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开头的词语
更多- 1、萧曹:萧何和曹参。
- 2、萧晨:凄清的秋晨。
- 3、萧辰:秋季。
- 4、萧悴:形容人瘦弱萎靡。
- 5、萧淡:萧洒淡泊。
- 6、萧斧:古代兵器斧钺。萧,通"肃"。《说文.艹部》"萧,艾蒿也。从艹,肃声"清段玉裁注:"与肃同音通用。萧墙﹑萧斧皆训肃。"按,因斧钺用于刑罚,故取严肃之义。汉刘向《说苑.善说》:"夫以秦楚之强而报雠于弱薛,譬犹摩萧斧而伐朝菌也。"唐孔颖达《序》:"一字所嘉,有同华衮之赠;一言所黜,无异萧斧之诛。"宋张孝祥《水调歌头.凯歌上刘恭文》词:"千里风飞雷厉,四校星流彗扫,萧斧銼春葱。"清吴伟业《退谷歌》:"武陵洞口闻野哭,萧斧斫尽桃花林。"一说萧斧即越斧,见《文选.左思》李周翰注。一说萧斧即芟艾之斧,见徐锴《说文解字系传.艹部.萧》。
- 7、萧耗:萧条;减损。
- 8、萧何: 萧何Xiāo Hé (1) (?—前 193) 汉沛县(今属江苏)人,与高祖于微时,从起兵,高祖为汉王,以何为丞相。楚、汉相拒,何留守关中,补兵馈饷,军得不匮;高祖数亡山东而何常全关中以待之。高祖即帝位,论功第一,封萧侯。汉之典制律令,多所手定。惠帝时卒,谥文终 英 Xiao He
- 9、萧豁: 1.萧洒豁达。
- 10、萧寂:萧条寂静。
- 11、萧郎: 对姓萧的男子的敬称。 唐·崔郊之姑有一婢女,后卖给连帅,郊十分思慕她,因赠之以诗曰:“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见旧题宋·尤袤《全唐诗话•崔郊》。后因以“萧郎”指美好的男子或女子爱恋的男子。
- 12、萧凉:萧条凄凉。
- 13、萧寥:寂寞冷落。 风雨声。
- 14、萧憀:萧寥。
- 15、萧梁: 1.即南朝梁。因梁朝皇室姓萧,故史称萧梁。
- 16、萧膋: 1.香蒿和脂膏。祭祀时两物焚烧可以产生馨香。 2.借指焚香祭祀。
- 17、萧律:汉萧何所制的典制律令。
- 18、萧曼:众多貌。
- 19、萧娘:《南史.梁临川靖惠王宏传》云:宏受诏侵魏,军次洛口,前军克梁城。宏闻魏援近,畏懦不敢进。魏人知其不武,遗以巾帼。北军歌曰:'不畏萧娘与吕姥,但畏合肥有韦武。''萧娘'即姓萧的女子,言宏怯懦如女子。后以'萧娘'为女子的泛称。
- 20、萧墙: 萧墙xiāoqiáng (1) 面对国君宫门的小墙。一名“塞门”,又称“屏”。臣至此屏,便会肃然起敬。萧通“肃”。比喻内部 例 祸起萧墙 英 screen wall facing the gate of a Chinese house —— interior
- 21、萧丘:传说中的海岛名。相传在 南海 中,上有寒火,春生秋灭,生长一种小而焦黑的树木。
- 22、萧飒:1.形容风雨吹打草木发出的声音。 2.萧条冷落。3.稀疏;凄凉。 4.萧洒自然。
- 23、萧骚: 萧骚xiāosāo (1) 形容风吹树叶等的声音 例 秋风萧骚 英 rustling (2) 形容景色冷落 英 desolate;bleak
- 24、萧瑟: 萧瑟xiāosè (1) 草木被秋风吹袭的声音 例 秋风萧瑟。——《乐府诗集·曹操·步出夏门行》 英 rustle in the air (2) 寂寞凄凉 英 desolate
- 25、萧森:1.草木茂密貌。 2.形容草木凋零衰败。 3.凄凉阴森。
- 26、萧槮: 1.草木茂盛貌。 2.树木枝干耸立貌。
- 27、萧煞:犹萧瑟。形容景色凄凉。
- 28、萧梢: 1.萧条;凄凉。
- 29、萧蔘:草木茂盛貌。
- 30、萧史:传说中人物名。相传为春秋秦穆公时人,善吹萧,能致孔雀白鹤于庭。穆公以女弄玉妻之。萧史日教弄玉吹萧作凤鸣,后凤凰来集其屋。穆公筑凤台,使萧史夫妇居其上,数年后,皆随凤凰飞去。见汉刘向《列仙传》。借指情郎。
- 31、萧疎: 萧疎xiāo shū (1) 凄凉的,孤寂的 例 白云飞雨过南山,碧落萧疎春色闲。——《封神演义》 英 desolate;be sparse but graceful;be thinly scattered (2) 清冷疏散;稀稀落落的 例 瓠叶转萧疎。——杜甫《除架》 英 thinly scattered
