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开头的词语

更多
  • 1、帝羓:指辽太宗耶律德光的干尸。德光死后,依契丹旧俗制成干尸,人称之为帝羓。
  • 2、帝策:指天帝的策命。
  • 3、帝阊:天门。亦指宫门。
  • 4、帝宸:帝王的宫殿。
  • 5、帝城:京都;皇城。
  • 6、帝储: 1.即皇储。皇位的继承人。一般指皇太子。
  • 7、帝聪:帝王的听闻。
  • 8、帝党:指支持皇帝的政治集团。
  • 9、帝德:天子的德性。
  • 10、帝鸿:黄帝的号。
  • 11、帝王: 帝王dìwáng (1) 帝国的君主或最高统治者,实行终身制和世袭制 例 昔人愿世世无生帝王家。——清·黄宗羲《原君》 英 emperor
  • 12、帝国: 帝国dìguó (1) 很大或有殖民地的君主国家 例 罗马帝国 英 empire (2) 虽没有帝王但向外扩张的国家,有时也称“帝国”指版图 例 一则曰老大帝国。——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3) 比喻机构庞大、实力雄厚的大企业 例 报业帝国 例 金融帝国
  • 13、帝阍:1.帝: 宗教徒或神话中称宇宙的创造者和主宰者。上帝,玉皇大帝,君主,帝王,皇帝。
  • 14、帝乡: 帝乡dìxiāng (1) 传说中天帝住的地方 英 place where God Lived
  • 15、帝祚:犹帝位﹑皇位。
  • 16、帝子: 帝子dìzǐ (1) 帝王的子女 英 princes and princesses
  • 17、帝轩:指黄帝轩辕氏。
  • 18、帝青: 1.佛家所称的青色宝珠。 2.指青天,碧空。
  • 19、帝江:古代传说中识歌舞的神鸟。
  • 20、帝畿:犹京畿。指京都或京都及其附近地区。
  • 21、帝释:亦称'帝释天'。佛教护法神之一。佛家称其为三十三天 忉利天 之主,居须弥山顶善见城。梵文音译名为释迦提桓因陀罗。
  • 22、帝天:上天。
  • 23、帝胄:皇族。
  • 24、帝典:帝王的法则。 犹言皇家经典。 指《尚书》中的《尧典》﹑《舜典》篇。
  • 25、帝虎:指书中因形近而误刻﹑误抄的字。《太平御览》卷六一八引晋葛洪《抱朴子.遐览》:"书三写,以鲁为胄,以帝为虎。"因以"帝虎"为文字讹误之典。
  • 26、帝星:古星名。也称天帝,俗称紫微星,即小熊座β星。古代用来象征皇帝。
  • 27、帝台: 1.古代神话中的神仙名。 2.犹帝阙。
  • 28、帝纲:帝王治国的纲纪。
  • 29、帝力: 1.帝王的作用或恩德。 2.指皇权统治。
  • 30、帝极:犹宸极。北极星。
  • 31、帝道:古指理想的帝王治国之道。帝位。
  • 32、帝丘:古地名。在今河南濮阳县西南,相传为颛顼都城。公元前六二九年卫成公自楚丘迁都于此。战国时名濮阳,秦置濮阳县。指帝王建都的地方。
  • 33、帝载:帝王的事业。
  • 34、帝娥:指帝尧二女。古代传说舜死于苍梧,二妃娥皇﹑女英(帝尧之女)寻至南方,死于江湘之间,为湘水女神。
  • 35、帝华:京华,京都。
  • 36、帝徽:谓天帝的美德。
  • 37、帝灵:上帝之灵佑。
  • 38、帝宇: 1.帝王的殿宇。 2.泛指宫苑。 3.指天下,国家。
  • 39、帝网: 1.《史记.殷本纪》:"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汤曰:'嘻,尽之矣!'乃去其三面。"后因用以比喻帝王恩泽优渥,法令尚宽。 2.佛教谓帝释所居忉利天宫上悬有珠网,上缀宝珠无数,重重叠叠,交相辉映。后因以"帝网"比喻事物间互相错综复杂的联系和牵掣。
  • 40、帝孙:星名。即织女星。一称天孙。
  • 41、帝胤:天子的血统。指帝王的子孙。
  • 42、帝号: 帝号dìhào (1) 帝王的称号 英 title of an emperor
  • 43、帝弓:指虹。
  • 44、帝都: 帝都dìdū (1) 帝王所居的城。也叫“帝京” 英 imperial capital
  • 45、帝阙: 1.皇城之门。 2.指京城。
  • 46、帝韶:帝舜之乐。借指宫廷的音乐。韶,虞舜乐名。
  • 47、帝师: 1.帝王的老师。 2.元僧官名。元制,皇帝即位初,例从梵僧受佛戒,故历朝皆尊一僧为帝师。帝师兼领宣政院,管理全国佛教和藏族地区政教事务。 3.古星名。
  • 48、帝世:帝王的世系。
  • 49、帝廷: 1.朝廷。 2.古天文学上指太微垣。
  • 50、帝寝:帝王的陵墓。
  • 51、帝女:天帝与传说中的古帝之女。指天帝之女瑶姬。 天帝与传说中的古帝之女。指炎帝之女精卫。 天帝与传说中的古帝之女。指帝尧的二女娥皇﹑女英,嫁于舜,即湘妃。 帝王之女。
  • 52、帝门:指朝廷。
  • 53、帝谟:帝王的谋略。
  • 54、帝迹:帝王的功业。
  • 55、帝皇: 1.天帝。 2.天子,皇帝。 3.三皇与五帝的合称。
  • 56、帝记:指帝王的传记。
  • 57、帝匹:皇帝的配偶。指皇后。
  • 58、帝桑:神话传说中的桑树。以赤帝女居此桑而升天,故名。
  • 59、帝书:道教传说中指天书之类。
  • 60、帝制: 帝制dìzhì (1) 君主专制政体,以一人担任终身职世袭的国家元首的政体形式,小至有名无实,大至绝对专制 英 autocratic monarchy
  • 61、帝州:指京都。
  • 62、帝宗:皇族。
  • 63、帝座:帝王的座位。 亦作'帝坐'。古星名。属天市垣。即武仙座α星。
  • 64、帝祉:上天或皇帝的福佑。
  • 65、帝竹:传说中的竹名。
  • 66、帝运:皇室的世运。
  • 67、帝绪: 1.犹帝业。
  • 68、帝名:犹帝号。
