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开头的词语

更多
  • 1、德碑:即德政碑。
  • 2、德庇:德泽恩惠的庇荫。
  • 3、德表: 1.谓有德的表现。 2.道德表率。
  • 4、德柄:指旧时以谦恭为德柄。语本《易.系辞下》:"谦,德之柄也。"孔颖达疏:"言为德之时以谦为用,若行德不用谦,则德不施用。是谦为德之柄,犹斧刃以柯柄为用也。"高亨注:"谦虚始能执德。"
  • 5、德操: 德操décāo (1) 道德修养 例 他的德操堪称楷模 英 moral conduct and personal integrity
  • 6、德齿:指贤德而年高的人。语出《孟子.公孙丑下》:"天下有达尊三:爵一;齿一;德一。朝廷莫如爵;乡党莫如齿;辅世长民莫如德。"
  • 7、德赐:犹恩赐。
  • 8、德行:[ dé xíng ] :(名)道德和品行。 [ dé xing ] :讥讽人的话,表示看不起他的仪容、举止、行为、作风等:看他那~,不会有什么出息。也作德性。
  • 9、德性: 德性déxìng (1) 道德品性 例 子思言“尊德性”,而归于“道问学”。——清·刘开《问说》 英 moral character (2) 同“德行”( déxíng) 英 disgusting
  • 10、德音:1.善言。《诗·邶风·谷风》:“德音莫违,及尔同死。”郑玄 笺:“夫妇之言无相违者,则可与女长相与处至死。”后亦用以对别人言辞的敬称。《魏书·宗钦传》:“足下兼爱为心,每能存顾,养之以风味,惠之以德音。”唐 韩愈《高君画赞》:“遗书一张,德音不忘。”鲁迅《书信集·致许寿裳》:“倘能先赐德音,犹所说豫大庆。” 2.犹德言,指合乎仁德的言语、教令。《国语·楚语上》:“忠信以发之,德音以扬之。” 3.用以指帝王的诏书。至 唐 宋,诏敕之外,别有德音一体,用于施惠宽恤之事,犹言恩诏。汉 桓宽《盐铁论·诏圣》:“高皇帝 时,天下初定,发德音,行一切之令,权也,非拨乱反正之常也。”唐 白居易《杜陵叟》诗:“白麻纸上书德音,京畿尽放今年税。”宋 曾巩《英宗实录院申请》:“乞下三司,令自 嘉祐 八年四月至 治平 四年正月八日已前,应虫蝗、水旱、灾伤及德音赦书蠲放税赋,及蠲免欠负,并具实数,供报当院。”《平山冷燕》第十六回:“却又不知向何方流荡,竟无跡迹,以辜朝庭德音。” 4.指朝廷所定的正统音乐。《礼记·乐记》:“天下大定,然后正六律,和五声,弦歌诗颂,此之谓德音,德音之谓乐。” 5.好名声。《诗·豳风·狼跋》:“公孙硕肤,德音不瑕。”朱熹 集传:“德音,犹令闻也。”《诗·小雅·南山有台》:“乐只君子,德音不已。”晋 葛洪《<抱朴子外篇>自叙》:“高勋著於盟府,德音被乎管絃。形器虽沉鑠於渊壤,美谈飘颻而日载。”明 何景明《古怨诗》之二:“所重在德音,容色安足恃。”
  • 11、德泽: 德泽dézé (1) 恩泽,恩惠 例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乐府诗集·长歌行》 英 bounties received form a monarch;benevolence;favor;grace
  • 12、德馨: 德馨déxīn (1) 馨:散布很远的香气。品德高尚 英 be of noble character
  • 13、德信:恩德与威信。
  • 14、德育: 德育déyù (1) 道德教育的简称 英 moral education
  • 15、德润:犹德泽。
  • 16、德华:仁德的光辉。
  • 17、德化: 德化déhuà (1) 旧指以道德感化人 英 moralize and change
  • 18、德懋:谓在德行上勉力。
  • 19、德誉:美好的声誉。
  • 20、德义:道德信义。 谓赏罚得当,从善去恶。
  • 21、德业:德行与功业。
  • 22、德慧:道德智慧。
  • 23、德宇:德泽恩惠的庇荫。 犹气度、器量。
  • 24、德曜:亦作'德耀'。 汉梁鸿妻孟光的字。初,夫妇耕织于霸陵山中,后随夫至吴地,鸿贫困为人佣工,每归,光为具食,举案齐眉,恭敬尽礼。事见《后汉书.逸民传.梁鸿》。后为贤妻的典范。
  • 25、德全:德行完备。
  • 26、德星:古以景星﹑岁星等为德星,认为国有道有福或有贤人出现,则德星现。喻指贤士。
  • 27、德元:谓德行居于首位,为道德方面的楷模。
  • 28、德佑: 德祐déyòu (1) 宋恭帝年号(1275—1276) 英 Deyou,title of the emperor Zhao Xian in Song Dynasty
  • 29、德威:谓以德行威。 恩德与威权。
  • 30、德政: 德政dézhèng (1) 指有益于人民的政治措施和政绩 英 benevolent rule
