氏开头的词语
更多氏中间的词语
更多>>- 1、班氏庐: 1.见"班生庐"。
- 2、鲍氏骢:《乐府诗集.杂歌谣辞三.鲍司隶歌》:"鲍氏骢,三人司隶再入公,马虽瘦,行步工。"郭茂倩题解:"《乐府广题》曰:《列异传》云:鲍宣,宣子永,永子昱,三世皆为司隶,而乘一骢马,京师人歌之。"后以"鲍氏骢"指司隶校尉或三公之职。
- 3、和氏璧: 和氏璧Héshìbì (1) 春秋时楚人卞和在山中得一块璞玉,献给楚厉王、武王,王不识玉反断其左足和右足。到文王时卞和抱玉哭于荆山下,王使人剖璞,果真得到宝玉,名之谓“和氏璧” 例 得楚和氏璧。——《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例 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 英 He Shi Bi
- 4、赵氏璧:亦作'赵王璧'。 和氏璧的别称。春秋时,楚人卞和自山中所得宝玉。战国时,为赵惠文王所得,故称。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所载:秦昭王曾恃强遗书赵王,愿以十五城请易璧。蔺相如奉璧出使,终于完璧归赵。'赵氏璧'遂以着称,并常为后人诗文所道及。
- 5、布氏鲾: 硬骨鱼纲鲈形目中的生活在近海的一种鱼类,身体小而侧扁。
- 6、秦氏粉: 1.指萧史为秦穆公所炼的丹粉。
- 7、边氏腹:《后汉书.文苑传上.边韶》:"韶口辩,曾昼日假卧,弟子私謿之曰:'边孝先,腹便便。懒读书,但欲眠。'韶潜闻之,应时对曰:'边为姓,孝为字。腹便便,五经笥。但欲眠,思经事。寐与周公通梦,静与孔子同意。师而可謿,出何典记?'謿者大惭。"后以"边氏腹"称满肚子学问犹如装满典籍的书簏。
- 8、缑氏鹤:相传王子乔于缑山乘鹤成仙。后用作歌咏仙家之典。
- 9、缑氏山:山名。在河南省偃师县。汉刘向《列仙传.王子乔》:'王子乔者,周灵王太子晋也。好吹笙,作凤凰鸣。游伊洛之间,道士浮丘公接以上嵩高山。三十余年后,求之于山上,见桓良曰:'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于缑氏山巅。'至时,果乘白鹤驻山头,望之不得到,举手谢时人,数日而去。'后因以为修道成仙之典。
- 10、缑氏瓜: 1.传为缑氏老人园中所种之瓜。唐明崇俨以方术取瓜故事。
- 11、刘氏冠:汉高祖刘邦创制的一种竹皮冠。
- 12、术氏冠: 1.亦作"术士冠"。 2.即鹬冠,古代掌天文者所戴的帽子。汉蔡邕《独断》:"术士冠,前圆,吴制,逦迤四重,赵武灵王好服之。今者不用,其说未闻。"唐颜师古《匡谬正俗.鹬》:"鹬,水鸟……古人以其知天时,乃为冠,象此鸟之形,使掌天文者冠之。故逸《礼》记曰:'知天文者冠鹬。'此其证也。鹬字音聿,亦有术音,故《礼》之《衣服图》及蔡邕《独断》谓为'术氏冠',亦因鹬音转为术字耳,非道术之谓也。"章炳麟《原儒》:"鹬冠者,亦曰术氏冠,又曰圜冠。"一说非鹬冠。
- 13、磃氏馆: 1.汉馆名。在上林苑中。
- 14、杨氏果:本指杨梅。唐人因杨贵妃嗜食荔枝,亦偶称之。
- 15、史氏记:指史籍。
- 16、雷氏剑:传说三国吴未灭时﹐斗﹑牛二星之间常有紫气。及吴平﹐紫气愈明。豫章人雷焕妙达纬象﹐言紫气为豫章丰城宝剑之精。尚书令张华即补雷焕为丰城令﹐密令寻之。焕至任﹐掘狱屋基﹐得双剑﹐一曰龙泉﹐一曰太阿。其夕﹐紫气不复见。及张华﹑雷焕死﹐两剑化龙飞去。见《晋书.张华传》。
- 17、郢氏斤:《庄子.徐无鬼》载,匠石挥斧削去郢人涂在鼻翼上的白粉,而不伤其人。后因以'郢氏斤'比喻纯熟﹑高超的技艺。