  • 69、帝阁:天帝或帝王所居的殿阁。
  • 70、帝纮:王道;帝王治国的纲纪。
  • 71、帝命: 1.犹天命。天帝的意志。 2.天子的命令。
  • 72、帝姬:宋徽宗政和 三年的时候,因为蔡京的建议,仿周代王姬称例,改称公主为帝姬,长公主为长帝姬,大长公主为大长帝姬。宋高宗 建炎 元年恢复旧制。宋徐度《却扫编》卷上:“政和 间,始采周 之王姬之称,而改公主曰帝姬,郡主曰宗姬,县主曰族姬。”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记事一》:“本朝制度,多循用前代故事。皇女称公主,姊妹称长公主,诸姑称大长公主。至徽宗 末年,一例改作帝姬。建炎 元年六月八日,臣寮建言不便,以为古者妇人称姓,故周曰王姬,犹宋 子、齐姜之类是也。本朝为商 后,非姬 姓,不可以称。用是改正。”
  • 73、帝京: 帝都;京都。
  • 74、帝学:即国学。国家所设立的学校。
  • 75、帝则:天帝或天子所定的法则。
  • 76、帝渚:《楚辞.九歌。湘夫人》:"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王逸注:"帝子谓尧女也……娥皇﹑女英随舜不返,没于湘水之渚。"后即以"帝渚"指湘江。
  • 77、帝佐:帝王的辅佐。
  • 78、帝事:犹王事。古代用以称国事。
  • 79、帝文:上天所降的文字。指图纬。
  • 80、帝庭: 1.天庭。 2.宫廷;朝廷。 3.祭天神之廷。
  • 81、帝统:帝王的统绪。指帝位。
  • 82、帝唐:指唐尧。
  • 83、帝位:皇位;天子之位。
  • 84、帝社:古代帝王祭祀土神﹑谷神所设的坛。又名王社﹑藉田坛﹑先农坛。
  • 85、帝宅:皇都;皇宫。
  • 86、帝友:古星名。
  • 87、帝义:指帝王的威仪尊严。
  • 88、帝闉:京都的城门。亦泛指京城。
  • 89、帝居:天帝﹑天子所居之处。亦指京都。
  • 90、帝君:旧时对神中位尊者的敬称。
  • 91、帝里:犹言帝都,京都。
  • 92、帝机:旧谓天帝造化的力量。
  • 93、帝藉: 1.亦作"帝籍"。 2.天子象征性的亲耕之田。
  • 94、帝牛:古代郊祀时所用之牛。
  • 95、帝辇:天帝或皇帝之车。
  • 96、帝功:帝王的功业。
  • 97、帝宫: 1.天宫。 2.京都。 3.星官名。指太微垣。
  • 98、帝坟:犹坟典。
  • 99、帝服:天帝或天子的服饰。
  • 100、帝辅:帝王的辅佐。

帝中间的词语

更多>>
  • 1、白帝子: 1.传说汉高祖刘邦为赤帝子﹐秦统治者为白帝子。赤帝子斩杀白帝子﹐表明汉当灭秦。《史记.高祖本纪》:"有一老妪夜哭,曰:'吾子,白帝子也,化为蛇,当道。今为赤帝子斩之。'"后因借指被推翻的王朝。
  • 2、白帝仓: 1.古粮仓名。在蜀郡成都城郭外。
  • 3、侍帝晨:道家称侍奉天帝的仙官﹑侍从。晨,通"宸",帝居。
  • 4、赤帝子: 1.指汉高祖刘邦。《史记.高祖本纪》:"高祖被酒,夜径泽中,令一人行前。行前者还报曰:'前有大蛇当径,愿还。'高祖醉,曰:'壮士行,何畏!'乃前,拔剑击斩蛇。蛇遂分为两,径开。行数里,醉,因卧。后人来至蛇所,有一老妪夜哭。人问何哭,妪曰:'人杀吾子,故哭之。'人曰:'妪子何为见杀?'妪曰:'吾子,白帝子也,化为蛇,当道,今为赤帝子斩之,故哭。'人乃以妪为不诚,欲告之,妪因忽不见。"旧谓汉以火德王,火赤色,因神化刘邦斩蛇的故事,称刘邦为"赤帝子"。
  • 5、刹帝利:梵语的音译。简称“刹利”。古印度第二族姓,掌握政治和军事权力。为世俗统治者。
  • 6、关帝庙:旧时供奉三国蜀关羽的庙宇。
  • 7、汉帝台:指在汉武帝射蛟处所筑之台。
  • 8、汉帝杏:杏的一种,相传为汉武帝上苑所植之种。
  • 9、黄帝术: 道家的炼丹术。道家以黄帝为始祖,故称。
  • 10、黄帝陵: 传说中轩辕黄帝的陵墓。在陕西省·黄陵县城北桥山。山巅有一古亭,中立石碑镌“黄帝陵”三字。亭后为黄帝墓。陵高3.6米,周长48米。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1、黄帝冢: 见“黄帝陵 ”。
  • 12、秦帝女: 1.指秦穆公女弄玉。
  • 13、思帝乡: 1.唐教坊曲名。见唐崔令钦《教坊记.曲名》。 2.词牌名。
  • 14、蜀帝花: 1.即杜鹃花。
  • 15、水帝子: 水帝颛顼之子。相传死后为疫鬼。
  • 16、忘帝力:相传帝尧时,一老者边击壤,边唱道:"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后用为歌颂太平的典故。
  • 17、五帝车: 见“五时副车 ”。
  • 18、五帝坐: 星座名,属太微垣。“坐”同“座 ”。
  • 19、萧帝寺:萧寺。
  • 20、轩帝铜:即轩辕镜。
  • 21、玄帝庙: 玄帝姬颛顼,又名乾荒,为上古五帝之一。
  • 22、皇帝湾: 南极洲的海湾。
  • 23、颛帝历:即颛顼历。
  • 24、五帝座: 太微垣五帝座。
  • 25、白帝城:白帝城位于重庆市奉节县白帝镇白帝村1号社,地处瞿塘峡口长江北岸,白帝山上,东望夔门,南与白盐山隔江相望,西临奉节县城,北倚鸡公山,地处长江三峡(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奉节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南津关)西端入口。