  • 31、德量:道德涵养和气量。
  • 32、德厚:犹仁厚。谓德泽深厚。参见'德厚流光'。
  • 33、德耀:亦作'德耀'。 汉梁鸿妻孟光的字。初,夫妇耕织于霸陵山中,后随夫至吴地,鸿贫困为人佣工,每归,光为具食,举案齐眉,恭敬尽礼。事见《后汉书.逸民传.梁鸿》。后为贤妻的典范。
  • 34、德云:佛经中人名。善财童子所参的五十三知识之一。
  • 35、德惠:德泽恩惠。
  • 36、德举:犹善行,美善的措施。谓以贤德为标准荐举人才。
  • 37、德礼:道德与礼教。
  • 38、德风:君子为政之德为德风。
  • 39、德水:黄河的别名。 佛教语。谓功德水。
  • 40、德輶:德轻得象羽毛一样。谓施行仁德并不困难,而在于其志向有否。
  • 41、德邻:《论语.里仁》:'子曰:'德不孤,必有邻。''何晏集解:'方以类聚,同志相求,故必有邻,是以不孤。'后指有德之人相聚为伴。
  • 42、德基: 1.德行的根本。语本《诗.大雅.抑》:"温温恭人,维德之基。" 2.宋高宗(赵构)的字。
  • 43、德辉:亦作'德辉'。仁德的光辉。
  • 44、德语: 德语Déyǔ (1) 主要在德国、奥地利及瑞士的部分地区讲的西部日耳曼语 英 German
  • 45、德让:《国语.周语下》:"昔史佚有言'动莫若敬,居莫若俭,德莫若让,事莫若咨'……居俭动敬,德让事咨,而能避怨,以为卿佐,其有不兴乎!"本谓为人的品德应谦让。后即指礼让。
  • 46、德心:仁善之心。
  • 47、德望: 德行与声望。 指有德行声望的人。
  • 48、德令:施恩德的政令。
  • 49、德门:有德之家。
  • 50、德配:谓德行可与之相比配。 旧时尊称人妻。
  • 51、德法:儒家谓合乎仁德的礼法。
  • 52、德绥:谓以恩德安抚。
  • 53、德声: 1.仁德的声誉。古代多用以称颂官吏治政。 2.指美好的声誉。 3.合乎仁德的言谈。
  • 54、德寿: 1.见"德寿宫"。 2.宋高宗赵构的代称。
  • 55、德范:道德风范。
  • 56、德茂:谓道德美盛。
  • 57、德牧:鸟名。 狗的品种。
  • 58、德度: 1.道德法则。 2.道德气度。
  • 59、德薄:德行浅薄。
  • 60、德色: 德色désè (1) 自以为对别人有恩德而流露出来的神色 例 残杯冷炙有德色,不如著书黄叶村。——敦诚《寄怀曹雪芹》 例 面有德色 英 hoity toity
  • 61、德祚:犹福祚。
  • 62、德庸:犹功德,功用。
  • 63、德车:指古代帝王所乘五路(辂)中的玉﹑金﹑象﹑木四路(辂)。路,车。
  • 64、德便:犹言惠予方便。旧时对人有所请求时的用语。
  • 65、德几: 1.见"德机"。 2.犹德惠。
  • 66、德况:犹德赐。谓施恩德。
  • 67、德意:布施恩德的心意。
  • 68、德体:德之体性。
  • 69、德言: 1.德教;合乎仁德的言论。 2.指妇德,妇言。参见"德言容功"。
  • 70、德称:贤德的声誉。
  • 71、德道:得道,获道。德,通'得'。
  • 72、德海:佛教语。谓功德宏大如海。
  • 73、德藩:语出晋左思《魏都赋》:"长世字甿者,以道德为藩,不以袭险为屏也。"谓以道德为守身的藩篱。亦借指守德之人。
  • 74、德本:道德的根本。古代以孝为德本。
  • 75、德念:谓对先圣仁德的怀念。
  • 76、德教: 1.道德教化。 2.指德育。
  • 77、德选:谓以德行为标准选用人才。
  • 78、德艺:德行与才能。
  • 79、德刑:恩泽与刑罚。语本《左传.宣公十二年》:"叛而伐之,服而舍之,德﹑刑成矣。伐叛,刑也;柔服,德也。二者立矣。"
  • 80、德施:德泽恩施。
  • 81、德容: 1.敬辞。有道者的仪容。 2.指女子的德行与容貌。
  • 82、德问:道德声誉。问,闻,名声。
  • 83、德宿:即德星。
  • 84、德友:指以道德相交的朋友。
  • 85、德经:道德的法则,标准。
  • 86、德精:指德星。
  • 87、德能:德行和才能。
  • 88、德功:妇德与妇功。旧指妇女应有的贞顺品德和纺织﹑缝纫﹑刺绣等手艺。
  • 89、德士:宋温州人林灵素,少从浮屠学,苦其师打骂,改当道士。后以方术为宋徽宗所宠,"欲废释氏以逞前憾",请改僧为德士。徽宗采纳其建议,遂于宣和元年正月下诏废佛。
  • 90、德守:道德操守。
  • 91、德运:王朝的气运。帝祚。
  • 92、德器: 1.道德修养与才识度量。 2.指有道德修养与才识度量的人。
  • 93、德隅:犹言德行方正。语本《诗.大雅.抑》:"抑抑威仪,维德之隅。"毛传:"抑抑,密也;隅,廉也。"郑玄笺:"人密审于威仪抑抑然,是其德必严正也。"
  • 94、德虐:谓赏罚。《国语.越语下》:"德虐之行,因以为常。"韦昭注:"德,有所懐柔及爵赏也;虐,有所斩伐及黜夺也。"一说谓救活人与杀死人。