- 32、萧爽:清净闲适。 凉爽;凄清。萧洒自然。 犹萧飒。风吹树木的声音。
- 33、萧寺:至今一'萧'字存焉。'后因称佛寺为萧寺。
- 34、萧飕: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
- 35、萧索: 萧索xiāosuǒ (1) 衰败;冷落 例 苍茫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村落 英 bleak and chilly;desolate
- 36、萧条: 萧条xiāotiáo (1) 经济成长退缩 例 经济萧条 英 depression
- 37、萧然: 犹骚然。扰乱骚动的样子。 空寂;萧条。 萧洒;悠闲。 简陋。 稀疏;虚空。
- 38、萧疏: 萧疏xiāoshū (1) 凄凉的,孤寂的 例 白云飞雨过南山,碧落萧疏春色闲。——《封神演义》 英 desolate;be sparse but graceful;be thinly scattered (2) 清冷疏散;稀稀落落的 例 瓠叶转萧疏。——杜甫《除架》 英 thinly scattered
- 39、萧散: 1.犹萧洒。形容举止﹑神情﹑风格等自然,不拘束;闲散舒适。
- 40、萧洒: 萧洒xiāosǎ (1) 言行人品超逸而不同流俗 英 natural and unrestrained
- 41、萧杀:冷落萧条。
- 42、萧艾: 1.艾蒿,臭草。常用来比喻品质不好的人。
- 43、萧玉:萧史和弄玉。
- 44、萧斋:唐张怀瓘《书断》:"武帝造寺,令萧子云飞白大书'萧'字,至今一字存焉。李约竭产自江南买归东洛,建一小亭以玩,号曰'萧斋'。"后人称寺庙﹑书斋为"萧斋"。
- 45、萧齐:即南朝齐。因齐朝皇室姓萧,故称萧齐。
- 46、萧闲:亦作'萧闲'。萧洒悠闲;寂静。
- 47、萧关: 1.古关名。故址在今宁夏固原东南,为自关中通向塞北的交通要冲。 2.指北宋崇宁四年为防御西夏而筑的萧关,故址在今固原北二百馀里。 3.古县名。唐神龙元年(公元705年)置。治所在今固原北一百八十里。至德后地入吐蕃,大中间收复,置武州治此,旋废。 4.古县名。唐中和四年(公元884年)侨置于潘原县(今甘肃省平凉市东),仍为武州治所。五代周显德中废。
- 48、萧远:萧洒远逸。
- 49、萧槭:亦作'萧槭'。凋零;零落。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
- 50、萧摵:亦作'萧槭'。凋零;零落。 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
- 51、萧光:祭祀时燃艾蒿所生之香气。
- 52、萧屑: 1.象声词。形容凄凉而细碎的声音。 2.凄凉。
- 53、萧张:汉萧何和张良的并称。
- 54、萧氏: 1.指萧史。 2.指萧育,西汉人,萧望之之子。见《汉书》本传。 3.殷民六族之一。
- 55、萧屏: 1.即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萧,通"肃"。 2.指代朝廷。
- 56、萧澹: 萧洒淡泊。
- 57、萧相:指汉丞相萧何。
- 58、萧朱:指萧育和朱博。西汉时人,两人始为好友,后有隙,终成仇人。
- 59、萧放: 1.潇洒放浪。
- 60、萧车:《汉书.萧育传》:"南郡江中多盗贼,拜育为太守。上以育耆旧名臣,乃以三公使车载育入殿受策。"萧车,即萧育乘坐的车,用以指代萧育。
- 61、萧萧: 萧萧xiāoxiāo (1) 形容马嘶鸣声 例 马鸣萧萧 例 萧萧班马鸣。——唐·李白《送友人》 例 车辚辚,马萧萧。——唐·杜甫《兵车行》 英 whinny and neigh (2) 风声 例 风萧萧兮易水寒。——《战国策·燕策》 例 风萧萧 英 sough;whistle (3) 冷落凄清的样子 英 desolate (4) 头发花白稀疏的样子 例 祖父看见了镜里的白发萧萧 英 thin