  • 26、波斯帝国: 古代波斯人建立的奴隶制国家。公元前550年,居住在今伊朗高原西南部的波斯人,在首领居鲁士领导下,灭掉北方的米底王国后建国。后不断对外扩张,相继征服小亚细亚、两河流域、叙利亚、埃及等地。大流士一世在位时,又入侵印度和欧洲东南部,形成历史上第一个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后在希波战争中失败。前330年被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所灭。
  • 27、文昌帝君: 1.亦称"文昌帝"。亦称"文昌君"。 2.即梓潼帝君。
  • 28、拜上帝会:拜上帝会是中国清代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吸收基督教教义而成立的特殊基督教组织。
  • 29、称帝称王:比喻专横拔扈,独断专行。也比喻以首领自居,蛮横无理,欺侮别人
  • 30、二帝三王:指唐尧﹑虞舜﹑夏禹﹑商汤﹑周文王(或周武王)。
  • 31、关圣帝君: 1.见"关圣"。
  • 32、诃利帝母:梵语H?riti的译音。意译为暴恶。即鬼子母神。原为凶神﹐后为育子﹑安产﹑维护佛法之神。
  • 33、皇帝之宝: 皇帝印玺之一。用于慰劳王公以下的文书。参见“皇帝行宝 ”。
  • 34、皇帝老爷: 见“皇帝老子 ”。
  • 35、皇帝行宝: 皇帝印玺之一。用于答复王公以下的文书。
  • 36、皇帝老子: 封建时代对皇帝的俗称。
  • 37、皇帝信宝:皇帝印玺之一。用于征召王公以下的文书。参见"皇帝行宝"。
  • 38、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Huángdì Nèijīng (1) 医书。简称《内经》。黄帝、歧伯等以问答的形式写成。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著,成书约在战国时期,其内容包括较长时期的多人作品。书中以医药理论为主,兼及针灸、方药的治疗。在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指导下,阐述中医基础理论、辨证论治规律、病证等多方面内容,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 英 The Yellow Emperor’s Internal Classic,The Yellow Emperor's Canon of Internal Medicine
  • 39、简在帝心:为皇帝所知晓、赏识者。
  • 40、老大帝国: 古老的大国。常指古老积弱的旧中国。
  • 41、鲁鱼帝虎: 鲁鱼帝虎,鲁鱼亥豕lǔyú-dìhǔ,lǔyú-hàishǐ (1) 把“鲁”字写成“鱼”字,把“帝”字写成“虎”字,把“亥”字写成“豕”字。因形体相近而易写错。常借指书写错误或以讹传讹 例 鲁鱼亥豕,应不能免。——《聊斋志异》 英 clerical or typographical errors made through confusing similar characters;erroneous characters of similar forms
  • 42、青华帝君:即东极青华大帝﹐道教称太乙救苦天尊。
  • 43、圣帝明王:本指上古道德智能卓越的君主。后泛称历代英明的帝王。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皇帝。
  • 44、望帝啼鹃:古代蜀国国君望帝死后魂化为杜鹃鸟,在山中悲啼的故事。
  • 45、先帝遗诏: 先帝遗诏xiāndì-yízhào (1) 刘备给后主的遗诏(先帝,已故的君主。此指刘备)。见《三国志·先主传》注引《诸葛亮集》,诏中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例 陛下亦宜自谋,……察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诸葛亮《出师表》 英 an imperial edict left by one deceased emperor before death
  • 46、废少帝诏: 称被废的皇帝。 指新登基的皇帝。
  • 47、洪宪帝制: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宣布接受帝位,推翻共和,复辟帝制,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并下令废除民国纪元,改民国5年(1916年)为“洪宪元年”,史称“洪宪帝制”。
  • 48、望帝化鹃:相传战国时蜀王杜宇称帝,号望帝,为蜀治水有功,后禅位臣子,退隐西山,死后化为杜鹃鸟,啼声凄切。后常指悲哀凄惨的啼哭。
  • 49、鱼鲁帝虎:谓将鱼误写作鲁,帝误写作虎。泛指文字错讹。
  • 50、义不帝秦: 出自《战国策·赵策三》,比喻坚持正义,不向强权恶势力屈服、投降。
  • 51、桑给帝国: 公元975年,已伊斯兰化的波斯设拉子地方的王子哈桑·伊本·阿里,为躲避战乱,带着他的六个儿子,来到了东非海岸。
  • 52、亚述帝国:亚述帝国(英语:Assyria empire,公元前935年—公元前612年),是兴起于美索不达米亚(即两河流域,今伊拉克境内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一带)的国家,使用的语言有阿拉米语,阿卡德语等。
  • 53、梓潼帝君:文昌帝君,全称文昌梓潼帝君,简称梓潼帝君、文昌君。是保护文运与考试的神祇。
  • 54、奥匈帝国:奥匈帝国(德语:Österreich-Ungarn;匈牙利语:Osztrák–Magyar Monarchia),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立宪制二元君主国,由奥地利帝国和匈牙利王国两个主权国共同组成,是哈布斯堡王朝统治的最后一个国家。
