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开头的词语

更多
  • 1、审案:审理案件。
  • 2、审办:审查办理。
  • 3、审备:周密准备,充分准备。
  • 4、审编:编审 biānshěn 编辑和审查确定编审 biānshěn ∶高级编辑∶担任编审任务的人
  • 5、审辨:审慎辨别。
  • 6、审博: 1.精审博雅。
  • 7、审册:经过审查核对后所造的详明表册。
  • 8、审处: 审处shěnchǔ (1) 审判罪犯并加以处理 例 交由人民法院审处 英 try and punish (2) 对事情进行审查并加以处理 英 deliberate and decide
  • 9、审谛: 审谛shěndì (1) 仔细地看 英 look at carefully
  • 10、审敌:审察敌情。宋苏洵有《审敌》篇。
  • 11、审订: 审订shěndìng (1) 审查修改 例 审订教材 英 examine and revise
  • 12、审端: 1.检查修正。 2.详尽公正。
  • 13、审尔:果真如此。
  • 14、审罚:谓刑罚分明。
  • 15、审改: 审改shěngǎi (1) 审查并进行修改 例 审改文件 英 check and revise
  • 16、审稿: 审稿是编辑人员的一种职能,编辑人员对作者创作的文字、图像等材料(原稿)为对象所进行的判断、鉴定和评价工作(对于译稿的审稿,主要是鉴定译文的质量),由审读、写审读报告两部分组成。又称审读。审稿是编辑工作的关键,是决定图书质量的重要步骤。
  • 17、审顾: 1.仔细察看。 2.引申为前瞻后顾。 3.谓仔细观察自己。
  • 18、审覈: 审核shěnhé (1) 审查核定 例 这些数字必须加以审核 例 对于材料的准确性进行必要的审核,这可以算是考据工作。——《义理、考据和辞章》 英 examine and verify
  • 19、审己:省察自己。
  • 20、审鉴: 1.审察借鉴。 2.仔细鉴别。
  • 21、审谨:犹谨慎。
  • 22、审究: 1.审问查究。 2.指询问,追问。 3.仔细研究。
  • 23、审鞫:审讯。
  • 24、审决:审察决定
  • 25、审勘: 1.查看核实。 2.审讯查问。
  • 26、审考:犹审查。
  • 27、审克:犹审核,察实。
  • 28、审览:仔细阅读。
  • 29、审练:审慎精细。
  • 30、审料:经过分析而作出估计。
  • 31、审量:考察衡量;估量。
  • 32、审録:犹审讯。
  • 33、审律:谓审定乐律。
  • 34、审虑:仔细考虑。
  • 35、审谋:周密谋划。
  • 36、审拟:审问拟罪。
  • 37、审判: 审判shěnpàn (1) 对案件进行审理并加以判决 英 try
  • 38、审批: 审批shěnpī (1) 对下级呈报上级的公文进行审查批示 例 报请上级审批 英 examine and approve
  • 39、审求:仔细探求。
  • 40、审权:慎重运用权势。
  • 41、审赏:奖赏分明。
  • 42、审视: 审视shěnshì (1) 仔细地看 例 审视,巨身修尾,青项金翅。——《聊斋志异·促织》 英 look at carefully;examine;gaze at
  • 43、审阅: 审阅shěnyuè (1) 审查阅读 例 审阅制订的方案 英 peruse
  • 44、审慎: 审慎shěnshèn (1) 谨慎;慎重 例 审慎从事 例 我虽然力求审慎,使一切能根据正确的证据,但是错误的窜入,还是不可避免的。——《物种起源·导言》 英 cautious
  • 45、审美: 审美shěnměi (1) 关于或论述美学或其主题的 例 审美哲学家 英 aesthetic judgment;esthetic (2) 鉴别和领会事物或艺术品的美 例 审美观点 英 appreciation of the beautiful
  • 46、审定: 审定shěndìng (1) 审查决定 例 计划已由委员会审定 英 examine and approve
  • 47、审计: 审计shěnjì (1) 审查核定财政收支、预算、决算等 英 audit
  • 48、审问: 审问shěnwèn (1) 详细地问;仔细询问 例 正在进行审问 英 interrogate
  • 49、审议: 审议shěnyì (1) 审查评议 例 提交人大会审议 英 examination and approval
  • 50、审干: 审干shěngàn (1) 审查干部 英 examine the cadres’ personal histories