- 62、萧三: 词语解释⒈ 诗人,翻译家。湖南湘乡人。早年参加新民学会。后留学法国、苏联。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起在莫斯科东方大学任教。1939年回国,主编《大众文艺》、《新诗歌》等。建国后曾任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全国政协常委。著有诗集《和平之路》、《友谊之歌》等。有《萧三文集》。
- 63、萧红: 词语解释⒈ 小说家。黑龙江呼兰人。女。1930年因反抗包办婚姻而离家。1934年到上海。与鲁迅交往。1940年去香港。著有小说散文集《跋涉》(与萧军合作)、长篇小说《呼兰河传》、中篇小说《生死场》、短篇小说集《旷野的呼喊》等。
- 64、萧乾: 词语解释⒈ 作家,翻译家。北京人。蒙古族。留学英国剑桥大学。曾任《大公报》副刊《文艺》主编、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讲师兼《大公报》驻英记者、复旦大学教授。建国后曾任《人民中国》副主编、《文艺报》副主编、中央文史馆馆长。著有短篇小说集《篱下集》、长篇小说《梦之谷》、散文集《人生采访》,译有《好兵帅克》、《尤利西斯》(与文洁若合译)及《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等。有《萧乾选集》。
- 65、萧军: 词语解释⒈ 小说家。辽宁义县人。东北陆军讲武堂肄业。曾任东北大学鲁迅艺术学院院长、《文化报》总编辑。建国后任戏曲研究所研究员等。所作长篇小说《八月的乡村》,鲁迅为之作序。另有长篇小说《五月的矿山》、《吴越春秋史话》等。曾与萧红合著小说散文集《跋涉》。
- 66、萧统: 词语解释⒈ 南朝梁文学家。字德施,南兰陵(今江苏常州)人。梁武帝长子,被立为太子,未及即位而卒,谥号昭明,世称昭明太子。曾招集文士编成《文选》,为对后世有重要影响的诗文总集。
- 67、萧帝寺:萧寺。
- 68、萧何律:汉萧何所制的典制律令。
- 69、萧拆鱼: 1.亦作"萧拆鱼"。 2.一种以蒿艾承托曝晒而成的干鱼。
- 70、萧折鱼: 1.亦作"萧拆鱼"。 2.一种以蒿艾承托曝晒而成的干鱼。
- 71、萧县话: 中原官话洛徐片的一个方言点,是历史上较悠久的方言之一。
- 72、萧楚女:萧楚女(1893—1927年4月22日),汉族,原名树烈,又名萧秋,学名楚汝,乳名朝富,出生于湖北省汉阳县鹦鹉洲。
- 73、萧太后:萧太后(953-1009)辽景宗后。名绰,字燕燕,契丹人。其子耶律隆绪(圣宗)即位后,被尊为皇太后,摄国政。公元986年派耶律斜轸、耶律休哥等大败攻辽宋军于岐沟关(今河北涿州西南)。后又连年攻宋。1004年秋大举南进,她与耶律隆绪率军到澶州(今河南濮阳),遭宋军强烈抵抗,与宋真宗缔结澶渊之盟而返。
- 74、萧道成:萧道成(427年~482年4月11日),即齐高帝,字绍伯,小字斗将,南兰陵郡兰陵县(今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人,南朝齐的开国皇帝(479年5月29日-482年4月11日)。
- 75、萧观音:萧观音(1040年2月15日—1075年12月23日),辽道宗耶律洪基的第一任皇后,辽代女诗人。
- 76、萧劲光:萧劲光(1903年1月4日-1989年3月29日),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
- 77、萧友梅:萧友梅(1884年1月7日~1940年12月31日),字思鹤,又名雪明,广东广州府香山县(今广东省中山市)人,中国首位音乐博士,上海音乐学院创始人之一、作曲家、教育家、音乐理论家,是中国现代音乐史上开基创业的一代宗师、现代专业音乐教育的开拓者与奠基者,被誉为“中国现代音乐之父”。
- 78、萧朝贵:萧朝贵(?—1852年),本姓蒋,广西武宣县(一说桂平县)人。
- 79、萧长华:萧长华(1878-1967),祖籍江西新建,祖辈客籍江苏扬州,生于北京。
- 80、萧规曹随: 汉·扬雄《解嘲》:“夫萧规曹随,留侯画策,陈平出奇,功若泰山,响若阺隤,唯其人之赡知哉,亦会其时之可为也。”按,萧指萧何,曹指曹参。