  • 55、上帝已死:“上帝已死”是德国哲学家尼采最常被误解的名言之一。它在尼采《快乐的科学》一书中出现了三次,后来又在其名作《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出现,成为名句。
  • 56、黄帝子孙:黄帝:姬姓,号轩辕氏,中华民族的祖先。黄帝的后代。指中华儿女
  • 57、上帝视觉:经常出现在小白文中。大意是:突然从第一人称里跳出来,改用第三人称的视觉来描写。这个视觉因为出现得很不合理,很莫名其妙,所以称为上帝视觉。
  • 58、罗马帝国:即“拜占庭帝国”。
  • 59、拉丁帝国:拉丁帝国(Latin Empire,1204-1261),其拉丁语正式名称是罗马尼亚或罗马尼亚帝国。
  • 60、五帝三皇:五帝:少昊、颛顼、帝喾、尧、舜;三皇:伏羲、神农、黄帝。原为传说中我国远古的部落酋长。后借指远古时代的帝王。
  • 61、上帝的国: 上帝的王国引自耶酥在主祷文的开首祷文“愿你的国降临”,是登山宝训的一部分。
  • 62、皇帝礼服: 中国古代皇帝行大典礼时所用服装。
  • 63、中华帝国:袁世凯恢复帝制时的国号。详“洪宪帝制”。
  • 64、德意志帝国:指希特勒统治时期的德国。 年希特勒执政后,宣称他统治下的德国是继神圣罗马帝国和德意志帝国后的第三个德意志人帝国,并喻意为中世纪基督教神学中宣扬的太平盛世的“第三王国”。年 月德国战败后崩溃。
  • 65、阿拉伯帝国: 阿拉伯人建立的伊斯兰教封建国家。公元7世纪30年代阿拉伯半岛在穆罕默德领导下统一后,阿拉伯人开始在“圣战”旗帜下对外扩张,占领西亚、北非、中亚以及西班牙广大领土,形成庞大的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帝国统治者称哈里发,集政治、宗教大权于一身。9世纪中期起衰落,哈里发大权旁落。1258年被蒙古人所灭。
  • 66、奥地利帝国: 欧洲封建帝国。1804年,神圣罗马帝国哈布斯堡王朝皇帝弗兰茨二世鉴于神圣罗马帝国领土大部被拿破仑所占,宣布自己为奥地利皇帝。1806年神圣罗马帝国灭亡后,正式将奥地利领有的领地改为奥地利帝国。领土包括今奥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及特兰西瓦尼亚等地。1866年普奥战争中奥地利失败后,被逐出德意志。1867年改建为奥匈帝国。
  • 67、奥斯曼帝国: 奥斯曼土耳其人建立的伊斯兰教军事封建国家。13世纪末兴起于小亚细亚西北部。后迅速扩张,1453年灭东罗马帝国;至16世纪时已占有小亚细亚、西亚、北非和欧洲东南部广大地区,成为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首都在伊斯坦布尔。统治者称苏丹,16世纪初又兼哈里发。17世纪后开始衰落,19世纪成为欧洲列强争夺的对象。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参加同盟国一方,作战失败。1922年在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中被推翻。
  • 68、查理曼帝国: 见“法兰克王国”(549页)。
  • 69、东罗马帝国:即“拜占庭帝国”。
  • 70、山高皇帝远: 山高皇帝远shān gāo huángdì yuǎn (1) 指那种地极偏远没人管的地方 英 far away and unreachable by the central government
  • 71、天高皇帝远: 天高皇帝远tiān gāo huángdì yuǎn (1) 旧指王法所难以顾及的边远地域 英 the emperor is far away as the sky (2) 比喻不听管束、无法无天 英 one may do whatever he pleases without fear of the interference
  • 72、拜占庭帝国:即“东罗马帝国”。公元395年罗马帝国正式分为东、西两部。因东罗马帝国的都城君士坦丁堡古称拜占庭,所以又称“拜占庭帝国”。领土以巴尔干半岛和小亚细亚为中心。曾一度收复意大利。在东方与波斯萨桑王朝长期作战。7世纪后,叙利亚、巴勒斯坦、埃及等领地为阿拉伯人征服。1204年君士坦丁堡一度为十字军所陷。1261年灭拉丁帝国后复国,但势力大为削弱。1453年被奥斯曼帝国灭亡。
  • 73、早发白帝城: 诗篇名。唐代李白作。写于作者在流放夜郎途中遇赦,从四川前往江陵(今属湖北)时。全文为:“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用轻快之笔写出船下三峡的快速,也反映出作者当时的兴奋心情。气势豪迈,语言奔放,是千古传诵的名作。
  • 74、皇帝的新装:《皇帝的新装》是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创作的童话,是其代表作之一。
  • 75、魏孝文帝改革:北魏孝文帝(471-499年在位)进行的政治改革。孝文帝五岁即位,其祖母冯太后临朝,颁行俸禄制、三长制、均田制等。孝文帝亲政后,将国都由平城(今山西大同)迁往洛阳。继而禁鲜卑语改说汉语,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人与汉人通婚,改胡服为汉服,仿南朝典则定官制朝仪。这些改革有利于当时的经济发展、民族融合和北方的统一。
  • 76、社会帝国主义:社会帝国主义,指口头上打着社会主义旗号,实际表现似帝国主义行为的社会制度,因此也称社会沙文主义。