  • 95、德履:犹德行。
  • 96、德类:犹言道德准则。
  • 97、德人:有德的人。指德操高尚者。明代初期对高级官员母﹑妻的封号。
  • 98、德素:犹德性,德行。
  • 99、德宪:谓美善之法。
  • 100、德号:施行恩德的号令。

德中间的词语

更多>>
  • 1、敖德萨:敖德萨(Odessa),在乌克兰南部位于德涅斯特河流入黑海的海口东北30公里处,是乌克兰共和国第四大城市,敖德萨州首府。
  • 2、八德池: 佛教称西方极乐世界的浴池,池中有八功德水。
  • 3、侯德榜:侯德榜(1890-1974)化学家。字致本,福建闽侯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曾任塘沽永利碱厂和南京永利硫酸铵厂总工程师兼厂长、永利化学工业公司总经理。建国后,任中国化工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协副主席、化学工业部副部长等职。中科院学部委员。1939年提出新的联合制碱法。著有《碱的制造》、《制碱》和《制碱工学》。
  • 4、襃德侯:汉卓茂的爵号。
  • 5、颂德碑:《后汉书.窦章传》:"贵人早卒,帝追思之无已,诏史官树碑颂德。"后因称歌颂功德的碑刻为颂德碑。
  • 6、弼德院: 1.官署名。1911年(宣统三年)仿日本枢密院设立,为顾问国务的机关。设院长﹑副院长各一人,顾问大臣三十二人。成立未几,清朝即亡,实际上并未发生任何作用。
  • 7、承德市: 在河北省东北部、滦河支流武烈河(热河)沿岸,京承、锦承两铁路终点。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清代称热河、承德,民国时曾为热河省省会。1945年设市,人口396万(1995年)。名胜古迹有避暑山庄和外八庙。
  • 8、道德經: 道德经Dàodéjīng (1) 书名,即《老子》,我国古代重要的哲学著作 英 Dao De Jing of Laozi
  • 9、道德腊:道教五斋祭日之一。指农历七月七日。
  • 10、广德王:东海海神的封号。参见"广利王"。
  • 11、奥德赛: 希腊荷马所作的叙事诗。叙述奥狄秀斯(Odyssees)于特洛伊战役(TroyWar)后,渡海返乡时触怒风神,以致飘流十年,经历种种困苦,终抵故乡的故事,为古希腊著名史诗。
  • 12、彭德怀: (1898-1974)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湖南湘潭人。1916年入湘军当兵。1923年毕业于湖南陆军军官讲武堂。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领导平江起义。历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军长、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红一方面军司令员、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先锋军司令员、八路军副总指挥、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西北野战军和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参与创建湘鄂赣革命根据地,开辟华北抗日根据地,指挥百团大战和保卫延安等战役,并在遵义会议上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建国后,任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长、国防委员会副主席。1959年在庐山会议和中共八届八中全会上遭到错误批判,被免去国防部长职务。“文化大革命”中遭到严重迫害,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予以平反昭雪,恢复名誉。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著有《彭德怀自述》。
  • 13、杜德机: 1.谓闭塞生机。
  • 14、冯德英: (1935- )作家。山东乳山人。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3年开始创作。曾任中国作协山东分会副主席。著有长篇小说《苦菜花》、《迎春花》、《山菊花》等。
  • 15、麟德殿:唐代宫殿名。
  • 16、文德殿:宋代宫殿名。
  • 17、福德绵:艾的别名。
