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开头的词语
更多- 1、言策: 1.言论与谋略。
- 2、言斥: 1.指责。
- 3、言喘: 1.犹吭声﹐吭气。
- 4、言废: 1.说的话不被采纳。语出《论语.卫灵公》﹕"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 5、言讽: 1.用委婉的语言示告。
- 6、言父: 1.古官名。指宗伯之属。
- 7、言綍: 1.指诏书。
- 8、言诰: 1.据君王言辞写成的文告。
- 9、言谏: 1.进言规劝。
- 10、言讲: 1.说﹔谈论。
- 11、言竞: 1.争论。
- 12、言兰: 1.谓谈得很融洽﹐情投意合。语出《易.系辞上》﹕"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 13、言貌: 1.言语与容颜。
- 14、言默: 1.议论和沉默。
- 15、言纳: 1.见"言讷"。
- 16、言讷: 1.亦作"言纳"。 2.说话迟钝不流畅。语出《论语.里仁》﹕"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邢昺疏﹕"讷﹐迟钝也﹔敏﹐疾也﹐言君子但欲迟钝于言敏捷于行﹐恶时人行不副言也。"
- 17、言念:想念。言﹐助词。
- 18、言巧: 1.说话的技巧。指口才。 2.言语巧妙。
- 19、言禽: 1.会模仿人说话的鸟。指鹦鹉之类。
- 20、言诠:谓以言语解说。 引申指语言的迹象。
- 21、言泉: 1.如泉水般涌出的话语。
- 22、言筌:言语的迹象。
- 23、言瑞: 1.守信之言。语出《左传.襄公九年》﹕"信者﹐言之瑞也。"
- 24、言甚:言甚详明 yánshènxiángmíng[explain in detail;go enter into details;be given in detail] 论述很详尽明了
- 25、言誓: 1.盟誓。 2.哲言。指古圣贤教诲。誓﹐通"哲"
- 26、言枢: 1.言语的枢机。
- 27、言爽: 1.说话不守信用。
- 28、言肆: 1.谓说话的声音失常。
- 29、言讼: 1.诉讼。
- 30、言吐: 1.言谈。
- 31、言晤: 1.晤面交谈。
- 32、言旋: 1.回还。言﹐语首助词。
- 33、言宣:语言显露。 表达﹐表白。
- 34、言谑: 1.谈笑戏谑。
- 35、言宴:言谈说笑﹐谈笑欢乐。
- 36、言扬:举荐。
- 37、言议: 1.议论﹔言论。
- 38、言咏: 1.言谈吟咏。
- 39、言喻:用言辞来说明。
- 40、言語: 言语yányǔ (1) 说出来的话;说出来的一个词 英 spoken language;speech 言语yányu (1) 说话 例 与人罕言语。——明·魏禧《大铁椎传》 例 市人之言语。——唐·杜牧《阿房宫赋》 英 speech;answer;speak;talk
- 41、言愿: 1.谓言辞谨厚。
- 42、言展: 1.犹申述。
- 43、言者:指谏官。
- 44、言旨:语意。
- 45、言智: 1.言语的才智。
- 46、言职: 1.言官的职务。
- 47、言致: 1.言语的情趣。
- 48、言状: 1.所述情状。 2.用语言来形容或描绘。
- 49、言句: 1.言语。 2.字句。
- 50、言噱: 1.犹谈笑。
- 51、言提: 1.揪着他耳朵。谓恳切地教诲。言﹐助词。
- 52、言约:言语之约﹐口头的约定。
- 53、言纶: 1.指诏书。
- 54、言责: 言责yánzé (1) 指君主时代臣下对君主进谏的责任 英 responsibility (2) 指对自己的言论所负的责任 英 responsible for one’s words
- 55、言脉: 1.谓诊脉以治病。 2.犹言路。指向朝廷提出批评或建议的途径。
- 56、言鲭:意思是说话有味。
- 57、言谈: 言谈yántán (1)谈话;谈论 例 言谈大有缘。——《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英 way one speaks or what he says
- 58、言辞: 言辞yáncí (1) 说话所用的词句 英 one’s words;what one says (2) 话语 例 与为言辞。——唐·柳宗元《柳河东集》 英 word
- 59、言行: 言行yán-xíng (1) 一个人的语言和行动 例 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英 words and deeds;opinion expressed and action taken
- 60、言语:[ yán yǔ ] :(名)说的话:他的这番~很能打动人。 [ yán yu ] :说;说话:你走的时候~一声儿。问你话呢,你怎么不~?