- 81、萧曹避席:萧曹:指汉高祖的丞相萧何、曹参;避席:起立离座,表示敬意。连萧何、曹参都要对他肃然起敬。比喻政治才能极大,超过前人。
- 82、萧行范篆:萧:南朝宋代书法家萧思话;范:南朝宋代书法家范晔。萧擅长行书,范精于小篆
- 83、萧斧之诛:萧斧:行刑的斧钺;诛:杀戮。受到斧钺的诛杀。形容人罪大恶极。
- 84、萧敷艾荣: 低贱的萧、艾一类草长得茂盛。比喻品格、才能低下的人得势一时。
- 85、萧墙之患: 《韩非子·用人》:“不谨萧墙之患,而固金城于远境。” 【词目】萧墙之患【读音】xiāo qiáng zhī huàn【释义】因内部问题而引起的祸患。【出处】《韩非子·用人》:“不谨萧墙之患,而固金城于远境。”
- 86、萧墙祸起: 谓内部发生祸乱。 参见:萧墙 亦作:萧墙衅起 、萧墙变起
- 87、萧郎陌路:比喻女子对原来爱恋的男子视若路人,不愿或不能接近。
- 88、萧墙之祸:指双方相争而两败俱伤的灾祸。参见:[[蚌鹬相持]]
- 89、萧墙之危:意思是因内部问题而引起的危机。
- 90、萧萧瑟瑟: 词义:形容风吹草木的声音。
- 91、萧然物外:形容极为超脱,不为俗情杂务所烦扰。
- 92、萧萧落木:萧萧:风声;草木摇落声。
- 93、萧然四壁:形容生活非常贫困。
- 94、萧萧树下:“萧萧”一词来源于“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落木”即树叶,“萧萧”指树叶纷纷落下的样子。“落木萧萧下”的意思是说树叶纷纷飘落的情状。
- 95、萧然尘外:物外:自身以外的一切。形容极为超脱,不为俗情杂务所烦扰。
- 96、萧墙之变: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产生于家中的祸乱,比喻由内部原因所致的灾祸、变乱。
- 97、萧甬铁路:从浙江萧山经绍兴到宁波北仑港。长185千米。始筑于清末,1937年修至曹娥江边。抗日战争期间遭严重破坏。建国后复修,1959年修通。1985年延伸至北仑港。是浙江港口城市宁波和内地联系的重要通道。
萧中间的词语
更多>>- 1、三萧碑:南朝梁智藏法师碑。因由梁萧绎撰铭,萧几作叙,萧挹书写,故称。
- 2、草木萧疏:萧疏:冷落,稀稀落落。花草树木都已枯萎凋谢。形容深秋景象。
- 3、环堵萧然: 环堵萧然huándǔ-xiāorán (1) 环堵:四面土墙。萧然;萧条的样子。形容家中空无所有,极其贫困 例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陶渊明集·五柳先生传》 英 in a cold,bare room
- 4、泓峥萧瑟: 形容诗文意境深远。 引申指幽雅恬静。
- 5、荒凉萧瑟:萧瑟 xiāosè ∶草木被秋风吹袭的声音秋风萧瑟。——《乐府诗集·曹操·步出夏门行》∶寂寞凄凉
- 6、凝尘萧月: 纯演绎论坛,以全面架空时代为背景,创造我们自己的世界,凝尘萧月,全新的演绎,不同的人生。
- 7、事在萧蔷:谓祸乱出自内部。事,变故;萧墙,宫室内当门的小墙。语出《论语.季氏》:'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 8、事在萧墙:谓祸乱出自内部。事,变故;萧墙,宫室内当门的小墙。语出《论语.季氏》:'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 9、衅起萧墙: 亦作“衅发萧墙 ”。犹祸起萧墙。谓祸乱发生于内部。
- 10、衅发萧墙: 见“衅起萧墙 ”。
- 11、祸起萧墙: 祸起萧墙huòqǐ-xiāoqiáng (1) 祸乱产生于家中,比喻灾祸、变乱皆由内部原因所致 例 忧在腹内,山崩为疾,祸起萧墙,竟制其国。——汉·焦延寿《豫之随》 英 trouble breaks out at home (2) 又称“祸发萧墙”
- 12、祸发萧墙: 内违同盟之誓,外失戎狄之心,兵兴州坏,祸发萧墙,将以定霸,不亦难乎?汉·袁绍《与公孙瓒书》 祸发萧墙,读音huò fā xiāo qiáng,是一个成语,释义为祸乱发生在内部。