  • 51、审讯: 审讯shěnxùn (1) 司法机关向诉讼双方查问有关案件的事实 英 try;interrogate
  • 52、审度: 审度shěnduó (1) 认真察看并估量 例 作战前要先审度时势 英 observe and judge
  • 53、审校: 审校shěnjiào (1) 审查校对并加以改正 英 examine and proofread;review
  • 54、审礼:明礼,识礼。
  • 55、审理: 审理shěnlǐ (1) 审查和处理案件 例 审理案件 英 try;bring to trial
  • 56、审时: 详察时令。 分析时势。参见“审时度势 ”。
  • 57、审酌:仔细斟酌。
  • 58、审谕:指太子的师傅对太子的明白开导。
  • 59、审然: 1.明白无误。 2.犹果然;确实是这样。
  • 60、审人:明白人。
  • 61、审实: 1.真实;详实。 2.核实。
  • 62、审责: 1.明确责任。 2.犹审问。
  • 63、审知:由审察而明白。亦指清楚地知道,确知。
  • 64、审势:审察形势。
  • 65、审合:审查验证。
  • 66、审稽:详细考查。
  • 67、审发:审慎于始发之际。
  • 68、审形:详察实情。
  • 69、审信:审慎而有信。
  • 70、审悉:详细了解。
  • 71、审重: 1.慎重;审慎持重。
  • 72、审正: 1.明察正直。 2.精审而正确。 3.犹审定。
  • 73、审名:审定名分。
  • 74、审说:详细解说。
  • 75、审交: 1.慎于交友。唐孟郊有《审交》诗。
  • 76、审乐:审辨乐曲。
  • 77、审分: 1.审定名分﹑职分。 2.谓审核是否符合标准。
  • 78、审报:详细的报告。
  • 79、审释:审查释放。
  • 80、审守:谨慎地守护。
  • 81、审识:察知。
  • 82、审刑:亦省称'审刑'。 宋代于禁中设立的官署,其职务是检查大理寺所审理的案件,并上报中书省。
  • 83、审物:详察物情。
  • 84、审验:审查核实。
  • 85、审音: 1.辨别音调。 2.通晓诗的音韵。 3.审定字的读音。 4.谓识别清议之声﹑舆论之声。
  • 86、审数:讲究统治方法。
  • 87、审别:审察辨别。
  • 88、审观:仔细观察。
  • 89、审断:审判;裁决。
  • 90、审密:详尽严密。
  • 91、审结: 审结shěnjié (1) 审判结案 例 该案已经审结 英 adjudicate
  • 92、审见:正确的见解。
  • 93、审覆:审查;审察。
  • 94、审参:审核参酌。
  • 95、审当:周密而确当。
  • 96、审的: 1.确切,确凿。
  • 97、审思:慎重考虑。
  • 98、审曲: 见“审曲面埶 ”。
  • 99、审声: 1.古指辨别宫。商﹑角﹑征﹑羽五声。 2.辨别金鼓之声。 3.通晓声韵﹑格律。
  • 100、审详: 1.仔细审察。 2.熟知,知道。 3.审理上报。

审中间的词语

更多>>
  • 1、陪审制: 1.公民参与法院审判案件的制度。
  • 2、陪审员: 人民陪审员的简称。
  • 3、谛分审布: 1.仔细察看分布状况。
  • 4、量己审分:估量自己,省察本分。
  • 5、公开审判:指法院审理案件公开进行。在我国﹐人民法院审理案件﹐除法律规定涉及国家机密﹑个人隐私和未成年犯罪案件外﹐一律公开进行。
  • 6、揆情审势:估量情况审察形势。
  • 7、包公审驴: 北师大四年级下册5单元课文。
  • 8、媒体审判:“媒体审判”指的是:媒体因为具有很大的传播影响力,其对案件的预测性报道可能造成两个方面的消极影响:其一,影响舆论,并通过舆论影响法官的独立判案。比如,1998年曾任郑州市某公安分局局长的张金柱因情节极为恶劣的交通肇事罪而被判死刑,这一判决是否受舆论影响,至今还争议不断;其二,就是媒体的不实、不公正报道在法院判决之前和判决之外,直接给案件当事人造成不良的社会评价,或者伤害他们的隐私权。
  • 9、末日审判:又称最后审判。基督教谓耶稣将于世界末日,审判古今全人类,分别善人恶人,善人升天堂,恶人下地狱。亦泛指在灭亡时受审。
  • 10、新闻审判: “新闻审判”又名“媒介审判”,原初是西方新闻传播法中的一个概念,意指新闻媒介报道正在审理的案件时超越法律规定,影响审判独立和公正,侵犯人权的现象,这种现象多数是发生在刑事案件报道中。
  • 11、陪审制度: 由法官以外的公民作为陪审员参加法院审判工作的制度。各国的陪审制度不尽相同,主要表现在陪审员的职权不同。我国实行人民陪审员制度,人民陪审员在法院执行职务期间,是他所参加的审判庭的组成人员,与法官有同等权利。
  • 12、毛茶审评: 对各类初制茶叶进行的感官审评。