  • 18、福德舍:即福舍。
  • 19、福德田:为修福德而施舍作公众坟墓的土地。
  • 20、哥德堡:瑞典第二大城市和最大港口。人口  万 年 。地处运河网中。有造船、汽车、木材等工业。北欧大商港,港口终年不冻。
  • 21、功德田:佛教谓佛法僧。
  • 22、功德天:即吉祥天女。婆罗门教﹑印度教的命运﹑财富女神。最早见于《梨俱吠陀》。佛教将此神列为护法天神,四大天王之一毗沙门天之妹,有大功德于众,故称"功德天"。又传说功德天能使人增益财宝,黑暗女能使人耗尽财富,二女为姐妹,常不相离。
  • 23、功德钱: 1.佛教徒替人诵经或做法事的工钱。 2.泛指捐赠给僧寺尼庵的钱。 3.称贿买衙役的钱。
  • 24、功德主:佛教中称进行布施的人。
  • 25、功德水:即八功德水。佛教谓西方极乐世界中,处处皆有七妙宝池,八功德水弥满其中。其水澄净﹑清冷﹑甘美﹑轻软﹑润泽﹑安和,饮时除饥渴,能增益种种殊胜善根。
  • 26、贡德人: 南亚印度少数民族。
  • 27、进德冠:唐时赏赐宠臣之冠。
  • 28、建德国: 1.亦称"建德"。 2.《庄子》中虚构的无为而治的理想国。
  • 29、建德乡: 即建德国。
  • 30、坎德拉: 坎德拉Kǎndélā (1) 发光强度的国际制单位,定义为在标准大气压和铂凝固温度(约1773°C)下垂直于黑体的60万分之一平方米的表面上的发光强度 英 candela
  • 31、麟德历:唐高宗麟德二年颁行的历书。
  • 32、李德裕:李德裕(787年~850年),字文饶,小字台郎,赵郡赞皇(今河北省赞皇县)人。
  • 33、曼德琳:弦乐器,有四对金属弦。
  • 34、宣德炉:明朝宣德年间铸造的铜质香炉。省称"宣炉"。由于铜经过精炼,又加进一些金银等贵重金属,色泽极为美观,成为明代一种著名的美术工艺品。炉,也写作"炉"。
  • 35、安德麦: 魔兽世界地精首都,很多玩家误以为安德麦是一座岛屿。
  • 36、曼德勒:曼德勒(Mandalay),是缅甸第二大城市,位于缅甸中南部的内陆,是几个古代王朝曾经建都的地方(如蒲甘城、阿瓦城),也是华侨大量聚集的城市。
  • 37、孟德尔:奥地利遗传学家孟德尔根据豌豆杂交实验的结果所提出的遗传学定律。包括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前者指一对相对性状分离后,在不同的个体中表现出来,在子二代中出现3∶1的比例。后者指两对(或两对以上)相对性状分离后,又随机组合,在子二代出现9∶3∶3∶1的比例。
  • 38、张德培:张德培(1972- )美籍华裔网球运动员。十五岁时越级参赛,获全美青少年网球赛十八岁组总冠军。身材矮小,但步法灵活,斗志顽强。1989年获法国网球公开赛冠军,成为世界上最年轻的大满贯赛事冠军。
  • 39、七德舞:唐舞名。唐初有《秦王破阵乐曲》,至贞观七年太宗制《破阵乐舞图》,后令魏征﹑虞世南等改制歌词,更名《七德》之舞。"七德"语出《左传.宣公十二年》所谓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众﹑丰财七件事。
  • 40、仁德堂:明皇宫堂名。
  • 41、绥德汉: 高大、剽悍、英俊颇有阳刚之气绥德的汉子。
  • 42、武德舞: 雅舞名。多用于宗庙祭礼。
  • 43、宣德门:北宋京城宫门名。
  • 44、宣德郎:官名。隋置,为散官。唐沿用。宋政和四年以为与宣德门名相同,曾改称宣教郎。明﹑清仍为散官。
  • 45、宣德窑:明宣德年间于江西景德镇所设的官窑。所选瓷器选料﹑制样﹑画器﹑题款,无一不精。参阅清朱琰《陶说》。
  • 46、宣德窰:明宣德年间于江西景德镇所设的官窑。所选瓷器选料﹑制样﹑画器﹑题款,无一不精。参阅清朱琰《陶说》。
  • 47、美德亚: 未来佛名,巴利语Metteyya的音译,乃此贤劫中的第五位佛陀。
  • 48、景德窑: 历史上的景德窑,位于在今景德镇,故名。
  • 49、明德园: 中山大学东校区四大宿舍楼群之首。
  • 50、詹德利:詹德利(Gendry),是奇幻小说《冰与火之歌》中的角色。
  • 51、有德者: 有德者yǒudézhě (1) 有好品德的人 例 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英 person with fine integrity
  • 52、景德镇: 景德镇Jǐngdézhèn (1) 江西省地级市。位于江西东北部,面积3235平方公里,人口50万,为中国著名瓷都,已有近千年的烧瓷史 英 Jindezhen
  • 53、龙德拘: 胆神之名。
  • 54、常德市: 词语解释⒈  在湖南省北部、沅江下游、洞庭湖西侧。1950年设市。人口128.8万(1995年)。为沅江流域物资集散地。有楚春申君墓碑、宋铁经幢、明荣定王墓等古迹。