- 61、言情: 言情yánqíng (1) 以男女爱情为主题的 例 言情小说 英 describe loving stories (books);romance fiction
- 62、言论: 言论yánlùn (1) 关于政治和一般公共事务的议论 例 提倡言论自由 例 常好言论。——唐·柳宗元《柳河东集》 例 以快言论。——清·刘开《问说》 英 speech;expression of political views;opinion on political views
- 63、言言:指欢言。 高大貌﹔茂盛貌。 用言语表达。句句。
- 64、言燕:言谈和宴饮。
- 65、言意: 1.言语和意旨。 2.说明意思。
- 66、言音: 1.说话的声音。 2.指鸣声。
- 67、言色: 1.言语和脸色。
- 68、言声: 1.作声﹔吭声。
- 69、言使: 1.信使﹐使者。
- 70、言事: 1.古代专指向君王进谏或议论政事。 2.今亦指向政府进言或议论国家大事。 3.诉说或陈述事情。 4.谓记言与记事。 5.指公文。
- 71、言数: 1.言语表达的教理。 2.字数。
- 72、言说:谈论﹔说话。 指宣讲佛教的故事和理论。言辞﹔言论。
- 73、言丝: 1.指诏书。语出《礼记.缁衣》﹕"王言如丝﹐其出如纶﹔王言如纶﹐其出如綍。"
- 74、言文: 1.谓解释法律文字。 2.言语和文字。 3.专指书面语言。
- 75、言问: 1.讯问。
- 76、言下: 1.说话的时候。 2.一言之下﹔顿时。
- 77、言戏: 1.犹言谑。
- 78、言象: 1.指在言词上留下的迹象。
- 79、言笑: 言笑yánxiào (1) 说笑 例 不苟言笑(不随便说笑,形容人态度庄重) 英 talk and laugh;talk cheerfully
- 80、言信:说到必做到的信用。
- 81、言心: 1.倾吐心意。 2.言语和思想。
- 82、言鸟: 1.能模仿人语的鸟。
- 83、言气: 1.言辞声气。 2.说话生气。指争吵。
- 84、言破: 1.说穿。
- 85、言容: 1.说话时的神情。 2.言语与容貌。
- 86、言地: 1.言官的职位。
- 87、言章: 1.弹劾官员的奏章。
- 88、言面: 1.晤谈﹐见面交谈。 2.犹辞色。
- 89、言明: 1.讲明。
- 90、言服: 1.谓以言服人。
- 91、言告:1.上位者告諭下位者。《易經•姤卦•象曰》:“天下有風,姤,后以施命誥四方。” 2.文體名。古代用來告誡他人的文字,後成為君王諭令臣下的專用文體 :“康誥”、“洛誥”、“酒誥”。
- 92、言功: 1.谓陈述功绩。
- 93、言观: 1.看。言﹐助词。
- 94、言官: 言官yánguān (1) 谏官 例 被言官听劾,拿送法司究问。——《警世通言》 英 imperial censors
- 95、言归: 1.回归。言﹐助词。《诗.周南.葛覃》﹕"言告师氏﹐言告言归。"一说为我归。毛传﹕"言﹐我也。" 2.《诗.周南.葛覃》有"言告言归"之句﹐因以"言归"指《诗.葛覃》篇。
- 96、言话: 1.说话﹔谈话。
- 97、言和: 言和yánhé (1) 讲和 英 kiss and be friends;come together again
- 98、言欢: 言欢yánhuān (1) 欢快地交谈 例 握手言欢 英 talk cheerfully
- 99、言金: 1.《史记.吕不韦列传》﹕"吕不韦乃使其客人人着所闻﹐集论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二十余万言﹐以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号曰《吕氏春秋》。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后以"言金"指言辞贵重如金。
- 100、言教: 言教yánjiào (1)教训;说教 例 言教不如身教 英 precept
言中间的词语
更多>>- 1、八言诗:每句八字的古体诗。
- 2、多言癖: 多言癖duōyánpì (1) 反常的健谈 英 logomania
- 3、二言诗: 指两字一韵的诗。