- 13、囊箧萧条:形容死后家境冷落、贫困。
- 14、祸稔萧墙:稔:酝酿;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比喻内部。指祸乱发生在内部
- 15、囊橐萧瑟: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15回:“老夫闻知,惟恐被害,逃到外洋。无耐囊橐萧瑟,衣食甚难。” 【名称】囊橐萧瑟【拼音】náng tuó xiāo sè【解释】形容缺乏财物,没有什么积蓄。【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15回:“老夫闻知,惟恐被害,逃到外洋。无耐囊橐萧瑟,衣食甚难。”【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16、秋风萧瑟:1.形容秋天的风吹拂树木发出的声音。2.形容秋天悲凉,凄凉的气氛。
- 17、万物萧瑟:各种事物不景气,萧条。
- 18、百业萧条:萧条:冷落、凋敝。指各行各业都很冷落、不兴旺。形容社会的衰败。
- 19、风雨萧条:萧条:寂寞。风雨交加,显出冷落的景象。
- 20、身后萧条:形容死后家境冷落、贫困。
- 21、囊橐萧然:形容缺乏财物,没有什么积蓄。
- 22、兴味萧然: 兴味:兴趣;萧然:萧索冷落的样子。没有一点兴趣。
- 23、落木萧萧:指落叶被风吹下。秋天的景色。
- 24、成也萧何: 萧何:汉高祖刘邦的丞相。成事由于萧何。
- 25、市场萧条: 不景气。
- 26、兰芷萧艾:兰、芷:两种香草。比喻良好的环境。亦作“芝兰之室”。
- 27、四壁萧然:形容生活非常贫困。
- 28、成败萧何:指对英雄不能依据成功与否作出评价。
- 29、满目萧然:萧然:冷落的样子。满目是凄凉的景象
- 30、一片萧条:市场不景气,冷落。
- 31、变起萧墙: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比喻内部。指祸变发生在内部
- 32、祸兴萧墙: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比喻内部。指祸乱发生在内部。
- 33、祸生萧墙:指祸乱发生在内部。
- 34、成也萧何败萧何: 见“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
- 35、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词语解释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chéng yě xiāo hé,bài yě xiāo hé ]⒈ 宋·洪迈《容斋续笔·萧何绐韩信》:“韩信为人告反,吕后欲召,恐其不就,乃与萧相国谋,诈令人称陈豨已破,绐信曰:‘虽病强入贺。’信入,即被诛。亦作:成也萧何败萧何。引证解释⒈ 宋 洪迈 《容斋续笔·萧何绐韩信》:“韩信 为人告反, 吕后 欲召,恐其不就,乃与 萧相国 谋,诈令人称 陈豨 已破,紿 信 曰:‘虽病强入贺。’ 信 入,即被诛。引信 之为大将军,实 萧何 所荐,今其死也,又出其谋,故俚语有‘成也 萧何,败也 萧何 ’之语。”后以“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比喻事情的成败都出于同一个人。 元 无名氏 《赚蒯通》第一折:“这非是我成也 萧何,败也 萧何,做恁的反覆勾当。”《古今小说·闹阴司司马貌断狱》:“当初是 萧何 荐某为将,后来又是 萧何 设计,哄某入 长乐宫 害命;成也 萧何,败也 萧何,某心上至今不平。”亦作“成也萧何败萧何”。 《警世通言·王娇鸾百年长恨》:“始终一幅香罗帕,成也 萧何 败 萧何。”国语辞典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chéng yě xiāo hé bài yě xiāo hé ]⒈ 汉初萧何荐韩信为大将军,后又助吕后设计杀害他。典出亦比喻为做事出尔反尔,反复无常。元·无名氏。引《史记·卷九二·淮阴侯传》。后用以比喻事情的好坏或成败都由同一人造成的。宋·洪迈《容斋续笔·卷八·萧何绐韩信》:「信之为大将军,实萧何所荐。今其死也,又出其谋。故俚语有『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之语。」《赚蒯通·第一折》:「这非是我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故恁的反复勾当。」
