谪开头的词语

更多
  • 1、谪贬:古代官吏因罪被降职并调至边远之地。
  • 2、谪斥:贬斥。
  • 3、谪黜:降职贬退。
  • 4、谪窜:贬谪放逐。
  • 5、谪堕:犹谪降。
  • 6、谪罚: 1.亦作"谪罚"。 2.惩罚﹐处罚。
  • 7、谪宦:1.官吏获罪降职。 2.被降职的官吏。
  • 8、谪咎: 1.亦作"谪咎"。 2.灾祸。
  • 9、谪骂:责骂。
  • 10、谪配:贬谪发配。
  • 11、谪谴: 1.亦作"谪谴"。 2.谴责。
  • 12、谪遣:因罪而被遣送。
  • 13、谪屈:犹贬降。
  • 14、谪戍: 谪戍zhéshù (1) 封建时代将有罪的人派到远方防守叫谪戍。谪,贬谪。戍,防守 英 be exile for penal servitude
  • 15、谪徙:因罪而被罚迁徙。
  • 16、谪限:古代迷信认为神仙因罪谪降人间有一定期限﹐谓之"谪限"。期限一满﹔即可重返仙界。
  • 17、谪掾:古代被贬谪流放的属官。
  • 18、谪仙:1.受了处罚,降到人间的神仙。古人用以称誉才学优异的人。后专指李白。2.借指被谪降的官吏。 3.称人才情高超,清越脱俗,有如自天上被谪居人世的仙人。
  • 19、谪居: 谪居zhéjū (1) 贬谪后住在某地 例 谪居黄州 英 live after official exile
  • 20、谪卒: 1.亦作"谪卒"。 2.古代指因罪而被遣送戍边的士卒。
  • 21、谪降: 1.古代官吏被降职并调至边远之地。 2.迷信说法﹐谓仙人获罪而贬降﹑托生人世。
  • 22、谪归:因罪革职回乡。
  • 23、谪守:贬官后驻守于某地。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 24、谪官: 1.贬官另任新职。 2.被贬降的官吏。
  • 25、谪迁: 谪迁zhéqiān (1) 谪降而迁徒到边地 英 transfer to a remote area after official exile
  • 26、谪吏:因罪而被贬谪的官吏。
  • 27、谪治:惩罚。
  • 28、谪放:贬谪流放。
  • 29、谪客:被贬谪流放而寄居他乡的人。
  • 30、谪逐:贬谪放逐。
  • 31、谪坠:犹谪降。
  • 32、谪民: 1.亦作"谪民"。 2.指有罪受罚之民。
  • 33、谪落:指神仙因罪过被贬落人世。
  • 34、谪藉:亦作'谪藉'。古代登记谪降者的册籍。亦借指谪降者的行列。
  • 35、谪调:指古代官吏的贬谪与选调。
  • 36、谪过:因罪过而被贬谪。
  • 37、谪见:古代迷信认为异常的天象是上天对人的谴责﹐出现灾变的征候谓之"谪见"。
  • 38、谪所:被贬谪后所居之处。
  • 39、谪外:古代官吏贬谪流放。
  • 40、谪运:谓因罪被罚而任转运之役。
  • 41、谪置:因罪而徙置。
  • 42、谪命:谪官的命令。
  • 43、谪籍:亦作'谪藉'。古代登记谪降者的册籍。亦借指谪降者的行列。
  • 44、谪弃:犹谪置。
  • 45、谪校:被贬谪的军校。
  • 46、谪发: 1.亦作"谪发"。 2.责过罚恶。 3.贬谪并发配。 4.指因罪而远戍的人。
  • 47、谪臣:古代指被贬谪流放的大臣。
  • 48、谪仙怨:词牌名。本为唐玄宗于入蜀途中所制笛曲。唐刘长卿始依调作词。