- 4、敢言之:古时下属对上言事时的套语。
- 5、换言之: 换言之huànyánzhī (1) 调换一句话说 英 in another word
- 6、五言絶:诗体之一。始于南朝齐梁,至唐始定型。每首四句,每句五字。二﹑四句押韵,可押平韵或仄韵。
- 7、六言诗: 每句六字的古体诗。相传始于西汉·谷永,一说东方朔已有“六言”诗。皆不传。今所见以汉末孔融的六言诗为最早。至唐六言诗有古体、律体之分。六言诗体以格调苍劲、浑朴为佳,但不甚流行。参阅明·徐师曾《文体明辨•六言诗》、清·赵翼《陔余丛考•六言诗》。
- 8、七言律: 见“七言律诗 ”。
- 9、五言律: 见“五言律诗 ”。
- 10、纳言士:新莽时所置尚书属官。
- 11、能言鸟:即鹦鹉。或以为即秦吉了。
- 12、泼言语:犹下流话。
- 13、七言诗: 七言诗qīyánshī (1) 每句七个字的旧体诗,有七言古诗、七言律诗和七言绝句 英 a poem with seven characters to a line
- 14、发言权:说话或发表意见的权利。
- 15、羣言堂:1.亦作“群言堂”。
- 16、申言者: 如泉涌出。
- 17、三言诗: 旧诗体的一种。以三字为句,故名。
- 18、三言式: 一种新兴的提炼词语的方式。
- 19、忘言交: 1.不须凭借语言而心意相通的知交。
- 20、闲言语: 1.亦作"闲言语"。 2.空话;谎话。
- 21、玄言诗: 指魏晋时一些清谈家用老庄言词写成的诗。
- 22、能言鸭: 1.唐陆龟蒙故事。比喻文人囊中虽无所有﹐但其才智足以惊人。
- 23、发言人: 代表某一政权机关或组织发表意见的人:外交部~。
- 24、寓言文: 是带有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
- 25、杂言诗: 1.古体诗的一种。最初出于乐府。每句字数不等﹐长短句间杂﹐无一定标准﹐用韵也较自由。后人多有仿作。
- 26、诸言体: 诸言体又叫诸意体、诸语体。
- 27、真言宗:日本密宗的通称。因重视念诵真言﹐故名。公元814年﹐日僧空海来唐学法﹐密宗传入日本﹐成立了真言宗。
- 28、万言书: 封建官吏呈送给帝王的长篇奏章。 泛指长篇的书面意见。
- 29、能言家:指好为议论者。
- 30、代言人: 代言人dàiyánrén (1) 为一定的个人或社会集团、社会组织的利益说话的人 英 spokesman;mouthpiece
- 31、群言堂: 群言堂qúnyántáng (1) 能发扬民主作风,让人讲话,倾听群众意见的场所 例 我们这里是群言堂,不搞一言堂,有意见尽管提嘛 英 let all pegole have their say;rule by the voice of the many
- 32、七言体:即七言诗。
- 33、四言诗: 四言诗sìyánshī (1) 每句四个字的古体诗,汉代以前通行 英 the poem each line of which consists of four words
- 34、诗言志: 词语解释⒈ 用诗来表达自己的意向和决心。
- 35、语言美:语言美,亦称“言语美”。
- 36、语言学: 语言学yǔyánxué (1) 对文学的研究,包括或可能包括语法、评论、文学史、语言史、文学体系及任何与文学有关或与使用于文学的语言有关的内容 英 philology;linguistics
- 37、一言诗: 古诗中的一字句。
- 38、一言堂: 一言堂yīyántáng (1) 旧时某些商店吹嘘自己的商品不二价,自称一言堂。现在则用来比喻作风不民主,由一个人说了算数,别人的意见一概不听 英 practice of what one person says counts
- 39、五言诗: 五言诗wǔyánshī (1) 包括五言古诗,五言律诗与五言绝句,特点为每句五个字 英 a poem with five characters to a line
- 40、文言文: 文言文wényánwén (1) 用文言写的文章 英 classical style of writing
- 41、文言文: 文言文wényánwén (1) 用文言写的文章 英 classical style of writing