- 18、京氏学:西汉京房创立的今文《易》学。京房曾学《易》于孟喜的门人焦延寿,以通变说《易》,好讲灾异。今存《京氏易传》三卷。
- 19、陆氏橘:《三国志.吴志.陆绩传》﹕"绩年六岁﹐于九江见袁术。术出橘﹐绩怀三枚﹐去﹐拜辞堕地﹐术谓曰﹕'陆郎作宾客而怀橘乎?'绩跪答曰﹕'欲归遗母。'术大奇之。"后因以"陆氏橘"为怀以遗母之物﹐作为孝亲之典。
- 20、雷氏琴:即雷琴。
- 21、毛氏墓: 蒋经国母毛馥梅之墓,
- 22、左氏癖:《左传》癖。
- 23、许氏评: 许氏评意思是指对人或作品进行评价。
- 24、牺氏琴:晋皇甫谧《帝王世纪》:"燧人氏没,庖牺氏代之……是称太昊,都陈,作瑟三十六弦,长八尺一寸。"后因泛称琴瑟为"牺氏琴"。
- 25、庆氏学:《礼记》学的一派,为汉庆普所传,故名。
- 26、阮氏酒:《晋书.阮咸传》﹕"诸阮皆饮酒﹐咸至﹐宗人间共集﹐不复用杯觞斟酌﹐以大盆盛酒﹐圆坐相向﹐大酌更饮。"后因以"阮氏酒"为与家人共集畅饮之典。
- 27、散氏盘: 西周后期青铜器。
- 28、丁氏粟:《管子.山权数》:"还四年,伐孤竹。丁氏之家粟,可食三军之师行五月。"尹知章注:"丁氏,齐之富人,所谓丁惠也。"后以"丁氏粟"为称豪富之词。
- 29、陶氏梭: 1.晋陶侃少时﹐渔于雷泽﹐网得一织梭﹐挂于壁﹐忽雷雨大作﹐化龙而去。见《晋书.陶侃传》。
- 30、蹄氏观: 1.亦作"蹄氏观"。 2.汉时上林苑宫观名。
- 31、蹏氏观: 亦作“蹄氏观”。
- 32、王氏帖: 1.晋王羲之字帖。
- 33、韦氏学:汉韦贤父子传授的《鲁诗》学派,世称"韦氏学"。
- 34、乐氏枣:山东省所产的一种名枣。
- 35、赵氏孤: 指赵武。
- 36、郑氏虫:指文辞训诂之学。因东汉郑玄广注典籍﹑质于辞训,故称。虫,表示小技,含有轻视之意。
- 37、邹氏律: 1.相传战国齐人邹衍精于音律,吹律能使地暖而禾黍滋生。《列子.汤问》:"微矣子之弹也!虽师旷之清角,邹衍之吹律,亡以加之。"张湛注:"北方有地,美而寒,不生五谷。邹子吹律暖之,而禾黍滋也。"后因以"邹氏律"喻带来温暖与生机的事物。
- 38、乘氏县: 乘氏,古县名。
- 39、摄氏度: 摄氏度shèshìdù (1) 用开尔文表示的温度间隔单位或温度差值 英 Celsius degree
- 40、四氏学:封建帝王崇奉儒学,专为孔﹑颜﹑孟﹑曾四姓分别设立的学馆。
- 41、王氏子:《南史.王僧虔传》:"僧虔金紫光禄大夫僧绰弟也。父昙首,与兄弟集会子孙,任其戏适。僧达跳下地作彪子时,僧虔累十二博棋,既不堕落,亦不重作。僧绰采蜡烛珠为凤皇﹑僧达夺取打坏,亦复不惜。伯父弘叹曰:'僧达俊爽,当不减人,然亡我家者,终此子也。僧虔必至公,僧绰当以名义见美。'"后以"王氏子"指贵家子弟。
- 42、月氏国: 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1世纪一个民族名称。
- 43、柳氏传:《柳氏传》是唐代文学家许尧佐创作的一篇传奇小说,载于《太平广记》卷四百八十五。
- 44、包氏父子: 短篇小说。张天翼作。1934年发表。公馆仆役老包一心望子成龙。他省吃俭用,借钱供儿子小包上学,可是儿子不思长进,整日与纨绔子弟厮混,曾三次留级。大年三十,老包正与上门讨债的人周旋,学校却派人来通知,小包打架伤人,被学校开除,并要赔偿医药费。老包气得昏倒在地。
- 45、列氏温标: 列氏温标lièshì wēnbiāo (1) 量程从0°R到80°R(分别对应正常压力下纯水的冰点和沸点)的温标 英 Réaumur scale;Réaumur temprature scale
- 46、羿氏舛射:有才华的人也会有失误。
- 47、丁氏穿井:以:拿,把;讹:谬误。指把本来就不正确的话又错误地传出去,越传越错。