- 36、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萧何:汉高祖刘邦的丞相。 成事由于萧何,败事也由于萧何。比喻事情的成功和失败都是由这一个人造成的。
萧结尾的词语
更多- 1、邓萧:邓禹与萧何的并称。
- 2、刁萧:凋零,萧条。
- 3、二萧: 指南朝·齐、梁两代。因其皇室均萧姓,故名。 指梁武帝·萧衍与其兄萧懿。
- 4、管萧: 1.管仲和萧何的并称。两人均为历史上的名相。
- 5、焦萧: 1.焦黄稀疏。
- 6、蓼萧:《诗.小雅.蓼萧序》:"《蓼萧》,泽及四海也。"《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国景子相齐侯,赋《蓼萧》。"杜预注:"《蓼萧》,《诗.小雅》,言太平泽及远,若露之在萧,以喻晋君恩泽及诸侯。"后因以"蓼萧"指君王的恩泽。
- 7、寥萧:冷落;冷清。
- 8、膋萧:油脂与艾蒿。古代祀神时焚之以散发馨香。
- 9、聊萧:冷落;稀疏。
- 10、飘萧:鬓发稀疏貌。 零落飘坠貌。飞扬貌。 飘逸潇洒。 状风声。
- 11、彯萧:摇曳而疏落。
- 12、翘萧: 1.低飞貌。
- 13、焫萧: 1.焚烧艾蒿。
- 14、森萧:高长貌。
- 15、跳萧:扑腾,跳动。
- 16、纬萧:编织蒿草。萧,蒿类,可以织为帘箔。语出《庄子.列御寇》:"河上有家贫恃纬萧而食者,其子没于渊,得千金之珠。"郭庆藩集释:"萧,蒿也,织缉蒿为薄帘也。"后用为安贫或安贫乐道的典故。
- 17、艾萧:即艾蒿。臭草。亦以比喻小人。
- 18、山萧:即山魈。
- 拼音xiāo
- 注音ㄒㄧㄠ
- 笔划11
- 繁体蕭
- 五笔AVIJ
- 五行木
基本释义
名词(1) (形声。从艸,肃声。本义:艾蒿)(2) 同本义萧,艾蒿也。——《说文》萧萩。——《尔雅》。注:“即蒿。”共萧茅。——《周礼·甸师》彼采萧兮。——《诗·王风·采葛》(3) 又如:萧艾(臭草名。比喻不肖或平凡无才);萧敷艾荣(比喻凡事委曲求全,以致飞黄腾达)(4) 古国名 。春秋时宋的附庸,灭于楚。地在今安徽省萧县西北楚子伐 萧。——《左传》(5) 县名 。在安徽省北端,东邻江苏省,西接河南省。秦置县(6) 姓萧君圭君玉(萧君圭,字君玉)。—— 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形容词(1) 萧条,冷落;荒凉天寒夜长,风气萧索,鸿雁于征,草木黄落。 ——晋· 陶潜《自祭文》蚊蚋归丰草,枯叶散萧林。——晋· 刘伶《北芒客舍》满目萧然。——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屋舍萧然。——清· 张廷玉《明史》(2) 又如:萧屑(凄凉寂寞);萧梢(草木凋落而萧条的景象)(3) 稀疏说到知音,自古无多,白发萧疏,青灯寂寞,老子婆娑。——元· 张可久《折桂令·读史有感》(4) 又如:萧然;萧瑟(5) 草木茂密的样子 。如:萧森(草木茂密的样子);萧蔘(草木茂盛的样子);萧椮(草木茂盛貌)(6) 通“肃”(sù)。恭敬;严肃吾恐季孙之忧,不在 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论语·季氏》此皆衅发萧墙而祸延四海者也。——《后汉书·傅蘷传》(7) 洒脱下泊降茅仙,萧闲隐洞天。——唐· 顾况《山居即事》(8) 又如:萧闲(洒脱悠闲);萧放(萧洒放浪);萧远(萧洒远逸) [查看更多]
X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