- 42、五言绝: 见“五言绝句 ”。
- 43、不言传: 没法用话具体地表达出来。
- 44、质言之: 直截了当地说。
- 45、五言城: 谓五言佳作。
- 46、五言古: 见“五言古诗 ”。
- 47、把盏言欢: 一起喝酒谈心聊天、侃大山。
- 48、把酒言欢: 一边喝酒,一边快乐地畅谈。
- 49、一言兴邦: 谓一句话可以兴国。
- 50、一言丧邦: 谓一句话可以亡国。
- 51、位卑言高: 位卑言高wèibēi-yángāo (1) 地位卑下,却想评议朝政军机 例 臣本书生…今将告归,不敢终默,位卑言高,罪当万死,惟陛下裁赦。——《清波杂志》 英 in humble station with high talk
- 52、位卑言轻:人的地位低,言论主张不被人重视。
- 53、悲绝言构: 词 目:悲绝言构 发 音:bēi jué yán gòu 释义:内心。悲痛的感情用文字加以描述。
- 54、杯酒言欢:谓一同饮酒欢会。多指释嫌修好。
- 55、悖言乱辞:胡言乱语。
- 56、鄙言累句:鄙言:浅俗的言辞。指文章的词句浅俗,不精炼。
- 57、淫言诐行: 谓不正当的言行。
- 58、一言蔽之:蔽:掩覆,引申为概括。用一句话来概括
- 59、一言以蔽: 蔽:遮,引申为概括。用一句话来概括。
- 60、币重言甘: 币重言甘bìzhòng-yángān (1) 币:礼物。礼物丰厚,言语动听。多用作贬义 例 币重言甘,古人所畏。——《晋书·王敦传》 英 rich gift and pleasant word
- 61、甘言厚币:甘:甜;币:礼物,金钱。甜蜜的言辞,厚重的礼品
- 62、奴言婢膝: 奴:奴才;颜:面容;婢:侍女;膝:膝盖,借指下跪。指表情和动作奴才相十足。形容卑躬屈膝、谄媚讨好的样子。
- 63、其言必信:说了就一定守信用。
- 64、秕言谬说:错误的言论。
- 65、秕言谬説: 错误的言论。《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论三从》:“秕言谬説,自相矛盾。”
- 66、离言辨白: 1.分析文句﹐辨别文意。
- 67、记丑言辩: 1.谓所记怪异﹐所言辩给。
- 68、能言善辩: 能言善辩néngyán-shànbiàn (1) 具有雄辩的口才和修辞技巧 例 一位能言善辩的学生 英 eloquent, having oratory skills
- 69、能言巧辩:形容能说会道,善于言辩。
- 70、能言舌辩: 能说会道,善于辩论。
- 71、仁言利博: 仁言利博rényán-lìbó (1) 谓仁爱者的话,使人人受益 英 words benefit universal benevolence
- 72、不言而喻: 不言而喻bùyán’éryù (1) 不待释言已可晓悟 例 南北省份距离这么遥远,风物景观相差之大就不言而喻了 英 it goes without saying (2) 意在言外的譬喻,已明白之意 例 事故发生的原因是不言而喻的 英 it is self-evident (3) 自明的,无须解释的 例 不言而喻的责任 英 prima facie
- 73、不苟言笑: 不苟言笑bùgǒuyánxiào (1) 苟:随便。不随便说笑,形容人态度稳重、严肃 例 这位郑伯才君,……向来是个讲宋学的,方领矩步,不苟言笑。——清·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 英 be discreet (serious) in speech and manner
- 74、规言矩步:比喻言行谨慎,合乎法度。
- 75、大言不慙: 大言不慙dà yán bù cán (1) 指吹牛而不知羞愧 例 他就大言不慙,以为吓人地步。——《镜花缘》 英 brag unblushingly;boast with no consciousness of shame
- 76、大言不惭: 大言不惭dàyán-bùcán (1) 指吹牛而不知羞愧 例 他就大言不惭,以为吓人地步。——《镜花缘》 英 brag unblushingly;boast with no consciousness of shame