- 48、田氏宗祠: 源于妫姓,出自春秋时期齐桓公封妫满之后妫完之封地,为陈氏所改,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 49、盖氏袋鼠:为鼠袋鼠科的一种,现生活在澳大利亚东南部的塔斯马尼亚岛东部的林地或草地,海拔1000-1600米。
- 50、邓氏铜山:以'邓氏铜山'指财源或致富之资。
- 51、邓氏英语:网络语言,邓超说的英语的统称,代表有We are 伐木累、What are you 弄啥嘞、This is 布拉克等。
- 52、邓氏字派:《史记.佞幸列传》载,汉文帝赐宠臣邓通以蜀郡严道铜山,得自铸钱,而致巨富。后以'邓氏铜山'指财源或致富之资。
- 53、严氏谱牒:湖南省安化县温塘严氏族谱部分“源流总系”。
- 54、汪氏蜂胶: 蜂胶有“血管清道夫”的美誉,其黄酮类化合物和多种生物活性成分,通过净化血液、改善血管弹性,调节人体血液循环系统,预防和治疗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心血管疾病等。
- 55、梁氏夫妻:指恩爱夫妻。
- 56、哈弗氏管: 骨分密质骨与松质骨。
- 57、马氏体钢:马氏体钢的显微组织几乎全部为马氏体组织。
- 58、何氏三高:南朝齐何胤(字子季)与其兄何求﹑何点发迹虽异,终皆隐遁,时人称为"何氏三高"。
- 59、陆氏庄荒:唐李冗《独异志》卷下﹕"唐崔群为相﹐清名甚重。元和中﹐自中书舍人知贡举。既罢﹐夫人李氏因暇日常劝其树庄田以为子孙之计。笑答曰﹕'余有三十所美庄良田遍天下﹐夫人复何忧?'夫人曰﹕'不闻君有此业。'羣曰﹕'吾前岁放春榜三十人﹐岂非良田耶?'夫人曰﹕'若然者﹐君非陆相门生乎?然往年君掌文柄﹐使人约其子简礼﹐不令就春闱之试。如君以为良田﹐则陆氏一庄荒矣。'群惭而退﹐累日不食。"后遂以"陆氏庄荒"为在科举考试方面杜绝行私请托之典。
- 60、蹇氏家族:蹇,起源主要有二:1.相传为伏羲氏臣子蹇修的后裔。2.出自嬴姓,以名为姓;一作謇,一说与□通。
- 61、布鲁氏菌: 布鲁氏菌是一种细胞内寄生小球杆状菌,革兰氏染色阴性,主要感染动物,牛、羊、猪、狗以及骆驼、鹿等动物,主要是通过接触感染的动物或者吃被感染的食物以及实验室接触等方式传播给人类。 能引起人和多种动物的急性和慢急性疾病,被感染的人和动物表现为流产及不孕不育等症状。
- 62、沙门氏菌:沙门氏菌是一种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
- 63、荣门氏菌: 由c.r.g创立的词语,该词为名词,比喻不食人间烟火的人是因为感染了该病菌而成。
- 64、巴氏杀菌:即低温消毒,就是利用较低的温度(一般在60~82℃)在一定时间内,对食品进行加热处理,达到杀死微生物营养体的目的。既可杀死病菌又能保持物品中营养物质风味不变。
- 65、贾氏窥帘:晋贾充属吏韩寿美姿容,贾充女在门帘后窥见而悦之,两人私通。贾女窃异香与寿,贾充闻香而察其事,遂嫁女与寿。见《晋书.贾充传》。后因以'贾氏窥帘'形容女子对所爱之人倾心相慕。
- 66、吕氏春秋:书名。战国时代秦相吕不韦门客的集体著作。二十六卷,分八览、六论、十二纪,有汉高诱注。综合九流百家,畅论天地人物,多主儒术,而参以道家、墨家之言,取材博赅,颇有功于古代史料的保存。也称为「吕览」。
- 67、闵氏族谱: 闵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132位。闵源出有一:出自姬姓,以谥号为氏。上古周朝时,鲁国君鲁庄公死后,他的儿子名叫启,后继位为君,是为泯公。
- 68、冉氏烹狗:犹言狡兔死,走狗烹。比喻事成后排斥以至杀害有功者。