  • 55、道德经: 道德经Dàodéjīng (1) 书名,即《老子》,我国古代重要的哲学著作 英 Dao De Jing of Laozi
  • 56、门德人: 词语解释⒈  塞拉利昂的民族之一。曼德人的一支。约121万人(1985年)。讲门德语。多信仰万物有灵,少数人信伊斯兰教。主要从事农业,部分从事渔业。
  • 57、明德门:隋大兴城和唐长安城南城门之一。在启夏门和安化门之间,是城中唯一有五个门洞的城门。门洞各宽5米,深18.5米。遗址在今陕西西安杨家村。
  • 58、马德里: 马德里Mǎdélǐ (1) 西班牙首都。为欧洲地势最高的都城,人口315万 英 Madrid
  • 59、通德门:东汉时为表彰郑玄之德在其故乡所造之门。故址在今山东省高密县西北。
  • 60、信德人: 词语解释⒈  巴基斯坦的民族之一。少数分布在印度。约1850万人(1985年)。原说信德语,现通用乌尔都语。在印度的信印度教,在巴基斯坦的信伊斯兰教。主要从事农业、渔业和牧业,少数从事手工业。
  • 61、新德里:新德里(英语:New Delhi),印度共和国的首都,也是全国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印度北方最大的商业中心。
  • 62、文德班:宋代称文武京官每日赴文德殿立班。
  • 63、道德法: 道德法的思是对道德法的尊敬之情。
  • 64、公德心:注重公众利益的精神与态度。
  • 65、沈德潜:沈德潜(1673年12月24日—1769年10月6日),字碻(què)士,号归愚,江苏苏州府长洲(今江苏苏州)人。
  • 66、女德班: 2014年9月21日,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打不还手,骂不还口,逆来顺受,绝不离婚”,这16个字,被形容为学堂倡导的“女德”四项基本原则。目前这类女德班正在全国遍地开花:从北京、山东、河北一直绵延到陕西、广东和海南。1。
  • 67、舍德处: 见真空。
  • 68、桑德尔: 黑暗骑士桑德尔是前第九使徒巴卡尔创造的最强的两个骑士之一,同时也是召唤师的专属召唤兽。
  • 69、干德符: 运气学术语。
  • 70、八功德水: 佛教语。谓西方极乐世界浴池中具有八种功德之水。八种功德为:一甘,二冷,三软,四轻,五清净,六不臭,七不损喉,八不伤腹。
  • 71、败德辱行:败坏道德和操守。
  • 72、崇德报功:封拜赏赐有德有功的人。
  • 73、才德兼备: 才德兼备cái dé jiān bèi (1) 同时具有良好的品德和才能 英 have both ability and political integrity
  • 74、材德兼备:材:通“才”。既有工作的才干和能力,又有好的思想品质。
  • 75、负德背义: 1.犹言负恩背义。
  • 76、惇德秉义: 惇和秉是意思近似的动词,表示坚持、秉承之意。所以惇德秉义即坚守道德、秉承正义的意思。“德”的本意为顺应自然,社会,和人类客观规律去做事。不违背自然规律发展去发展社会,提升自己。“义”是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
  • 77、洽博德闻: 谓知识和见闻广博。
  • 78、才疏德薄:疏:空疏。薄:浅薄。才识疏浅,德行不高。多用为自谦之辞。也作“才轻德薄”。
  • 79、才轻德薄:才识疏浅,德行不高。常用作自谦之词。同“才疏德薄”。
  • 80、材雄德茂:谓才德杰出。
  • 81、材轻德薄:才德疏浅。有时用为谦词。
  • 82、道德情操: 道德情操通常指道德情感和操守的结合,是构成道德品质的重要因素。
  • 83、崇德尚善:推崇德行、提倡善举。
  • 84、崇德笃行:崇德,崇尚道德,使德高,即提高,提升道德品质。笃学,心无旁鹜,专心致志学习。
  • 85、崇德向善:改恶向善 gǎi’è-xiàngshàn 不再作恶,决心向善,重新做人尊上帝好生之德,再休题妄想贪嗔,从今后改恶向善,朝上帝礼拜三清。——《齐天大圣》
  • 86、功崇德钜:功:功绩;崇:崇高;德:德行;钜:巨大。 功绩崇高,德行弘大。
  • 87、地丑德齐:土地相似,德教齐等。谓彼此不相上下。
  • 88、大德不酬:酬:报答,偿还。大的恩惠无法报答或不用报答
  • 89、谇帚德锄:汉贾谊《治安策》﹕'商君遗礼义﹐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俗日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借父耰锄﹐虑有德色﹔母取箕帚﹐立而谇语。'后以'谇帚德锄'形容风俗败坏﹐不仁爱。
  • 90、谇帚德耡:形容风俗败坏,不仁爱。