- 77、察言观色: 察言观色cháyán-guānsè (1) 观察言语脸色来揣摩其心意 英 check what one says against what he does;observe the words and gestures of sb.;watch a person’s every mood
- 78、察言观行: 1.谓考察其言行以知人。
- 79、劖言讪语:亦作'劖言劖语'。 刻薄嘲讽玩笑之言。
- 80、劖言劖语:亦作'劖言劖语'。 刻薄嘲讽玩笑之言。
- 81、谗言佞语:谗言:毁谤或挑拨离间的话。佞语:谄媚奉承的话。指中伤他人和奉承讨好的话。
- 82、谗言三及: 曾参岂是杀人者,谗言三及慈母惊。
- 83、谗言三至: 《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鲁人有与曾参同姓名者杀人﹐人告其母曰‘曾参杀人’﹐其母织自若也。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又一人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投杼下机﹐逾墙而走。夫以曾参之贤与其母信之也﹐三人疑之﹐其母惧焉。”后因以为典实﹐谓谗言多﹐使人惑乱。
- 84、谗言冷语: 不好听的话。谗言,毁谤人的话。
- 85、谗言献媚:中伤他人和奉承讨好的话语。
- 86、昌言无忌:昌言:原指善言,引伸为直言。敢于直言,无所顾忌。
- 87、陈言务去:务:务必。指写作时要去掉旧套,力求创新。
- 88、陈言肤词:陈旧而肤浅的言词。
- 89、陈言老套:陈旧的言词和套数。
- 90、耻言人过:以议论别人的过错为可耻。
- 91、冲言冲语: 1.亦作"冲言冲语"。 2.冲撞﹑冒犯人的话。
- 92、闳言崇议: 1.博大高远的议论。
- 93、虫言鸟迹:上古的语言文字。借指上古时期。
- 94、躁言丑句:丑恶的言辞。躁,通'臊'。
- 95、瞽言刍议: 不识忌讳,谨陈愚管,瞽言刍议,伏待斧钺。《南齐书·刘善明传》 瞽言刍议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盲人和草野平民的言论。
- 96、出言不逊: 出言不逊chūyán-bùxùn (1) 说话鲁莽没礼貌、不顺他人心愿 例 八岁纵笔成文,本郡举他神童,起送至京。因出言不逊,冲突了试官,打落下去。——《喻世明言》 英 speak insolently
- 97、出言无状: 说话傲慢无礼。
- 98、瞽言蒭议:瞽言:不达事理的议论;蒭议:草野之人的议论。水平不够,见解不深的言论。常用作自谦之辞。
- 99、词言义正:词:言词,语言。义:道理。言辞严厉,义理正大。
- 100、出言吐词: 见“出言吐气 ”。
言结尾的词语
更多- 1、安言:谓言谈从容不迫;言辞迂缓。
- 2、敖言: 傲慢的话。
- 3、谤言: 1.怨恨﹑指责的话。 2.造谣中伤的话。
- 4、襃言: 1.褒奖的言词。
- 5、倍言:背弃诺言。倍,通"背"。
- 6、备言:详说。
- 7、悖言: 1.违逆之言。
- 8、本言: 1.原来说。 2.犹言这些言论。
- 9、鄙言: 1.俚俗的言词。 2.谦称自己的言辞。
- 10、避言: 1.谓避世人议论。 2.谓他人以恶相加或口出不逊则走避之。
- 11、弁言: 弁言biànyán (1) 前言;引言。因冠于篇卷的前面,故称弁言 英 preface;foreword
- 12、辨言: 1.巧伪之言﹐美丽动听而奸诈虚伪的言词。辨﹐通"辩"。 2.申辩﹐说辩解的话。辨﹐通"辩"。
- 13、辩言: 1.巧伪之言﹐美丽动听而奸诈虚伪的言词。 2.指巧言。
- 14、冰言:媒人的话。
- 15、秉言: 1.谤言。民间的非议。秉﹐通"谤"。
- 16、察言:审察言论。
- 17、插言: 插言chāyán (1) 别人未说完话从中发言;插嘴 英 chip in
- 18、儳言: 1.谓别人说话未完便插话,打乱别人的话题。 2.饶舌。
- 19、谗言: 谗言chányán (1) 诽谤或挑拨离间的话 例 不可轻信谗言 英 calumny;slanderous talk
- 20、搀言:插嘴。