- 69、蒲氏族谱: 源于回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 70、张氏家谱: 现在中国内有许多人姓张,现为全国第三大姓。
- 71、郑氏羣虎:五代 时 郑昌 八子的合称。 宋叶廷珪 《海录碎事·人事》:“ 五代闽中郑昌 有八子,皆以词学闻,号‘郑 氏羣虎’。”
- 72、项氏家说:宋项安世撰。
- 73、荀氏八龙:荀氏八龙是指荀淑的8个儿子:荀俭、荀绲、荀靖、荀焘、荀汪、荀爽、荀肃、荀旉。
- 74、郑氏丫环:指知书的婢仆。
- 75、寓氏公主:传说中的蚕神名。
- 76、源氏物语:书名。日本女作家紫式部著,五十四帖。
- 77、梁氏起源:梁 一、出自嬴姓,以国为氏。
- 78、蒙氏阅读:在现代终身教育的理念下,阅读陪伴人类终身。
- 79、臧氏之子: 臧氏之子zāngshìzhīzǐ (1) 等于说“臧仓小人”。臧仓,战国时鲁平公的心腹侍臣,爱挑拨离间,造谣中伤。后人便把进谗害贤的小人称作“臧仓小人”或“臧氏之子” 英 crafty sycophant
- 80、赵氏孤儿: 指赵武。
- 81、郑氏群虎:五代时郑昌八子的合称。
- 82、陶氏瀑布: 全球最迷人的十大著名冰瀑布之一,位于日本岩手县。
- 83、摄氏温标: 摄氏温标shèshì wēnbiāo (1) 在此温标中,用摄氏度(°C)表示的温度H c 与用开尔文(K)表示的温度T k 之间的关系是H c =T k -273.15;水在标准大气压下的冰点很接近于0°C,而相应的沸点则很接近于100°C 英 Celsius temperature scale
- 84、摄氏温度: 摄氏温标的标度,用符号“℃”表示。
- 85、于氏宗族: “于”源出;一;出自“姬”姓。
- 86、柳氏三绝: “柳氏三绝”,指宋代柳永和其兄柳三复、柳三接。张思岩《词林纪事》:“永字耆卿,初名三变······有兄三复、三接,皆工文,号柳氏三绝。”三人皆有文名,其中以柳永为最。
- 87、母系氏族: 母系社会又称母系氏族制社会。氏族社会的早、中期为母系氏族,即建立在母系血缘关系上的社会组织,是按母系计算世系血统和继承财产的氏族制度,是氏族社会的第一阶段。
- 88、华氏温标:摄氏温标 shèshì wēnbiāo 在此温标中,用摄氏度°C 表示的温度H c 与用开尔文 K 表示的温度T k 之间的关系是H c =T k - ;水在标准大气压下的冰点很接近于 °C,而相应的沸点则很接近于 °C
- 89、华氏温度:摄氏温标 shèshì wēnbiāo 在此温标中,用摄氏度 °C 表示的温度H c 与用开尔文 K 表示的温度T k 之间的关系是H c =T k -;水在标准大气压下的冰点很接近于 °C,而相应的沸点则很接近于 °C
- 90、开氏温标:热力学温标。因这种温标是英国物理学家开尔文(Lord Kelvin)制定的,所以也叫开氏温标。
- 91、田氏代齐:田氏代齐,也叫田陈篡齐。
- 92、颜氏家训:《颜氏家训》是南北朝时期颜之推创作的家训。
- 93、黑石氏族:酋长:黑手/奥格瑞姆·毁灭之锤/朱比瑟斯。
- 94、祖氏公理:中国古代用以计算体积的一条重要公理。由祖冲之、祖暅父子提出。即“幂势既同,则积不容异”(形状不同的物体,若其等高处截面积都相等,则它们的体积不能不相等)。西方直至一千多年后才由意大利数学家卡瓦列里提出。
- 95、王氏高丽:通常称“高丽”。朝鲜封建王朝。公元918年,王建推翻泰封统治者后建立。都于开京(今开城)。935和936年先后合并新罗和后百济,重新统一朝鲜半岛。建立中央集权体制,实行田柴科制,以佛教为国教。统治后期内部争斗不断,外族入侵。1392年被李朝取代。