  • 77、神圣罗马帝国:神圣罗马帝国(德语:Heiliges Römisches Reich;拉丁语:Sacrum Romanum Imperium),962年到1157年的官方名称为罗马帝国(拉丁语:Imperium Romanum),在1157年到1512年改称神圣罗马帝国,最后于1512年到1806年因帝国主体民族德意志人意识抬头而定名德意志民族的神圣罗马帝国(德语:Heiliges Römisches Reich deutscher Nation;拉丁语:Sacrum Romanorum Imperium nationis Germanicae)。
  • 78、资本帝国主义: 列宁作于1916年1-6月。分析了帝国主义的本质、经济特征和基本矛盾,揭示了帝国主义产生、发展和必然灭亡的客观规律,批判了德国考茨基的“超帝国主义论”,指明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任务。
  • 79、法兰西第二帝国: 词语解释⒈  1852-1870年法国的资产阶级君主制国家。1852年12月,路易·波拿巴称帝,号为“拿破仑三世”,建立帝国。为有别于拿破仑一世建立的法兰西帝国,历史上称为第二帝国。1870年在普法战争中失败,9月被推翻,为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取代。
  • 80、法兰西第一帝国: 1804年由拿破仑一世建立的君主专制国家。帝国除法国外,还包括今荷兰、德国、意大利等国部分领土,拿破仑家族中的一些成员还统治过意大利王国、西班牙王国、那不勒斯王国等国。1814年拿破仑战败退位。1815年3月复位,建立百日王朝,同年6月滑铁卢战役后再次退位,帝国覆亡。
  • 81、德意志第三帝国:指希特勒统治时期的德国。 年希特勒执政后,宣称他统治下的德国是继神圣罗马帝国和德意志帝国后的第三个德意志人帝国,并喻意为中世纪基督教神学中宣扬的太平盛世的“第三王国”。年 月德国战败后崩溃。
  • 82、皇帝女儿不愁嫁:'1、用来表示其自身条件好。
  • 83、皇帝不急太监急: 比喻当事人自己对该事不是很着急地去处理,而周围的人却在一旁着急,为其想办法出主意(微带调侃或贬义)。
  • 84、敢把皇帝拉下马: 敢把皇帝拉下马示例:“‘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这是古人有言,其人叫王熙凤,又名凤姐儿,就是她说的。”(毛泽东《在中共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话中这个“皇帝”指的是刘少奇。
  • 85、皇帝不急太监急: 比喻当事人自己对该事不是很着急地去处理,而周围的人却在一旁着急,为其想办法出主意(微带调侃或贬义)。
  • 86、学成文武艺,货于帝王家:艺:技艺;货:财物。学成文武全才,以求得皇帝的赏识重用。
  • 87、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 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俗语,意思是学习好了文才也罢,武艺也罢,最终目的都是贡献给皇帝,都要替朝廷出力。
  • 88、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 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俗语,意思是学习好了文才也罢,武艺也罢,最终目的都是贡献给皇帝,都要替朝廷出力。
  • 89、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 词语解释⒈  比喻再难的事,拼着一死也敢干下去。
  • 90、拚着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形容再难的事,只要豁出命来,也敢干下去。
  • 91、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1.比喻再难的事,拼着一死也敢干下去。2.后来用来比喻同恶势力做斗争而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帝结尾的词语

更多
  • 1、白帝: 1.古神话中五天帝之一﹐主西方之神。 2."白帝子"的略语。 3.古城名。故址在今四川省奉节县东瞿塘峡口。 4.东汉公孙述曾改鱼复县为白帝﹐后因以为述的代称。
  • 2、北帝:北方之帝。 即黑帝。神话中的主北方之神。
  • 3、宾帝:语本《逸周书.太子晋》:"吾后三年将上宾于帝。"孔晁注:"言死必为宾于天帝之所。"后即以"宾帝"指先帝。
  • 4、苍帝:传说中主东方之神。
  • 5、赤帝: 1.即炎帝神农氏。 2.指神农氏一系的帝王。 3.即祝融氏。后世以为火神。 4."赤帝子"的简称。 5.见"赤熛怒"。
  • 6、冲帝:幼主。
  • 7、春帝: 春神。
  • 8、称帝: 称帝chēngdì (1) 改称号为皇帝;自称皇帝,成为最高统治者;做皇帝 英 king;come to the throne
  • 9、大帝: 大帝dàdì (1) 天帝,天 例 玉皇大帝 英 the heavenly emperor
  • 10、东帝:东方的帝王。战国时齐愍王自称。 东方的帝王。汉景帝时吴王刘濞自称。东方的帝王。唐代南诏合罗凤的称号。 司春之神东方青帝的省称。
  • 11、二帝: 指唐尧与虞舜。 指晋怀帝与晋愍帝。 指宋徽宗与宋钦宗。
  • 12、梵帝:指佛。
  • 13、废帝: 1.废黜皇帝。 2.被废黜的皇帝。废帝之称始见于《宋书》。有在位时被废的,有死后被追废的。