- 21、倡言: 倡言chàngyán (1) 提出倡仪;建议 例 今之否隔,友于同忧,而臣独倡言者,窃不愿于圣世使有不蒙施之物。——《三国志·陈思王植传》 英 propose; initiate (2) 扬言,公开提出来 英 proclaim
- 22、常言: 常言chángyán (1) 习惯上常说的谚语、格言一类的话,如:“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英 common saying
- 23、唱言: 1.倡言;首先建议。 2.扬言;宣扬。 3.高呼。
- 24、昌言: 昌言chāngyán (1) 正当的言词,好话 英 proper words (2) 正直的、无所忌惮的话 英 straight talk
- 25、超言: 1.旷达的言辞。
- 26、陈言:(名)陈旧而内容空洞的言辞:~务去。②(动)陈述言辞:率直~。
- 27、谶言:巫师或方士等以谶术制作的一种隐语或预言。
- 28、尘言:世俗的言论。
- 29、诚言:装出一副诚意样子的话语。 约定的话。真诚的话。
- 30、成言: 订约,成议。 形成完整的论断。
- 31、侈言:夸大不实的言辞。 指夸大其词不切实际地说。 引申谓大言,夸口。犹详述。 犹大讲。
- 32、斥言: 1.谓直言指责过失。 2.明言;指名而言。
- 33、丑言:恶语,难听的话。
- 34、詶言:答言﹔酬答。
- 35、刍言:浅陋的言论;卑贱者的言论。多用为自谦之词。
- 36、楚言: 1.指操楚语。 2.借指操楚语的人。
- 37、淳言:淳朴的言辞。
- 38、词言:文辞。
- 39、辞言: 1.言辞。
- 40、麤言:粗恶的话;粗俗的话。
- 41、窜言: 1.参与议论。
- 42、寸言:犹寥寥数语。
- 43、村言: 1.粗俗的话。
- 44、厝言:进言。
- 45、脞言:犹脞说。
- 46、达言: 1.超脱豁达的言谈。
- 47、搭言: 搭言dāyán (1) 答话 英 answer
- 48、答言: 答言,搭言dāyán ,dāyán (1) 搭话;搭腔 例 一连问了几遍,都没有人答言 英 answer
- 49、代言:1.代君主立言。 2.代替别人表达意见。
- 50、诞言: 1.夸大虚诞的言词。
- 51、訑言: 1.夸大不实之言。
- 52、党言:直言;善言。
- 53、谠言:正直之言﹐直言。
- 54、黨言:直言;善言。
- 55、倒言:反话,假话。
- 56、导言: 导言dǎo yán 1. 英 introduction; 2. 导引双方意见的话。 英 introductory remarks; 3. 书或论文等的为主题、主要部分提供预备性说明或评论的有特色的部分,也叫“引言”
- 57、導言: 导言dǎoyán (1) 书或论文等的为主题、主要部分提供预备性说明或评论的有特色的部分,也叫“引言” (2) 导引双方意见的话
- 58、盗言: 1.犹谗言。 2.窃取他人之言。
- 59、德言: 1.德教;合乎仁德的言论。 2.指妇德,妇言。参见"德言容功"。
- 60、抵言:谎言。
- 61、典言: 1.法言﹐合于礼法的言辞。 2.典雅有据的言辞。
- 62、鼎言:〈书〉有分量的言论。
- 63、独言: 一人自言。 犹只说。
- 64、蠹言:害人的言辞。
- 65、斷言: 断言duànyán (1) 十分肯定地说 例 断言这样的作法会使肉在煮时收缩 英 assert categorically;affirm (2) ;也指十分肯定地说出的话
- 66、端言: 1.正言;直言。
- 67、短言: 1.汉代注家譬况字音短促的用语。 2.犹琐言,琐语。
- 68、对言: 1.训诂学上指意义相反或关联的词句相对成文。 2.指将两种不同的概念对举称说。
- 69、多言:犹言好讲闲话;多说。犹常说。
- 70、讹言: 讹言éyán (1) 传布的流言;假话 例 如此讹言,根据何在 英 rumor
- 71、恩言: 1.指帝王加恩的谕旨。
- 72、迩言: 迩言ěryán (1) 浅近的话或左右亲信的话 例 以大知而察及迩言。——清·刘开《问说》 例 维迩言是听,维迩言是争。——《诗·小雅·小旻》 英 shallow words
- 73、贰言:异议。
- 74、耳言: 1.犹耳语。
- 75、发言: 发言fāyán (1) 发表的意见 例 煽动性的口头发言 英 statement