- 96、大月氏人: 这支被我国古代典籍称为大月氏人的民族,就是源起于东欧平原上古印欧人大迁徙的一支。
- 97、颜氏家族:简介:广东省连平县颜氏家族在清代曾以“一门三世四节钺,五部十省八花翎。”的显赫家世成为当时全国“二十八世家”之一。
- 98、武氏祠画像:武氏祠画像 解释: 东汉画像石。
- 99、侯氏制碱法:又称“联合制碱法”。一种以氨、二氧化碳和食盐为原料,同时制造纯碱和氯化铵的方法。由合成氨法与氨碱法联合而成,因中国化学家侯德榜首先提出而得名。与氨碱法相比,能避免生成大量氯化钙废液,节省设备。
- 100、华氏温度计:温度计的一种。旧称华氏寒暑表,又称华氏表。其冰点为32度,沸点为212度,用符号"F"表示。这种温度计的刻度方法是德国物理学家华兰海特制定的。
氏结尾的词语
更多- 1、保氏:古代职掌以礼义匡正君王﹑教育贵族子弟的官员。
- 2、彼氏:单指男性,是“他”的意思。
- 3、碧氏:指水。
- 4、猋氏: 指神农氏。
- 5、触氏: 1.《庄子》寓言中的蜗角小国名。
- 6、菙氏:古官名。掌灼龟之木,用于占卜。
- 7、赐氏: 1.古时贵者有氏,贱者无氏,有功则君主赐氏以示尊宠。
- 8、慈氏:佛教菩萨名,即弥勒菩萨。弥勒,梵语Maitreya,意译为"慈氏",为将继承释迦佛位的未来佛。
- 9、段氏: 1.锻工。古代金工六种之一。主要从事农具制作。 2.鲜卑族的一支。以部为氏。西晋时﹐首领段务目尘受晋封辽西公。所领凡三万余家﹐分布辽西一带。后为石虎所破﹐部众多与汉人同化。
- 10、多氏:即大食。唐时亦译作"多氏"。参阅《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卷上。
- 11、梵氏: 1.佛家,佛门。
- 12、凫氏:职掌作锺之事。
- 13、妇氏:指妻子的娘家。
- 14、呙氏:即和氏。
- 15、蝈氏:古官名。掌清除蛙类动物。
- 16、汉氏:指汉代。
- 17、龢氏:即和氏。
- 18、侯氏: 指诸侯个人。 泛指诸侯。
- 19、剞氏:指刻板印书的经营人。
- 20、季氏:季氏,中国的姓氏之一。
- 21、甲氏:春秋时赤狄族的一支。居地在今河北省曲周县一带,后为晋所并。
- 22、匠氏:木匠;工匠。
- 23、介氏:古国名。
- 24、咎氏:舅父辈。亦为古天子对异姓诸侯的敬称。咎,通"舅"。
- 25、舅氏:即舅父。
- 26、君氏:对诸侯侧室的尊敬。
- 27、莱氏:即莱子。
- 28、潞氏:春秋国名。赤狄之别种。公元前六世纪末,为晋所灭。故城在今山西省潞城县东北四十里。
- 29、吕氏:指春秋吕尚的后代。周武王封太公望吕尚于齐,其子孙世代为齐君。入战国,为田氏所簒。 《吕氏春秋》的省称。 指汉高祖后吕雉及其侄吕产﹑吕禄等。
- 30、蛮氏: 1.古国名。在今河南省临汝县西南﹐汝阳县东南。 2.古代寓言中的小国名。
- 31、卯氏:非常少见的姓氏,始祖是茆叔实属周公旦的第三子。
- 32、茆氏:周公之子祭伯,亦称祭公,其后有茆氏,在目前茆姓已有的家谱资料里和古今口耳相传的信息中均没有此说,故无法证明。
- 33、媒氏:官名。掌管婚姻之事。说合婚姻的人。
- 34、猛氏: 兽名。
- 35、冥氏:《周礼》官名。掌攻除猛兽。
- 36、母氏:母亲。 特指皇帝母亲的家族。
- 37、南氏:古国名。
- 38、萍氏:古官名。
- 39、谱氏:比喻来历底细。
- 40、陭氏:汉县名。属上党郡。故城在今山西省安泽县南。
- 41、漆氏:夫漆氏者,乃神农之苗裔也。
- 42、秦氏: 1.指秦王朝。
- 43、琴氏:指琴高。
- 44、师氏:周代官名。掌辅导王室,教育贵族子弟以及朝仪得失之事。南北朝时北周亦曾置此官。 指学官或教师。女师。指抚育古代贵族女子并教授其女德者。