  • 13、利润审计: 对企业的生产管理成果、利润总额、利润分配和会计处理等方面所进行的审计。
  • 14、明法审令:审:谨慎。申明法令,使人人遵守,谨慎发布命令,避免出现差错。
  • 15、熟思审处:反复思考,审慎筹划。
  • 16、持续审计: 独立审计师用以对委托项目的相关事项以一系列实时或短时间内生成的审计报告,对其提供书面认证的一套审计方法,是为了提高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而将审计投入到整个组织运行流程中的一种实时审计。
  • 17、三审定谳: 在多次审理以后再定罪。“三”不是实指,指多次。谳:定罪、议罪。定谳:定罪、定案。
  • 18、纳税审计: 指对企业的纳税业务所实施的审计。
  • 19、信用审计: 审计人员为有关利益关系者所办理的一系列有关于信用方面的审计。
  • 20、工程审计: 是依据国家《审计法》等相关规定,对工程概、预算在执行中是否超支,有无隐匿资金、截留基建收入和投资包干结余,以及有无以投资包干结余的名义私分基建投资的违纪行为等。
  • 21、质量审核: 质量审核,是指由具有一定资格而且与被审核部门的工作无直接责任的人员(专家),为确定质量活动是否遵守了计安排,以及结果是否达到了预期目的所做的系统的、独立的检查和评定。它与传统的上级对下级的工作检查,无论在性质上、内容上和方法上都是不同的。
  • 22、公开审理: 法院审理案件公开进行。在我国,除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未成年人犯罪以及法律另有规定的案件外,一律由人民法院公开审理。不公开审理的案件,宣告判决仍公开进行。
  • 23、事先审查:对法律文件产生过程进行监督审查
  • 24、人工审核:人为的对相关资料进行筛选核实与审批。
  • 25、资格审查:指对潜在顾客是否存在对推销产品的真实需求做出审查与结论。
  • 26、定期审计:每到一定时间都要进行的审计
  • 27、详计审处:详细考虑,审慎选择。
  • 28、口头审理:在无效宣告程序中,有关当事人可以向专利复审委员会提出进行口头审理的请求,并且说明理由。
  • 29、博学审问:博:广;审:详尽细密。广泛学习,详细询问
  • 30、社会审计: 词语解释⒈  也称“民间审计”。由有关政府部门或会计职业团体审核批准的注册会计师或社会审计组织所进行的受托审计。审计者与被审单位是合同委托关系。社会审计的内容有:审查企业会计报表,出具审计报告;验证企业资本,出具验资报告;办理企业合并、分立、清算事宜中的审计事务等。⒉  也称“社会责任审计”。指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情况所进行的审计。包括审查企业活动对社会环境、污染、生态、公共安全、职工就业、社会教育和福利、产品(服务)价格和质量、广告宣传的正确性等所应负的责任。
  • 31、两审终审制:诉讼案件经过两级法院审判即告终结的制度。
  • 32、纽伦堡审判:欧洲国际军事法庭(又称纽伦堡审判 英语:Nuremberg Trials,德语:Nürnberger Prozesse)指的是1945年11月21日至1946年10月1日间,由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胜国对欧洲轴心国的军事、政治和经济领袖进行数十次军事审判。
  • 33、刑事审判庭: 1.亦称"刑事法庭"。省称"刑庭"。 2.我国人民法院审理刑事案件的组织机构。
  • 34、最后的审判:《最后的审判》由亚历山大.阿卡迪执导,罗杰·哈宁、理查·贝里等主演,1992年12月9日在法国上映。
  • 35、人民陪审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陪审员法》依法产生的、在法院的审判工作中,担任与法官一样的职责,负责对案件的案情的了解和处理的公民。
  • 36、是非审之于己: 是是非非由自己的内心来判断。
  • 37、国家审判机关: 依法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的国家机关,通常指法院。
  • 38、傍观者审,当局者迷: 词语解释傍观者审,当局者迷[ bàng guān zhě shěn,dāng jú zhě mí ]⒈  谓局外人对事物观察得周详慎密,当事人则往往会迷惑糊涂。引证解释⒈  谓局外人对事物观察得周详慎密,当事人则往往会迷惑糊涂。引宋 马永卿 《懒真子》卷三:“夫为人画策,则工;若自为计,多拙。故曰傍观者审,当局者迷。”成语解释傍观者审,当局者迷
