指富饶之邦。
  • 55、封国: 1.封土立国。 2.指所封之国。
  • 56、奉国:献身为国。
  • 57、附国: 1.古部落名。分布于今四川西部和昌都地区。隋唐时居民约两万户﹐从事农业为主﹐垒石为碉房﹐以皮船渡河。隋大业四年(公元608年)其王遣使朝贡。唐初为吐蕃所并。 2.附庸。
  • 58、父国: 1.犹祖国。
  • 59、府国:即王府。诸王受有封国,故称王府为府国。
  • 60、富国:1.使国家富足。 2.富裕的国家;经济发达的国家。
  • 61、复国: 1.恢复邦国。 2.谓被逐的诸侯归复君位。 3.指失去爵土的王侯恢复其爵土。
  • 62、负国:对不起国家。
  • 63、辅国:帮助治理国家。
  • 64、福国:幸福的地域。
  • 65、腐国:网络词语,为中国网友对英国的戏称。
  • 66、覆国: 1.亡国。
  • 67、干国:治理国家。
  • 68、榦国:犹治国。 南朝宋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若 许子政 者,有榦国之器,正色忠謇,则 陈仲举 之匹。”
  • 69、共国:谓同治国事。
  • 70、狗国: 1.古国名。 2.指今乌苏里江入黑龙江汇合处至海口一带。因冬日来往使犬,故名。元时设狗站。 3.嘲骂他国之词。 4.古星名。
  • 71、古国: 古国gǔguó (1) 历史悠久的国家 例 文明古国 英 country with a long history
  • 72、顾国:眷顾国家。
  • 73、观国:指观察国情。引申为从政。
  • 74、管国: 1.春秋时齐国管仲和郑国子产的并称。国﹐郑国子产字。
  • 75、归国: 归国guīguó (1) 返回祖国 例 归国观光 英 return to one's country;depart for home
  • 76、鬼国: 1.阴间,鬼的世界。 2.即鬼方。 3.神话传说中的古北方国名。
  • 77、罢国: 1.弱国。
  • 78、伯国:霸国。伯,通"霸"。指春秋时取得霸主地位的诸侯国。
  • 79、柏国:古国名。在今河南省西平县。春秋时为楚所灭。
  • 80、旁国:邻国。
  • 81、佛国: 1.佛所生之地,指天竺,即古印度。 2.指寺院。
  • 82、辟国:开国;建国。
  • 83、边国:外国。
  • 84、骠国:古国名。在今缅甸境内。
  • 85、枋国:掌握国家大权。
  • 86、禅国:谓禅让帝位。
  • 87、凈国:佛国。
  • 88、成国: 大国。
  • 89、重国: 1.古代多指重要的或强大的侯国。 2.谓使国家强盛。
  • 90、出国: 出国chūguó (1) 到外国去 例 出国作一次短期的访问 英 go abroad
  • 91、传国:古谓帝王传位给子孙或让位给他人。
  • 92、大国:古指大诸侯国。泛指大的国家。比喻具有独立性的事物。
  • 93、得国: 1.谓获得国家政权。 2.指执政。
  • 94、臷国: 1.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国名。
  • 95、都国:国都,都城。
  • 96、竺国:天竺。古印度的别称。
  • 97、断国:决定国家大计。语本《汉书.薛宣传》:"经术文雅足以谋王体﹐断国论。"
  • 98、蕃国: 1.周代指夷服﹑镇服﹑蕃服。建于九州以外的国家。蕃,通"番"。 2.泛称中国以外的国家。 3.即诸侯国。蕃,通"藩"。
  • 99、分国: 1.区分诸侯国的行政区域。 2.划分都城的行政区域。
  • 100、高国: 1.春秋时齐国高氏和国氏的并称。均世袭上卿。 2.借指世家望族。
组词大全为您提供国组词,国的组词,国字怎么组词,国字能组哪些词语,找到用国字组词的组词,其中国字在开头的组词有541个,国字在中间的组词有547个,国字在结尾的组词有678个。
  • 拼音guó
  • 注音ㄍㄨㄛˊ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LGYI
  • 五行

基本释义

名词(1) (会意。从“囗”(wéi),表示疆域。从或(即“国”)。“或”亦兼表字音。本义:邦国)(2) 周代,天子统治的是“天下”,略等于现在说的“全国”国,邦也。——《说文》以佐王治邦国。——《周礼·太宰》。注:“大曰邦,小曰国。”方千里曰国畿,诅祝以叙国之信用,以资邦国之剂信。——《周礼·大司马》。注:“国谓王之国;邦国,谓诸侯国也。”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左传·隐公元年》丘也闻有国有邦者。——《论语·微子》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左传·庄公十年》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汉· 贾谊《新书·过秦论上》(3) 又如:齐国;晋国;郑国(4) 国都,一国最高政权机关所在地。又称国城,国邑国中九经九纬。——《考工记·匠人》。注:“城内也。”三曰国禁。——《周礼·士师》。注:“城中也。”在国曰市井之臣。——《孟子》。注:“谓都邑也。”土国地漕。——《诗·邶风·击鼓》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左传·隐公元年》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左传·僖公三十三年》愿君顾先王之宗庙,姑反国统万人乎!——《战国策·齐策》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馋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范仲淹《岳阳楼记》(5) 又如:国中(王城之内;国内);国人(国都中的人);国迁(国都迁徙);国阴(都城北郊);国郊(国都周围地名);国禁(古代国都中的禁令);国邑(城邑);国刑(城中施行的刑罚)(6) 国家聊以行国。——《诗·魏风·园有桃》国无有残。——《诗·大雅·民劳》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宋·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国人皆以诸先烈之牺牲精神为国奋斗。——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序》(7) 又如:国纪(旧指国家礼制与法令);国帑(国库中的钱币);国禄(国家的俸禄);国课(国税;国家税收);国器(可主持国政的人才)(8) 古代王、侯的封地汉王之国,良送至 褒中。——《史记·留侯之家》孟尝君就国于 薛。——《战国策·齐策》(9) 又如:国租(封地的田赋)(10) 帝王 。如:国孝(为皇帝、后妃或皇帝父母服丧);国丈(帝王的岳父);国太(帝王之母的俗称);国姻(帝王的姻亲)(11) 部落凡七十八国。 伯济是其一国焉。大者万余户,小者数千家,各在山海间。——《后汉书》(12) 地方荆州北据 汉沔,利尽南海,东连 吴会,西通 巴蜀,此用武之国。—— 晋· 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逝将去女,适彼乐国。——《诗·魏风·硕鼠》(13) 家乡欲逊位归国,佐吏等苦留之。——《晋书》(14) 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