- 76、法言: 1.合乎礼法的言论。 2.犹格言。 3.指释﹑道之经论。
- 77、反言: 1.谓言语与汉语不同。 2.违反常体的文句。 3.指反问语气的语句。
- 78、犯言: 言语互相抵触,争论。
- 79、烦言: 〈书〉①气愤或不满的话:啧有~ㄧ心无结怨,口无~。②烦琐的话:~碎辞。也作繁言。
- 80、梵言:即梵文。
- 81、方言: 方言fāngyán (1) 一种语言中跟标准语有区别,主要用在口语上或口头上的地区性或区域性的语言变体 英 dialect
- 82、放言: 谓不谈世事。 放纵其言,不受拘束。
- 83、诽言:诽语。
- 84、费言:多馀的话。
- 85、忿言:忿怒的话;怨恨的话。
- 86、附言: 附言fùyán (1) 在已完成作品(如一封信、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而附加的一个或一系列注释,通常表示一个事后的想法或附加的资料 英 postscript(P.S.)
- 87、郛言:不切实际的大话。
- 88、妇言: 1.旧时指妇女的言辞。为妇女四德之一。 2.后妃﹑妻妾之言。
- 89、浮言:无根据的话。 浮华不实的言论。空乏不切实际的语言。 表面的应酬话。
- 90、复言:谓实践诺言。 再发表意见。
- 91、负言:背弃约言。
- 92、肤言:肤浅之言。
- 93、敢言: 敢于进直言。 冒昧陈述。
- 94、感言: 表达感想的话:建厂三十五周年~。
- 95、甘言:口闭。
- 96、告言: 1.揭露;告发。
- 97、格言: 格言géyán (1) 含有教育意义可为准则的字句 英 motto and maxim;adage;apothegm
- 98、膈言: 1.犹言肺腑之言。
- 99、鲠言: 1.坚决直率地言说,直言。 2.坚决直率的言论,刚直的言论。
- 100、工言:巧言,花言巧语。
- 拼音yán
- 注音ㄧㄢˊ
- 笔划7
- 繁体言
- 五笔YYYY
- 五行木
基本释义
动词(1) (指事。甲骨文字形,下面是“舌”字,下面一横表示言从舌出。“言”是张口伸舌讲话的象形。从“言”的字与说话或道德有关。本义:说,说话)(2) 同本义直言曰言,论难曰语。——《说文》志以发言。——《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志以定言。——《左传·昭公九年》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国语·周语上》言,心声也。——《法言·问神》言,口之利也。——《墨子经》言者所以在意。——《庄子·外物》具言所闻。——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趋机而言。——《后汉书·列女传》言于李??。——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言讫不见。——明· 魏禧《大铁椎传》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3) 又如:言绝(言罢;说完);言言(直言);言不尽意(言语无法把所有的心意全部表达出来);言戏(说话轻浮不庄重);言人人殊(人各一词,所言各异);言笑自若(谈笑自得的样子);言之无文(说话没有文采条理);言方行圆(即言行不一);言信(说到做到的信用);言爽(说话不守信用);言不顾行(言行不一);言欢(说笑)(4) 议论,谈论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5) 又如:言路(谏官的职务);言事(在君主时代,臣民与天子、国君议论政事);言文(谈论文辞);言默(议论和沉默);言状(所述情状)(6) 记载雁荡山…自古图牒,未尝有言者。—— 宋· 沈括《梦溪笔谈》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宋· 苏轼《石钟山记》(7) 又如:言行录(录记叙述一人或多人的嘉言美行的书)(8) 问臣意言王曰:“才人女子竖何能?”——《史记》。 王引之述闻:“言王,问王也。”