  • 39、射幸数跌,不如审发: 词语解释射幸数跌,不如审发[ shè xìng shù diē,bù rú shěn fā ]⒈  古代谚语。比喻侥幸求利而多次失败,不如审慎从事而一举成功。引证解释⒈  古代谚语。比喻侥幸求利而多次失败,不如审慎从事而一举成功。引《三国志·蜀志·谯周传》:“谚曰:‘射幸数跌,不如审发。’是故智者不为小利移目,不为意似改步。”《资治通鉴·魏高贵乡公甘露二年》:“谚曰:‘射幸数跌,不如审发。’”胡三省 注:“跌,差也。射数差而不中,不如审而后发也。”

审结尾的词语

更多
  • 1、熬审:严刑审问。
  • 2、报审: 报审bàoshěn (1) 打报告送给上级审批 英 send the written report for investigation by the higher level
  • 3、编审: 编审biānshěn (1) 高级编辑 英 senior editor (2) 担任编审任务的人 英 copy editor
  • 4、驳审: 1.驳问审讯。 2.驳回再审。
  • 5、饬审:严加审讯。
  • 6、初审: 初审chūshěn (1) 初步审讯 例 初审案件 英 trial of first instance;the first trial
  • 7、刺审:谓深入审理。
  • 8、谛审: 1.详审﹐仔细审核辨认。 2.正确切实。
  • 9、吊审: 吊审diàoshěn (1) 提审 例 尹病愈升堂,正欲吊审秋公之事…——明·冯梦龙《醒世恒言》 英 bring up for trial;renote the case for tria
  • 10、端审:稳重谨慎。
  • 11、对审:到庭受审。
  • 12、恩审:谓皇帝下令复审案犯。
  • 13、附审: 1.附带审理。
  • 14、复审: 复审fù shěn 1.  重复审查。 英 reexamine; review a case; 2.  对已审案件进行第二次审理。
  • 15、覆审:再次审核。
  • 16、候审: 候审hòushěn (1) 原、被告 等候审理 英 await trial
  • 17、唤审:传唤审讯。
  • 18、检审: 验明。
  • 19、谨审: 1.慎重审察。 2.谨慎精细。
  • 20、究审:查究审讯。
  • 21、鞫审:审问。
  • 22、靓审:精密周详。靓﹐通'靖'。
  • 23、盲审:一种组织专家组评审的制度。
  • 24、凝审:庄重谨慎。
  • 25、判审:犹审判。
  • 26、陪审: 陪审péishěn (1) 陪审员到法院参加案件审判工作 英 act(serve) as an assessor (in a law case);serve on a jury
  • 27、批审:对下级呈报上级的公文进行审查批示。
  • 28、评审: 评审píngshěn (1) 评议审查 例 评审各类工艺美术品 英 examine and comment
  • 29、秋审: 秋审qiūshěn (1) 明清两代在秋季复审各省死刑案件的一种制度,由司法部门审核案件,奏请皇帝裁决 例 余经秋审。——清·方苞《狱中杂记》 例 经秋审入矜疑。 英 a judicial system of rehearing provincial cases of capital punishment in autumn i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 30、热审:明清时规定每年小满后十日起,至立秋前一日止(立秋在六月内者以七月一日止)以天气炎热,凡流徙﹑笞杖,例从减等处理,称为"热审"。其制始于明永乐二年,初止决遣轻罪,命出狱听候。至成化时始有重罪矜疑,轻罪减等,枷号疏放诸例。清代沿袭。
  • 31、不审: 不察;未审察。 不知。 指不清楚。 问候语。 不准,不确。 不慎重;不周密。
  • 32、参审:参与审理。
  • 33、查审:核实对错、是否妥当(一般指计划、提案、著作等)。
  • 34、朝审:明清两代由朝廷派员复审死刑案件的一种制度。始于明天顺三年。每年霜降后﹐三法司 刑部﹑都察院﹑大理寺 把已判死刑尚未执行的重囚犯罪情节﹐摘要制册﹐送九卿各官详审﹐分列'情实'﹑'缓决'﹑'可矜'﹑'可疑'﹑'留养承嗣'等类﹐上呈皇帝裁决。
  • 35、沈审: 亦作“沉审”。
  • 36、重审: 重审chóngshěn (1) 原审法院的判决在第二审程序中被上级法院撤消而重新审理 英 rehearing
  • 37、传审:法院发出传票,通知当事人到庭听候审讯。
  • 38、大审:明代刑制﹐每五年朝廷命司礼太监会同三法司堂上官审理刑狱﹐谓之大审。
