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事
拼音:yán shì
注音:一ㄢˊ ㄕˋ

言事的意思

词语解释:

1.古代专指向君王进谏或议论政事。 2.今亦指向政府进言或议论国家大事。 3.诉说或陈述事情。 4.谓记言与记事。 5.指公文。

引证解释:

⒈ 古代专指向君王进谏或议论政事。

《荀子·大略》:“孟子三见宣王,不言事。”
唐韩愈《送王秀才序》:“建中初,天子嗣位,有意贞观、开元之丕绩,在廷之臣争言事。”
明归有光《题<太仆寺志>后》:“怀东顾先生 ……以言事忤旨,安置保安。”

⒉ 今亦指向政府进言或议论国家大事。

毛泽东《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一:“他上书言事,有信一封。”

⒊ 诉说或陈述事情。

《史记·平準书》:“使问曰:‘家岂有寃,欲言事乎?’”
唐柳宗元《与史官韩愈致<段秀实太尉逸事>书》:“今所趋走州刺史崔公,时赐言事,又具得太尉实迹,参校备具。”

⒋ 谓记言与记事。

南朝齐王融《永明九年策秀才文》之一:“虽言事必史,而象闕未箴。”
唐柳宗元《柳宗直<西汉文类>序》:“左右史混久矣,言事驳乱,《尚书》、《春秋》之旨不立。”
集注引孙汝听曰:“《礼记·玉藻》:‘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事,即动也。”
又引童宗说曰:“《书》以纪言,《春秋》以纪事。”

⒌ 指公文。

《隋书·百官志上》:“诸王公侯国官,皆称臣……其公文曰言事。”

网络解释:

言事

  • 言事,汉语词汇。
  • 拼音:yán shì
  • 释义:1、古代专指向君王进谏或议论政事。2、今亦指向政府进言或议论国家大事。3、诉说或陈述事情。4、谓记言与记事。 5、指公文。
  • 字义分解

    • 拼音yán
    • 注音ㄧㄢˊ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YYYY
    • 五行

    (1)(名)话:~语|语~|格~。

    (2)(动)说:~之有理|畅所欲~。

    (3)(量)汉语的一个字叫一言:五~诗。

    (4)姓。

    • 拼音shì
    • 注音ㄕˋ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GKVH
    • 五行

    [ shì ]

    1.  自然界和社会中的现象和活动:事情。事件。事业。

    2.  变故:事故(出于某种原因而发生的不幸事情,如工作中的死伤等)。事端。

    3.  职业:谋事(指找职业)。

    4.  关系和责任:你走吧,没你的事了。

    5.  办法:光着急也不是事儿,还得另找出路。

    6.  做,治:不事生产。无所事事。

    7.  服侍:事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