  • 91、道德信念:人们对某种道德理想、道德原则和规范在内心的确信。是构成道德品质的主要因素之一。一旦形成,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 92、道德理想: 指理想人格和理想的社会道德状况。是个人和社会道德的最高境界。它一方面体现理想的社会道德状况,另方面这种理想的社会道德又通过一定社会或阶级的理想人物及其高尚的道德品质体现出来,是两者的统一。
  • 93、道德境界: 从人们的道德行为中表现出来的道德觉悟和道德水平的高低。取决于人们所处的地位和自身的道德修养。如“大公无私”、“先公后私”、“公私兼顾”、“自私自利”,就是人们对不同道德境界的通俗概括。共产主义道德的最高境界是大公无私。
  • 94、道德修养:个人在道德上的自我锻炼,以及由此达到的较高的道德水平和道德境界。在不同的社会和阶级中,人们的道德修养有不同的目的、内容和途径。
  • 95、道德品质:一也称“德性”,简称“品德”。个人在道德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一贯的特点和倾向。
  • 96、道德规范: 道德规范dàodé guīfàn (1) 人们在道德生活中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 英 moral norm
  • 97、道德观念:指善与恶、荣与辱、正义与非正义等观念。是道德意识最基本的形式。对人们的道德行为起指导作用。
  • 98、道德意识:人们在长期的道德实践中形成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和道德理论体系的总称。可区分为个体道德意识和群体道德意识。两者的统一,即表现为人们共同承认和遵守的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道德意识受一定的经济关系和阶级利益的制约。
  • 99、道德责任:人们对自己行为的过失及其不良后果在道义上应承担的责任。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对自己的行为具有一定的选择自由,因此必须承担相应的道德责任。肯定人的行为的道德责任是进行道德评价的前提。有时与“道德义务”含义相同。
  • 100、道德行为:在一定的道德意识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具有道德意义并能对此进行道德评价的行为。与“非道德行为”相对。包括道德的行为和不道德的行为两大类。不同时代、民族、社会和阶级对这两类行为有不同的标准。一般来说,道德的行为是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反之则为不道德行为。

德结尾的词语

更多
  • 1、安德:巩固德行;安养德行。
  • 2、八德: 八德bādé (1) 中国封建社会表彰的八种德行,即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英 eight virtures
  • 3、霸德: 1.犹霸道。与"王道"相对而言。 2.指三国魏。 3.指霸业﹐王业。
  • 4、败德: 败坏德义;败坏品德。
  • 5、饱德: 1.饱受恩德。语出《诗.大雅.既醉序》:"《既醉》,太平也。醉酒饱德,人有士君子之行焉。" 2.谓充满高尚品德。
  • 6、报德: 报德bàodé (1) 对别人给的好处予以报答 英 pay a debt of gratitude;reply sb's kindness
  • 7、抱德:持守德行。
  • 8、襃德: 1.亦作"褒德"。 2.颂扬德行。
  • 9、倍德: 1.背弃恩德。倍,通"背"。 2.指背离应该遵循的道德准则。
  • 10、背德:背弃道德或恩德。
  • 11、比德: 指结党营私的行为。 同心同德。 谓德行、德教可与之比拟、比配。
  • 12、表德: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古者,名以正体,字以表德。"后因以"表德"指人之表字或别号。
  • 13、秉德:保持美德。
  • 14、播德:施行德泽。
  • 15、才德:才能德行。
  • 16、材德:才与德。
  • 17、惭德: 1.亦作"惭德"。 2.因言行有缺失而内愧于心。
  • 18、钗德:指妇德。封建社会妇女所遵循的道德准则。
  • 19、谄德:谄谀的品性。
  • 20、常德:谓始终不变的品德。
  • 21、昌德:盛德。
  • 22、陈德:宣示德政。
  • 23、成德:盛德。 成年人应有的品德。 成就品德。