- 45、史氏: 史家;史官。
- 46、筮氏:卜筮者。
- 47、释氏:佛姓释迦的略称。亦指佛或佛教。
- 48、庶氏:犹他氏。
- 49、庭氏:官名。《周礼》秋官之属。掌射杀都城附近的鸱鸮﹑狼﹑狐之类夜间鸣叫的鸟兽。
- 50、陀氏:中国的一个姓氏,同佗氏。
- 51、外氏:指外祖父母家。
- 52、汪氏:传说中西海外的国名。
- 53、魏氏:传说中的古代善射者,羿的四传弟子。
- 54、袭氏:袭姓系稀有姓氏,史料记载极少。通志氏族略云:晋有隐士袭元之,南史有袭口。
- 55、夏氏: 夏氏xià shì (1) 指禹建立的夏王朝。也称夏后或夏氏 例 钻燧于夏氏之世。——《韩非子·五蠹》 英 the Xia Danasty set up by king Yu
- 56、项氏:指项籍。
- 57、萧氏: 1.指萧史。 2.指萧育,西汉人,萧望之之子。见《汉书》本传。 3.殷民六族之一。
- 58、姓氏: 姓氏xìngshì (1) 姓和氏。姓起于女系,氏起于男系。秦汉以后,姓氏合一,通称姓或兼称姓氏 英 surname
- 59、徐氏:春秋时殷民六族之一。
- 60、冶氏:犹冶工。
- 61、仪氏: 1.指仪狄。
- 62、尹氏:官名。掌管册命臣工之事。
- 63、嬴氏:称秦国或秦王朝。秦﹐嬴姓。 特指秦始皇。
- 64、霅氏:传说中上古孟舒国先主的姓氏。
- 65、昭氏:战国时期楚国的公族,与景氏、屈氏并称,由三闾大夫管理。
- 66、赵氏: 赵氏Zhàoshì (1) 指赵国 英 Zhao state
- 67、仲氏: 1.兄弟或姐妹中排行第二者。指二弟。 2.兄弟或姐妹中排行第二者。指二妹。《诗.邶风.燕燕》:"仲氏任只,其心塞渊。"高亨注:"仲氏,古代长子长女称伯称孟,中子中女称仲,幼子幼女称叔称季。"一说指春秋卫戴妫。参阅《诗经》毛传。 3.汉末袁术占有长江淮河下游地区,自称为帝,号仲氏。又称仲家。 4.指汉末仲长统。
- 68、钟氏:周代设色之工﹐掌染羽。
- 69、周氏:指周代。
- 70、宗氏:同族,宗族
- 71、伯氏:长兄。长子。伯父。
- 72、佛氏:犹佛家,佛门。
- 73、谁氏: 1.何人。
- 74、尉氏:古代掌刑狱之官﹐即司寇。县名。
- 75、咼氏:即和氏。
- 76、阏氏: 阏氏yān zhī (1) 汉时匈奴单于之正妻的称号 英 formal wife of the chieftain of Xiongnu in the Han Dynasty
- 77、摄氏: 摄氏度符号摄氏度是目前世界使用比较广泛的一种温标,用符号“℃”表示,是18世纪瑞典天文学家安德斯·摄尔修斯提出来的。摄氏度=(华氏度-32)÷1.8。其结冰点是0°C,在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C。现在的摄氏温度已被纳入国际单位制,摄氏温度的定义是t=T-T。(T定义为273.15 K,摄氏度规定为开尔文用以表示摄氏温度时的一个专门名称。)
- 78、柞氏: 《周礼》官名。秋官司寇的属官。掌管伐木除草。
- 79、百氏:犹言诸子百家。
- 80、赤氏:即赤帝。
- 81、二氏:指佛﹑道两家。
- 82、鬲氏:古国名。即鬲国。
- 83、和氏:楚人卞和 又称和氏 得玉璞于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和武王。指怀才不遇之人。 借指美玉。
- 84、磈氏:古代神话中的山神名。
- 85、蜡氏:周代官名。掌清除道路不洁和埋葬路尸之事。