  • 14、感帝:古代认为王者之先祖皆感太微五帝之精以生。因称其祖所感生之帝为"感帝"。亦省作"感帝"﹑"感生"。
  • 15、古帝:指天帝。 指前代帝王。
  • 16、关帝:即三国蜀关羽。明万历二十二年进爵为帝,故称。
  • 17、汉帝: 1.汉朝皇帝。 2.指汉武帝。 3.指汉成帝。
  • 18、黑帝: 1.五天帝之一。古指北方之神。 2.汉代农民起义军首领华孟的自称。
  • 19、后帝: 天帝;上帝。 参见:后帝
  • 20、皇帝: 皇帝huángdì (1) 君主制国家——帝国(如古罗马帝国、中华帝国)的君主或统治者。在中国皇帝的称号始于秦始皇 例 皇帝盛明。——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 例 皇帝行宫。——清·姚鼐《登泰山记》 英 emperor (2) 古∶天帝,上帝 英 God
  • 21、黄帝: 古帝名。传说是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 我国古代神话中的五天帝之一。指中央之神。
  • 22、火帝:古代所谓五方天帝之一的赤帝,掌南方,司火,司夏。相传远古时代五帝之一的炎帝。
  • 23、践帝:登上帝位。
  • 24、觉帝:觉皇。
  • 25、揭帝:亦作'揭谛'。佛教语。护法神之一。
  • 26、累帝:接连几代皇帝。
  • 27、类帝:祭祀天帝。
  • 28、两帝:谓两个天子并立。
  • 29、灵帝:南朝齐东昏侯赐给蒋侯神的封号。
  • 30、木帝: 1.指木星。 2.即伏羲,又名太皥,为管理春天的东方之帝。因其以木德称王,故名"木帝"。唐李商隐《隋宫守岁》诗:"消息东郊木帝回,宫中行乐有新梅。"宋邹浩《四柏赋》:"及夫时运遄往,木帝无为,骤雨滂沱以涤荡,狂飙奔腾而折摧。"。参阅《吕氏春秋.孟春纪》﹑《淮南子.天文训》。一说,木帝即东方青帝,名"灵威仰"。见隋萧吉《五行大义.论五帝》。
  • 31、南帝:指南海之帝儵。 古代神话中的五位天帝之一,即南方赤帝,名赤熛怒。
  • 32、櫱帝: 以木蘖为天帝之形。
  • 33、农帝: 1.神农氏的别称。
  • 34、配帝:配祭于天帝。
  • 35、青帝: 1.我国古代神话中的五天帝之一﹐是位于东方的司春之神﹐又称苍帝﹑木帝。 2.道教以为木星中有九青帝﹐并受事于中央青皇。
  • 36、秋帝:指传说中的古帝少昊。
  • 37、群帝: 1.道家谓五方之帝。
  • 38、让帝:指唐李宪。
  • 39、上帝: 上帝shàng dì 1.  天帝。古时指天上主宰一切的神。 例 上帝以寡人有薄德于古今,遂宽其同气之罪。——唐·李朝威《柳毅传》 英 God; 2.  基督教所崇奉的神,认为是宇宙万物的创造者和主宰者,拥有至上权力,英明,仁慈,使人们崇拜并向他祈祷。 例 上帝保佑。
  • 40、少帝: 1.称被废的皇帝。 2.指新登基的皇帝。
  • 41、圣帝:犹圣主﹐圣君。
  • 42、时帝:指春帝太皞﹑夏帝炎帝﹑秋帝少皞﹑冬帝颛顼及中央帝黄帝。
  • 43、十帝: 指两汉的十余位皇帝。“十”,取其成数。 泛指后世的十位皇帝。
  • 44、释帝:梵语"释提桓因"的略称。
  • 45、蜀帝: 1.泛指蜀的君主。 2.相传蜀帝杜宇死﹐其魂化为杜鹃。后用以借指杜鹃。
  • 46、水帝: 指颛顼。我国古代传说中五帝之一。
  • 47、泰帝:传说中的古帝名。即太昊伏羲氏。
  • 48、太帝: 1.太古之帝。指传说中的伏羲氏﹑神农氏等。 2.谓天帝。
  • 49、天帝: 天帝Tiāndì (1) 神话传说中天上的主神 英 Celestial Ruler Supreme God
  • 50、土帝: 五方天帝之一。因中央属土,故称。
  • 51、望帝: 相传战国末年杜宇在蜀称帝,号望帝,为蜀除水患有功,后禅位,退隐西山,蜀人思之;时适二月,子规(杜鹃)啼鸣,以为魂化子规,故名之为杜宇,为望帝。事见晋·常璩《华阳国志•蜀志》。
  • 52、五帝: 五帝Wǔ-Dì (1) 传说中的五个古代帝王。通常指黄帝、颛顼( ZhuānXū)、帝喾( Dìkù)、唐尧、虞舜 英 the Five Emperors
  • 53、西帝: 1.古时指地处西方的帝王。 2.古代称秋天的神。
  • 54、先帝:称在位帝王已死的父亲: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 55、飨帝: 1.祭祀天帝。飨,通"享"。
  • 56、象帝:语本《老子》:'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河上公注:'道自在天帝之前。此言道乃先天地生也。'王弼注:'不亦似帝之先乎!帝,天帝也。'因以指天帝。 指老子。唐朝尊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故即用《老子》中语为老子的别称。
  • 57、轩帝:即黄帝轩辕氏。
  • 58、玄帝: 北方之帝,即颛顼。 指夏禹。 指道教所奉的真武帝。
  • 59、炎帝: 炎帝Yán Dì (1) 一说黄河流域姜姓部落首领。号烈山氏、厉山氏。原居西北高原姜水流域(今陕西岐山东),后到达中原地区。曾与黄帝部落在阪泉(今河北涿鹿东南)大战。战败后两部落结成联盟,由黄帝率领在涿鹿(今河北涿鹿南)大战南方九黎族。击败并擒杀其首领蚩尤。炎黄两部的结合成为中原各族的主干,故炎帝亦与黄帝并称为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一说炎帝即神农氏,制作耒耜,最早发明农业。并尝百草,发现药材,教人治病 英 Yan emperor