(9) 又如:言问(讯问)(10) 告知;告诉其顺之,然后言其丧筭。——《礼记》。郑玄注:“言,语也。”(11) 又如:言讽(用委婉的语言示告)(12) 陈述;叙述臣愿悉言听闻,唯大王裁其罪。——《韩非子》(13) 又如:言功(陈述功绩)(14) 解释引文、词语或某种现象的发端词,相当于“就是说”或“意思是”《诗》云:“既醉以酒,既饱以德。”言饱乎仁义也。——《孟子》(15) 说明言其利害(说明合从的好处和不合从的害处。其,指示代词,代合从,它的)。——《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名词(1) 话,言语,口语。又特指怨言、谤言父母之言。——《诗·郑风·将仲子》又诸兄之言。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国语·周语上》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唐· 白居易《琵琶行》序王如其言。—— 晋· 干宝《搜神记》未尝有言。——明· 刘基《卖柑者言》思其言。是何言。——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2) 又如:言能践行(说到做到);言语高低(指说话没分寸,冲撞别人);言差语错(言语冲撞或口舌之争);言言善果(多说劝人行善的话,必有好处);言同勒石(喻指说的话深刻而珍贵,如同刻石);言词(用语言表达的词汇或词句);言不尽意(言语无法把所有的心意全部表达出来);言不愿行(言语和行为不相符合);言语妙天下(言语精妙,天下没有人比得上);言听谋决(说的话听从照办);言废(说的话不被采纳);言简义丰(语言简练,含意丰富);言与心违(言语与心意相违背);言智(言语的才智);言无伦次(言语杂乱无章)(3) 言论;见解;意见如何昊天?辟言不信。——《诗·小雅·雨无止》言无二贵,法无两适,故言行而不轨于法令者必禁。——《韩非子》(4) 又如:言扬行举(根据德行和声名来选择人才);言金(珍贵的言论);言之成理(言论能自成系统而有文理);言中无物(言论空洞而无实际内容)(5) 言辞;辞令;辞章无乃非盟载之言,以阙君德;而执事不利焉。——《左传》(6) 又如:言外(言辞本身以外的意思);言使(使者。使者主要在传达言辞,故称言使);言泉(言辞滔滔不绝,如泉水般涌出。比喻口辩敏捷,言语通畅);言多必失(言辞过多,必定发生差错)(7) 政令;号令有不祭则修意,有不祀则修言。——《国语·周语》。韦昭注:“言,号令也。”(8) 又如:言语(命令;指示);言文(法律条文);言文刻深(法律条文严峻刻薄);言出法随(命令一下达,就依法考核、赏罚)(9) 誓言;盟辞;约言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楚辞》史载笔,士载言。——《礼记》。郑玄注:“言,谓会同盟要之辞。”(10) 又如:言约(口头言语为约定);言瑞(信言)(11) 建议;主意;计策我言为服,勿以为笑。——《诗·大雅》(12) 又如:言责(进言的职责)(13) 学说;主张“杨朱、 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 杨则归 墨。”——《孟子》(14) 言语或文章中的字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唐· 白居易《琵琶行》序(15) 又如:五言诗;七言诗(16) 口语或文章中的句子《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我岂有所失哉?——《史记》(17) 又如:一言为定;片言九鼎(18) 著作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汉· 贾谊《过秦论》(19) 又如:言对(文体的一种)(20) 姓助词无义,用于句中或句首,作语气助词静言思之。——《诗·邶风·柏舟》既盟之后,言归于好。——《左传》 [查看更多]
Y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