谪结尾的词语

更多
  • 1、贬谪: 贬谪biǎnzhé (1) 官吏降职并调往远方就任 英 relegation
  • 2、播谪:降职远迁。
  • 3、逋谪:指流配谪放。
  • 4、蚩谪:嗤笑谴责。蚩﹐通"嗤"。
  • 5、黜谪:贬谪。
  • 6、窜谪:贬官放逐。
  • 7、祸谪: 1.犹祸适。
  • 8、讥谪:讥议指摘。
  • 9、交谪: 交谪jiāozhé (1) 互相埋怨 例 与妻卧牛衣中,交谪不堪。——《聊斋志异·王成》 英 blame one another
  • 10、咎谪:谓政有缺失,天示变异以警戒。谪,变异。
  • 11、沮谪:毁伤,贬谪。
  • 12、科谪: 1.亦作"科适"。 2.谓依法贬谪﹐流徙戍边。亦指贬谪戍边的罪人。
  • 13、沦谪:被贬斥;沦落。
  • 14、冥谪:谓阴间的责罚。
  • 15、谴谪:1.官吏因犯罪而遭贬谪。 2.责备。
  • 16、迁谪: 迁谪qiānzhé (1) 贬官 例 始觉有迁谪意。——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诗》 英 demote;relegate;dismiss from office
  • 17、遣谪:犹贬谪。
  • 18、袒谪:露出皮肉挨打。
  • 19、讨谪: 1.谓寻究其过失而谴责之。
  • 20、徒谪: 1.犹徒流。处以徒刑或流刑。 2.指被处徒﹑流刑的罪犯。
  • 21、瑕谪: 1.亦作"瑕谪"。亦作"瑕谪"。 2.玉上的斑痕。比喻人的缺点﹑过错。
  • 22、刑谪: 1.亦作"刑谪"。 2.刑罚。
  • 23、训谪: 1.犹训罚。
  • 24、迂谪:贬官。
  • 25、百谪: 1.亦作"百适"。 2.百次谴责。古时官吏受百次谴责即被免职。
  • 26、参谪:弹劾贬谪。
  • 27、发谪: 1.举发;谴责。
  • 28、过谪: 1.亦作"过适"。 2.责备;怪罪。
  • 29、诘谪:审讯和罚罪。
  • 30、降谪:贬谪。旧指官吏降职并被贬往远离京城的地方。
  • 31、流谪: 古代把官吏调到边远地方降职使用。
  • 32、外谪:由京师贬谪外省或边远地区。
  • 33、小谪:指神仙谪降(尘世)。
  • 34、阴谪: 1.犹冥谴。
  • 35、远谪:贬到边远的地方。
  • 36、指谪: 见“指摘 ”。
  • 37、诛谪:诛戮责罚。
  • 38、罪谪:古代官吏因罪降调或流放。
  • 39、坐谪:获罪被贬。
  • 40、七科谪: 见“七科适 ”。
  • 41、室人交谪:家里人都责备。
组词大全为您提供谪组词,谪的组词,谪字怎么组词,谪字能组哪些词语,找到用谪字组词的组词,其中谪字在开头的组词有48个,谪字在中间的组词有0个,谪字在结尾的组词有41个。
  • 拼音zhé
  • 注音ㄓㄜˊ
  • 笔划13
  • 繁体
  • 五笔YUMD
  • 五行

基本释义

动词(1) (形声。从言,啻(chì)声。本义:有意指摘,责备)(2) 同本义谪,罚也。——《说文》罚罪者曰谪。——《通俗文》国子谪我。——《左传·成公十七年》则自取谪于日月之灾。——《左传·昭公七年》善言无瑕谪。——《老子》穷年不相谪发。——《列子·力命》公会齐侯于 泺,遂及 文姜如 齐。 齐侯通焉。公谪之。——《左传·桓公十八年》室人交遍谪我。——《诗·邶风·北门》(3) 又如:谪疑(指摘怀疑);谪我(谴责我);谪骂(责骂);谪谴(谴责);众口交谪(4) 降职并外放谊既以谪去,意不自得。——《汉书·贾谊传》谪守巴陵郡。—— 范仲淹《岳阳楼记》只因劝酒蟠桃会,误犯天条谪翠微。——《封神演义》(5) 又如:谪降(降级下放到边远地方);谪发(发配边疆);谪官(谪宦。谪吏。被贬降的官吏)名词(1) 被罚戍边的罪人徙谪实之初县。——《史记·秦始皇本纪》(2) 缺点;过失善言无瑕谪。——《老子》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