- 86、老氏: 1.指老子。 2.指老莱子。相传为春秋末年楚隐士。居于蒙山之阳﹐自耕而食。楚王召其出仕﹐不就。见《高士传》卷上﹑《列女传》卷二。
- 87、林氏:古诸侯名,亦指其国名。
- 88、门氏: 1.旧时女子出嫁后,常在自己姓氏前冠以夫姓,称某门某氏。一般门指夫姓,氏指父姓。
- 89、名氏:姓名。
- 90、命氏:赐姓。
- 91、禺氏: 1.古代西北的一个少数民族。或以为即月氏。
- 92、人氏: 人氏rénshì (1) 某一地方的人(多指籍贯) 例 动问先生哪方人氏 英 (of the place of one’s origin) from
- 93、室氏:妻子。
- 94、世氏:世系姓氏。
- 95、条氏: 春秋时殷民六族之一。
- 96、五氏: 同“五征”。
- 97、西氏: 1.西施的别称。
- 98、异氏:指佛教。
- 99、逸氏: 逸氏yìshì (1) 古代称避世隐居不作官的人 英 hermit(in ancient times) (2) 过隐居或独居生活的人 英 recluse
- 100、英氏:古国名。
- 拼音shì,zhī
- 注音ㄕˋ,ㄓ
- 笔划4
- 繁体氏
- 五笔QAV
- 五行金
基本释义
shì名词(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物体欲倾倒而将其支撑住的形象。是“支”的本字。本义:古代贵族标志宗族系统的称号)(2) 同本义氏,姓氏。——《玉篇》。按,秦汉以前,“姓”和“氏”不同,“姓”为“氏”之本,“氏”自“姓”出。夏、商、周三代,氏是姓的支系,用以区别子孙之所由出生三代之前,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妇人称姓。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通志·略·氏族》赐姓刘氏,拜为郎中。——《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3) 也有以邑、官职、祖父的谥号或字为氏的姓、氏之称,自太史公始混而为一,本纪于 秦始皇则曰“姓 赵氏”,于 汉高祖则曰“姓 刘氏”。—— 顾炎武《日知录》丁氏穿井得一人。——《吕氏春秋·察传》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乐府诗集·陌上桑》(4) 加在远古传说人物后面、世袭官职后面的称谓。如:伏羲氏;太史氏;夏后氏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韩非子·五蠹》(5) 一家成员所共同采用的姓,以别于个别的名。如:张氏兄弟;王氏姐妹;氏姓(氏与姓;姓);氏胄(世家大族的后裔)(6) 对学术、流派、专家、名人或宗教的称呼妙思六经,消遥百氏。——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7) 又指古代世业职官的称号。如:保氏;职方氏;陈氏定理(8) 旧时放在已婚妇女的姓后,或如通常在父姓前还加上夫姓的称呼其下两冢,一为阿爷侍者朱氏,一为阿兄侍者 陶氏。—— 清· 袁枚《祭妹文》(9) 又如:夫人李氏;王张氏(10) 姓代词(1) 通“是”。此,这今知氏大国之君。——《墨子·天志下》。俞樾云:“知”字衍文。氏、是古通用。“今氏”即“今是”也。唯氏三族之不虞。——《白虎通·宗族》氏为庄公。——《汉书·地理志》(2) 另见zhīzhī(1) ——见“月氏”(Yuèzhī):汉代西域国名(2) 另见shì [查看更多]
S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