  • 39、提审: 提审tíshěn (1) 提出犯人进行审讯 英 bring up for trial;bring sb.before the court (2) 因为案情重大或其他原因,上级法院把下级法院尚未判决或已经判决的案件提来自行审判 英 review a case;remove the case for trial
  • 40、调审:调节审辨。
  • 41、二审:第二审的简称。
  • 42、革审:革职并审讯。
  • 43、公审: 公审gōngshěn (1) 公开审判 例 公审大会 英 public accusation;open public trial
  • 44、拘审:拘捕审问。
  • 45、矜审:谨慎详审。
  • 46、寒审:明代于冬月审理囚犯,并予减等处理的一种措施。无常制。
  • 47、会审: 会审huìshěn (1) 会同审理或审判 英 joint hearing;joint trial (2) 会同审查 例 会审施工图纸 英 make a joint checkup
  • 48、诘审:审问。
  • 49、解审:解送审讯。
  • 50、开审: 1.开庭审问。
  • 51、面审:亲自审问。
  • 52、明审: 1.明察精细;精明仔细。 2.明确周密。 3.开朗而审慎。
  • 53、清审: 犹明察。
  • 54、穷审: 1.彻底审问。
  • 55、申审:反复审议。
  • 56、慎审: 1.仔细审察。
  • 57、省审:仔细审阅。
  • 58、送审:送交有关方面审查。
  • 59、体审:体察。
  • 60、听审: 听审tīngshěn (1) 等待审判 英 wait for a trial
  • 61、庭审: 庭审tíngshěn (1) 法庭正式开庭审讯 例 进行庭审 英 court hearing;interrogation in court
  • 62、稳审: 1.稳妥安详。 2.犹详察。
  • 63、问审:犹询问。
  • 64、闲审: 1.亦作"闲审"。 2.文雅谨慎。闲,通"娴"。
  • 65、详审: 1.安详慎重。 2.周详审慎。 3.详细审察。
  • 66、询审:询问审查。
  • 67、严审:严加审讯。
  • 68、研审: 1.研究审查。 2.勘问;审讯。
  • 69、议审:审议。
  • 70、译审:寻绎细察﹐弄明白。译﹐通"绎"。
  • 71、引审:犹审查。
  • 72、预审: 预审yùshěn (1) 预备性的审讯,在法院正式开庭审判前对刑事被告人进行 英 antecedent trial;preliminary hearing
  • 73、原审: 原审yuánshěn (1) 移送上级法院时的下级法院审理终结的案件 英 first trial
  • 74、阅审: 1.审核。
  • 75、再审: 再审zàishěn (1) 对已经审查过的重新审查 英 review (2) 对已经审理终结的案件重新审理 英 retrial
  • 76、甄审: 甄审zhēnshěn (1) 鉴别审定 英 scrutinize
  • 77、真审:犹言确知﹐真正明悉。
  • 78、贞审:清高而审慎。
  • 79、政审: 政审zhèngshěn (1) 政治审查 例 政审工作 英 political examination
  • 80、证审:验证审察。
  • 81、质审:质对审讯。
  • 82、终审: 终审zhōngshěn (1) 法院对案件的最后一级审判 英 final judgement;last instance
  • 83、谘审: 1.论议辨察。
  • 84、奏审:奏请君上审定。
  • 85、精审: 精审jīngshěn (1) (文字、计划、意见等)精密详尽 英 accurate and careful
  • 86、突审:突击审讯的简称。
  • 87、閲审:审核。宋曾巩 《相制三》:“号令所出,本诸西臺;閲审驳论,属之黄闥;推而达之,则在会府。”
  • 88、受审: 受审shòushěn (1) 接受审问 英 stand trial (2) 处于审查中 英 be on trial
  • 89、收审: 收审shōushěn (1) 收容审查;拘留审查 英 detain for investigation
  • 90、验审: 词语解释验审[ yàn shěn ]⒈  犹验看。
  • 91、一审:一审是指法院对案件的最初一级审判。在中国,普通的第一审案件由基层人民法院管辖,但是性质较严重、问题较复杂、影响较广大的第一审案件,按其不同程度,分别由中级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管辖。最高人民法院的第一审就是终审。
  • 92、监审:监督,审查,负责监审的人。