  • 60、义帝:犹假帝。《史记.项羽本纪》:"项王使人致命怀王。怀王曰:'如约。'乃尊怀王为义帝。"明杨慎《丹铅总录.史籍.义帝》:"项羽立楚王孙心为帝,以从民望。不曰楚帝,而曰义帝,犹义父义子之称。"明谢肇淛《文海披沙》:"项羽尊怀王为义帝,犹假帝也。"一说,众所尊戴者曰义,故称义帝。见宋洪迈《容斋随笔.人物以义为名》。
  • 61、阴帝:指女娲。
  • 62、愍帝:皇帝的谥号之一。
  • 63、岳帝:东岳泰山之神,东岳大帝的简称。
  • 64、羣帝: 词语解释⒈  道家谓五方之帝。
  • 65、玉帝: 即玉皇。
  • 66、影帝:影帝,是对凭借精湛演技在权威电影节或电影奖项(如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奥斯卡金像奖、华语五大电影奖等)中荣获“最佳男演员奖”或“最佳男主角奖”的优秀男演员的美称。
  • 67、末帝:“末”,意即最后;“帝”通常指的是帝王。此词汇一般在中国这个封建历史悠久的国家惯用。一般可以理解为“亡朝之君”,即为一个朝代的最后一个君王,为国家的葬送者,含有贬义的意思。
  • 68、文昌帝: 见“文昌帝君 ”。
  • 69、阿育帝:即阿育王。
  • 70、隋炀帝:帝号。隋代杨广的帝号。
  • 71、儿皇帝: 儿皇帝érhuángdì (1) 五代时,石敬瑭勾结契丹建立后晋,对契丹主自称儿皇帝。后来泛指投靠外国,建立傀儡政权的统治者 英 boy emperor
  • 72、二皇帝: 二皇帝èrhuángdì (1) 一个朝代的第二代皇帝 英 second generation emperor
  • 73、乾隆帝: (1711-1799)即“爱新觉罗·弘历”。清朝皇帝。庙号高宗,年号乾隆。雍正帝第四子。初封和硕宝亲王。即位后继续用兵平定准噶尔部,又平定回部大小和卓木叛乱,并在新疆设伊犁将军,管理天山南北。在位时编成《四库全书》,但屡兴文字狱。曾六次南巡,挥霍浪费。后期任用权臣和b133二十年,贪污腐败风气盛行。1796年b134位给皇太子(嘉庆帝),自称太上皇帝。
  • 74、感生帝:古代认为王者之先祖皆感太微五帝之精以生。因称其祖所感生之帝为"感生帝"。亦省作"感帝"﹑"感生"。
  • 75、庚申帝:即元顺帝。又称庚申君。因生于庚申年(延佑七年),故称。
  • 76、皇上帝: 拜上帝教对基督教的上帝的称呼。
  • 77、假皇帝:暂时代理皇帝。汉平帝元始后,王莽以外戚执政。平帝死,莽自居摄,朝会祭祝"皆如天子制",称"假皇帝",臣民谓之"摄皇帝"。详见《汉书.王莽传上》。
  • 78、见上帝: 见上帝jiàn shàngdì (1)上帝,基督教徒所崇拜的神,见上帝也是死的委婉语 英 a mild tone to “die”
  • 79、晋元帝: (276-322)即“司马睿”。东晋王朝的建立者。字景文,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南)人。公元307年任安东将军、都督扬州江南诸军事。出镇建康(今江苏南京),统治长江中下游和珠江流域。西晋灭亡后,于317年即帝位,都建康,史称东晋。
  • 80、瞿摩帝:牛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兽一.牛》。
  • 81、青玄帝:即青玄九阳上帝。
  • 82、铜马帝: 1.即汉光武帝刘秀。
  • 83、土皇帝: 土皇帝tǔhuángdì (1) 指盘踞一方有势力的人物,有贬义 例 这个“土皇帝”,不顾工地职工的健康,在副食品供应上给我们施加压力 英 local despot (tyrant)
  • 84、晋武帝:晋武帝(236-290)即“司马炎”。西晋王朝的建立者。字安世,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南)人。司马昭长子。公元265年继为相国、晋王,后代魏称帝。280年灭吴,统一全国。在位时加强门阀制度,又大封宗室。晚年民族矛盾尖锐,死后不久,全国即陷入分裂混战状态。
  • 85、捐书帝: 四川人王洪林,4年内捐书20万册,堪称“捐书帝”。
  • 86、康熙帝:康熙帝(1654-1722)即“爱新觉罗·玄烨”。清朝皇帝。庙号圣祖,年号康熙。顺治帝第三子。1661年八岁即位,初由权臣鳌拜等专权。亲政后,设计逮捕鳌拜,掌握大权。1681年平定吴三桂等西南三藩叛乱,1683年攻灭台湾郑氏政权,后又出兵驱逐盘踞在黑龙江流域雅克萨的沙俄侵略军,并派索额图等订立《中俄尼布楚条约》,确定中俄间东段边界。继而又三次率军亲征,打败蒙古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加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他重视农业生产,奖励垦荒,停止圈地,减轻赋税,曾颁布法令,规定以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统治期间曾制造多起文字狱。
  • 87、假寐帝: 形容以假装睡觉为由逃避做某些事情的人。
  • 88、宣统帝:即“溥仪”。
  • 89、咸丰帝:咸丰帝(1831-1861)清朝皇帝。即“爱新觉罗·奕宁”。庙号文宗,年号咸丰。满族。1850-1861年在位。依靠曾国藩等汉族地主武装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同俄、美、英、法签订丧权辱国的《天津条约》。英法联军进攻北京时,他逃往热河(治今河北承德市),命奕欣同英、法、俄签订屈辱的《北京条约》,还承认沙俄强迫订立的《瑷珲条约》。后在热河行宫病死。