  • 24、承德:蒙受德泽。
  • 25、齿德:指年龄与德行;年高德劭;指年高德劭的人。
  • 26、冲德:冲和的品德。
  • 27、酬德: 1.亦作"酬德"。 2.报答恩德。
  • 28、储德: 1.蕴蓄的美德。 2.太子的德行。
  • 29、淳德: 1.亦作"湻德"。 2.淳厚的德行。
  • 30、纯德:纯粹的德行。
  • 31、醇德:厚德。
  • 32、达德:通行不变的道德。 大德;极高的道德。 荐举有德者。 谓不断提高道德修养。
  • 33、代德:谓取代旧朝以治天下之德。 战国﹑秦﹑汉时,盛行'五行代德'之说,以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附会于皇朝的兴亡。'代德'作为改朝换代的一种说法,后遂具有迷信的色彩。
  • 34、戴德: 感戴恩德。
  • 35、诞德: 1.谓诞生贤德之人。
  • 36、道德: 道德dàodé (1) 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 例 道德之归也有日矣。——唐·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例 作为校长,他要求在学校里保持高的道德标准和礼貌规矩 英 morals;ethics (2) 合乎道德的 英 moral
  • 37、蹈德: 1.谓以歌舞褒扬德政。
  • 38、伯德:复姓。金代有伯德窊哥。见《金史.忠义传二.伯德窊哥》。
  • 39、拜德:拜谢恩德;礼拜大德。
  • 40、暴德:谓以暴虐为德。
  • 41、誖德: 1.违反道德。
  • 42、不德: 不修德行;缺乏德行。 不自以为有德。 不施恩德。 丕德,大德。不,通“丕 ”。 不感激。 谦词。帝王自称。
  • 43、孱德: 1.谓德行浇薄。
  • 44、禅德:有道禅师。
  • 45、长德: 1.谓修养德行。 2.犹盛德。 3.年长而有德。
  • 46、沈德: 亦作“沉德”。
  • 47、称德: 1.推行德教。 2.衡量德行。
  • 48、盛德: 盛德shèngdé (1) 崇高的品德 例 君子盛德 英 sublime virtue (2) 深厚的恩德 例 足感盛德 英 deep kindness
  • 49、赤德:指汉朝的气运。谶纬家谓汉以火德王,故称。
  • 50、种德: 1.犹布德。施恩德于人。
  • 51、重德:大德;厚德。亦指大德之人。 以品德为重。
  • 52、畜德:修积德行。语本《易.大畜》:"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
  • 53、衰德:道德衰败。亦指道德衰败的人。
  • 54、大德: 大德dàdé (1) 大功德;大恩 例 吾且不以一眚掩大德。——《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英 outstanding merits and virtues (2) 品德高尚 英 noble character (3) 德行高尚的人 英 noble man (4) 大节,坚定地按照道德、艺术和其他价值准则办事 英 integrity
  • 55、地德: 1.大地的本性;大地的德化恩泽。 2.谓大地赐恩。 3.土地所产之物,指五谷。
  • 56、砥德:砥砺德行。
  • 57、帝德:天子的德性。
  • 58、都德: 都德Dūdé (1) 法国小说家。其充满爱国主义激情的《最后一课》是世界文学中著名的短篇小说之一 英 Daudet,Alphonse
  • 59、恶德: 恶德èdé (1) 恶劣的品德 英 wicked conduct
  • 60、恩德: 恩德ēndé (1) 恩惠 英 benevolence;favour
  • 61、二德: 指仁与信。 指阴阳二气。因阴阳二气有生养化育之盛德,故称。
  • 62、发德: 1.使道德显扬。
  • 63、伐德: 1.损害德行。 2.自夸其德。
  • 64、反德: 1.违背事物的准则。 2.恢复原来的德政。
  • 65、方德: 1.犹常德。遵循正道之德。
  • 66、访德:仿效学习前人的德政。访﹐通"仿"。
  • 67、非德: 1.不合道德﹔违背道德。 2.指不当之赏。
  • 68、菲德:薄德。常用为自谦之词。
  • 69、棐德: 1.指不道德的事。棐,同"非"。
  • 70、俷德:背德。
  • 71、风德:指德化。 风范德行。
  • 72、凤德:《论语.微子》:'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后即以'凤德'指德行名望。
  • 73、否德: 鄙陋之德;微德。否,通"鄙"。