  • 93、第一审:法院对案件的最初一级审判。在我国,普通的第一审案件由基层人民法院管辖,但是性质较严重、问题较复杂、影响较重大的第一审案件,按其不同程度,分别由中级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管辖。最高人民法院的第一审就是终审。
  • 94、第二审:上级法院按上诉程序对下级法院的第一审案件所作的审理。我国实行两审终审制,第二审就是终审。
  • 95、事实审: 法院审判诉讼案件,注重证据的调查及事实的认定,所审理者兼括事实问题及法律问题,
  • 96、法律审: 诉讼当事人不服第二审的判决,并以其判决违背法令为理由,上诉于第三审,因第三审并不调查事实,而以第二审判决确定的事实为基础,予以法律上的审查,故称第三审为「法律审」。
  • 97、傍观必审:傍观必审,汉语成语,拼音是bàng guān bì shěn。
  • 98、赏罚分审: 赏罚分审shǎng fá fēn shěn (1) 该赏的赏,该罚的罚,处理清楚明白 英 dispense reward and punishment impartially;reward and punish only those who really deserve
  • 99、识明智审:识见明敏﹐智虑周详。
  • 100、三堂会审: 三个部门的最高长官同时、同地同场合审理同一件案件。按照今天的部门就是公安、检察、法院。一般为重大案件,或涉及敏感部分,如皇室内部案件。
组词大全为您提供审组词,审的组词,审字怎么组词,审字能组哪些词语,找到用审字组词的组词,其中审字在开头的组词有176个,审字在中间的组词有39个,审字在结尾的组词有101个。
  • 拼音shěn
  • 注音ㄕㄣˇ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PJHJ
  • 五行

基本释义

动词(1) (会意。从宀番。宀房屋。番,兽足。屋里有兽足印,能仔细分辨。简体字从宀申声。本义:详究;考察)(2) 同本义审,谓详观其道也。——《荀子·非相》闻而审,则为福矣。——《吕氏春秋·察传》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吕氏春秋·察今》直以不能内审诸己,外受流言,沉迷猖獗,以至于此。——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3) 又如:审时(详察时令);审物(详察物情);审形(详察实情);审决(审察决定);审机而行(详细、周密地进行分析研究,把握好时机再行动);审别(审察辨别);审势(审察形势)(4) 知道,知悉审,知也。——《类篇》审矣,何足怪乎?——司马迁《报任安书》君子审礼。——《史记·礼书》陛下连降三诏,召臣回朝,未审圣意为何?——《三国演义》(5) 又今投使君,共图大事,未审尊意如何?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6) 又如:审悉(详细了解)(7) 审核,审查,检查核对为人主计者,莫如先审取舍。——汉· 贾谊《过秦论》(8) 又如:审考(审查);审合(审查验证);审决(审查决定);审覆(审查;审察);审释(审查释放);审端(检查修正);审分(审定名分、职分);审律(审定乐律);审音(审定字的读音)(9) 审讯;审判余经秋审,皆减等发配。——清· 方苞《狱中杂记》(10) 又如:审断(审判裁决);审究(审问查究);审拟(审问拟罪);审鞫(审讯);审录(审讯);审语(审判结论);审质(审问)(11) 询问,打听清楚十一娘亦审里居。——《聊斋志异》副词(1) 真实;确实先生在兵间,审知故扬州阁部 史公果死耶,抑未死耶?—— 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2) 详尽,仔细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清· 刘开《问说》(3) 又如:审观(仔细观察);审图(周密谋划;仔细考虑);审画(填重筹划);审度(详细考量);审顾(仔细察看);审虑(仔细考虑);审详(仔细审察);审酌(仔细斟酌);审注(仔细观察;细看);审求(仔细探求);审谋(周密谋划);审省(详细省察);审稽(详细考查);审说(详细解说);审辨(审慎辨别);审当(周密而确当)形容词(1) 慎重,小心谨慎言审莫过圣人。——王充《论衡》(2) 又如:审练(审慎精细)(3) 确切称言命者,有命审矣。——王充《论衡》(4) 又如:审期(确切的日期)(5) 正,不偏斜本不审,虽尧舜不能以治。——《吕氏春秋》(6) 固定;安定故水之守土也审,影之守人也审,物之守物也审。——《庄子》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