  • 90、光绪帝:光绪帝(1871-1908)即“爱新觉罗·载湉”。清朝皇帝。庙号德宗,年号光绪。四岁即位,由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中日甲午战争时,主张抗战。后受维新派的影响,曾下“明定国是”诏,宣布变法,实施新政。戊戌政变后,被幽禁于瀛台。后病死。
  • 91、雍正帝: (1678-1735)即“清世宗”。爱新觉罗·胤fdcd。清朝皇帝,年号雍正。康熙帝第四子。初封雍亲王。1722年在大臣隆科多、年羹尧等辅助下取得帝位,并用高压手段对付参与争位的诸弟。在位期间设军机处以加强君主专制。又推行摊丁入亩的税法减轻农民负担。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推行“改土归流”。设置驻藏大臣,加强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对汉族知识分子屡兴文字狱,以加强思想控制。
  • 92、隋文帝:隋文帝(541-604)即“杨坚”。隋朝建立者。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北周宣帝皇后的父亲。北周时袭父爵为隋国公。后任丞相,总揽朝政,封隋王。公元581年废静帝自立,建立隋朝,都大兴(今陕西西安)。589年灭陈,统一全国。在位期间,继行均田制,扩大垦田面积,重编户籍,保证国家财政收入。并加强中央集权,改革官制,确立三省制。后被太子杨广(炀帝)杀死。
  • 93、汉武帝: (前156-前87)即“刘彻”。西汉皇帝。汉景帝子。公元前140年继位。在位期间颁行“推恩令”,进一步削弱诸侯王国势力。又设置十三部刺史以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曾接受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曾命卫青、霍去病率军进击匈奴,获大胜。
  • 94、玉皇帝: 即玉皇大帝。
  • 95、道光帝:道光帝 :清代皇帝。 即爱新觉罗·旻宁。庙号宣宗,年号道光。满族。1820-1850年在位。统治期间,政治腐败。1838年因外国大量输入鸦片,引起财政危机,派林则徐赴广州禁烟。鸦片战争爆发后,他时战时和,最后妥协求和,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后病死。
  • 96、女皇帝: 即女性的皇帝,日本称女性天皇(日文:女性天皇),是君主为皇帝的君主制国家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为女性时的称号,一般简称女皇,在中国和日本也可简称为女帝。中国历史上的女皇帝当属武则天。
  • 97、高皇帝: 开国皇帝的谥号之一。
  • 98、子皇帝: 即儿皇帝。指在异族统治者控制下的傀儡皇帝。
  • 99、梁武帝:梁武帝(464-549)即“萧衍”。南朝梁的建立者。字叔达,南兰陵(今江苏常州西北)人。原为齐雍州刺史,乘齐内乱起兵,公元502年夺取帝位。在位时重用士族,残酷剥削农民,多次镇压农民起义。酷信佛教,大兴寺院,曾三次出家为僧。擅长文学,精乐律,善书法。统治后期北方降将侯景叛乱,都城建康被攻破,饥病而死。
  • 100、顺治帝:顺治帝(1638-1661)即“爱新觉罗·福临”。清朝皇帝。庙号世宗,年号顺治。皇太极第九子。1643年六岁即位,由叔父多尔衮摄政。1644年入关,打败李自成农民军,迁都北京。又派兵攻灭南明,镇压各地农民起义军。1650年,多尔衮死后始亲政,严惩多尔衮亲信党羽,继续用兵西南,镇压反清势力,并推行垦荒,整饬吏治。
组词大全为您提供帝组词,帝的组词,帝字怎么组词,帝字能组哪些词语,找到用帝字组词的组词,其中帝字在开头的组词有161个,帝字在中间的组词有91个,帝字在结尾的组词有136个。
  • 拼音
  • 注音ㄉㄧˋ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UPMH
  • 五行

基本释义

名词(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花蒂的全形。上面象花的子房,中间象花萼(花瓣外面的绿片)。下面下垂的象雌雄花蕊。本义:花蒂)(2) 天帝,上帝。宗教或神话中称主宰万物的神。最高的天神。古人想像中宇宙万物的主宰帝,上帝,天之神也。——《字汇》帝命不时。——《诗·大雅·文王》(3) 又在帝左右。兆五帝于四郊。——《周礼·大宗伯》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列子·汤问》(4) 又如:帝乡(传说中天帝居住的仙乡);帝君(古人对神的尊称);帝江(传说中的神名。居于“天山”)(5) 君主,皇帝帝,王天下之号也。——《说文》帝,君也。——《尔雅》帝乙归妹。——《易·泰》安帝雅闻 衡善求学。——《后汉书·张衡传》争强为帝。——《战国策·赵策》揣帝无杀瑞意。——《明史·海瑞传》于是益知西后与帝之不相容矣。—— 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6) 又如:帝王州(帝王居住的地方);帝世(帝王的世系);帝储(皇太子);帝祚(帝位);帝典(帝王的法制)(7) 天 。如:帝宫(天宫);帝青(青天)(8) 帝国主义的简称 。如:反帝反封建斗争动词(1) 称帝,为帝陛下承大乱之极,受命而帝,兴明祖宗。——《后汉书》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汉· 贾谊《过秦论》(2) 尊奉为帝不敢复言帝秦!——《战国策·赵策三》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