  • 74、福德:1.福分和德行。 2.指福分,福气。 3.本指福禄功德而言,佛经中则以名一切善行所得之福利。
  • 75、妇德:谓妇女贞顺的德行。为妇女四德之一。 指妇女的德行。
  • 76、负德: 1.寡恩,少德。 2.承受恩德。
  • 77、辅德:谓辅佐德行。
  • 78、感德:为其德行所感动。 感激恩德。
  • 79、刚德:刚健之德,阳刚之道。
  • 80、公德: 公德gōngdé (1) 有关社会公众的安宁和幸福的行为,如不破坏公物 英 social morality (2) 公共品德;公共道德方面的品质 英 social ethics
  • 81、共德: 1.大德。共﹐通"洪"。
  • 82、功德: 功德gōng dé 1.  功业与德行。 例 功德无量。武父子亡(wú) 英 charitable and pious deeds; good deeds and merits; 2.  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汉书·苏武传》 3.  多泛指念佛、诵经、布施等佛事。 例 许下一场九昼夜的功德。
  • 83、恭德: 1.谦恭的品德。 2.大德。
  • 84、耇德: 1.亦作"耉德"。 2.年高有德之人。
  • 85、古德:佛教徒对年高有道的高僧的尊称。
  • 86、寡德: 1.缺少德行的人。亦用为谦词。 2.谓缺少德行。
  • 87、冠德: 1.谓道德最高。 2.推崇道德。
  • 88、观德:观察德行。
  • 89、光德:谓显扬有德之人。
  • 90、归德: 归附于德政。 谓归顺。
  • 91、闺德: 1.指妇女应具有的德行。
  • 92、贵德: 1.重视德行。 2.显贵而有德行的人。
  • 93、含德: 谓隐匿意旨,秘不宣旨。 怀藏道德。
  • 94、郝德:郝字古体为“赤邑”(见《康熙字典》),即左边为赤,赤义有红色、空、光之分;右边为邑,邑为国都、国家、聚集地(县城、城池、乡堡、村落)、封地;“赤邑”可解释为“赤地千里的国都”或“赤色的国家”或“赤地三年的城堡”等。以“赤色标志的城堡”解释为最有力,相传古代华夏的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皆以颜色为帜,其中炎帝部落为赤色,即红色;
  • 95、恒德:指恒久不变的德行。 久远的恩德。
  • 96、洪德:大德。
  • 97、鸿德: 盛大的恩德。
  • 98、厚德:1.大德。 2.深厚的恩德。 3.谓施以厚泽。4.谓深深地感激。
  • 99、皇德: 1.皇帝的恩德。
  • 100、徽德:美德。
组词大全为您提供德组词,德的组词,德字怎么组词,德字能组哪些词语,找到用德字组词的组词,其中德字在开头的组词有190个,德字在中间的组词有304个,德字在结尾的组词有520个。
  • 拼音
  • 注音ㄉㄜˊ
  • 笔划15
  • 繁体
  • 五笔TFLN
  • 五行

基本释义

动词(1) (形声。从彳(chì),惪(dé)声。从“彳”,表示与行走有关。本义:登高,攀登)(2) 同本义德,升也。——《说文》君子德车。——《易·剥》虞本。按,与剥庐对文。登也,升。君子以顺德,亦本字。(3) 感激然则德我乎。——《左传·成公三年》(4) 通“得”。取得,获得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老子·四十九章》是故用财不费,民德不劳。——《墨子·节用上》名词(1) 道德,品行德,德行。——《篇海类编》德行,内外之称,在心为德,施之为行。——《周礼·地官》注德何如可以王矣?——《孟子·梁惠王上》六三德。正直、刚克、柔克也。——《书·洪范》。注:“至德,敏德,孝德也。”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三国志·诸葛亮传》无德不贵,无能不官。——《荀子·王制》(2) 又如:德薄(德行浅薄);德望(品德与名誉);德器(德行器量);德被四方(品德高尚,满布天下);德薄望浅(谦词。品德低下,名望轻微);德门(能恪遵礼教道德的人家);德誉(道德声誉);德馨(道德芳馨);德艺(道德与才艺);德操(道德操行)(3) 恩惠;恩德是不敢倍德畔施。——《战国策·秦策》。注:“恩也。”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史记·项羽本纪》(4) 又如:德施(恩惠;恩泽);德惠(德泽恩惠)(5) 仁爱;善行 。如:德意(善意);德政(良好的政治措施或政绩);德法(儒家谓合乎仁德的礼法);德厚(仁厚)(6) 心意 。如:同心同德(7) 福百姓之德也。——《礼记·哀公问》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