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开头的词语

更多
  • 1、鹅包:鹅额部的肉瘤。泛指突起之物。
  • 2、鹅抱:草名。附石而生,作蔓,叶似大豆,其根形似莱菔。可入药。参阅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七.鹅抱》。
  • 3、鹅鞴:用鹅毛制成的车絥。
  • 4、鹅鼻:山谷名。在浙江秦望山。
  • 5、鹅步:缓慢而斯文的步态。
  • 6、鹅肠:草名。繁缕的别称。
  • 7、鹅陈:战阵名。亦指列阵参战。
  • 8、鹅城:地名。广东惠州的别称。
  • 9、鹅池: 1.相传为晋王羲之养鹅处。在浙江绍兴戒珠寺前。寺即羲之旧宅。 2.《旧唐书.李愬传》:"自张柴行七十里,比至悬瓠城,夜半,雪愈甚。近城有鹅鸭池,訴令惊击之,以杂其声。"后以"鹅池"为掩袭的典实。
  • 10、鹅雏:小鹅。毛色浅黄。借指酒的颜色。
  • 11、鹅毳:鹅绒;鹅毛。
  • 12、鹅黄: 鹅黄éhuáng (1) 指淡黄色 英 bright orange
  • 13、鹅口:即鹅口疮。病名。系指满口皆生白斑雪片,咽间叠肿,舌上有白屑如米的病证。
  • 14、鹅梨:亦作'鹅梨'。梨之一种。皮薄多浆,香味浓郁。
  • 15、鹅雁: 1.亦作"鹅雁"。 2.指鹅。 3.形容呼喊之声纷乱嘈杂。 4.天鹅。
  • 16、鹅翎: 1.亦作"鹅翎"。 2.鹅的羽毛,色白。 3.比喻洁白的手腕。
  • 17、鹅帽: 1.亦作"鹅帽"。 2.鹅羽为饰的帽子。
  • 18、鹅车:亦作'鹅车'。攻城用的战车。
  • 19、鹅管:指鹅管石。即石钟乳。指笙。因笙上之管状如鹅毛管,故称。
  • 20、鹅阙:一种拌制的食品。
  • 21、鹅珍:鹅珠。
  • 22、鹅颈:农具。即鹤嘴锄。
  • 23、鹅经: 1.指王羲之为换鹅所写的《道德经》。 2.《黄庭经》的别称。
  • 24、鹅绢: 1.亦作"鹅绢"。 2.见"鹅溪绢"。
  • 25、鹅眼:古代一种劣质的钱。
  • 26、鹅目:钱币名。
  • 27、鹅湖:亦作'鹅湖'。 山名。亦为书院名。江西省铅山县北荷湖山,有湖,多生荷。晋末有龚氏者,畜鹅于此,因名鹅湖山。宋淳熙二年朱熹与吕祖谦﹑陆九渊兄弟讲学鹅湖寺,后人立为四贤堂。淳佑中赐额'文宗书院',明正德中徙于山巅,改名'鹅湖书院'。指宋淳熙二年朱熹与陆九渊在鹅湖寺的辩论。
  • 28、鹅儿: 1.雏鹅。 2.指鹅黄酒。 3.鹅黄色。
  • 29、鹅鹳: 1.亦作"鹅鹳"。 2.《左传.昭公二十一年》:"丙戌,与华氏战于赭丘。郑翩愿为鹳,其御愿为鹅。"杜预注:"鹳﹑鹅皆陈名。"后即以"鹅鹳"并举指军阵。 3.水鸟天鹅与鹳鸟。
  • 30、鹅笙: 1.亦作"鹅笙"。 2.鹅管笙。
  • 31、鹅笼: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载:阳羡许彦负鹅笼而行,遇一书生以脚痛求寄笼中。至一树下,书生出,从口中吐出器具肴馔,与彦共饮,并吐一女子共坐。书生醉卧,女子吐一男子。女子卧,男子复吐一女子共酌。书生欲觉,女子又吐锦帐遮掩书生,即入内共眠。男子另吐一女子酌戏。后次第各吞所吐,书生以铜盘一赠彦而去。情节乃据《旧杂譬喻经》改头换面而成。后用作幻中生幻,变化无常之典。
  • 32、鹅胰:鹅蛋形肥皂。
  • 33、鹅研:鹅状的砚台。
  • 34、鹅鴈: 见“鹅雁 ”。
  • 35、鹅炙:烤鹅;烧鹅。 悦又不答, 毅常衔之。 毅显贵后,对悦报复, 悦忿惧而死。
  • 36、鹅头: 1.指痴人。 2.病名。指脚背丰隆。
  • 37、鹅酒: 1.鹅和酒。旧时常用作馈赠品。 2.为旧俗婚礼纳币时所用的礼物,鹅代替古礼用的雁。
  • 38、鹅罽:鹅毛织品。
  • 39、鹅帖: 世传为王羲之之子王献之手笔,实为南朝宋以后好事者傅会王羲之写《道德经》换鹅事所伪造。
  • 40、鹅王:佛教称佛有三十二相,其一为"鹅王"。其手指﹑足指之间﹐有缦网似鹅之足,故名。
  • 41、鹅绒: 鹅绒éróng (1) 鹅的绒毛,细软,能保温,可以絮被褥等 英 goose down
  • 42、鹅群: 1.成群的鹅。特指晋王羲之书《道德经》所换之群鹅。典出《晋书.王羲之传》:"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羲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赠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 2.即鹅群帖。
  • 43、鹅子:亦作'鹅子'。鹅蛋。 雏鹅;小鹅。
  • 44、鹅珠: 1.亦作"鹅珠"。 2.据《大庄严论经》卷十一记载:昔有一和尚,乞食至穿珠家门口,珠师停止穿珠,为和尚入内取食。其时一鹅来,吞其珠,珠师持食来而不见珠,疑和尚而责之。和尚恐珠师杀鹅取珠,说偈讽之。珠师不听,遂缚和尚而拷打,和尚耳眼口鼻尽出血,这时鹅来食血,珠师怒,打杀鹅。和尚至此才说明真相,珠师开鹅腹而见珠,乃大哭,对和尚说:"汝护鹅命不惜于身,使我造此非法之事。"后以"鹅珠"作舍身护戒之典。
  • 45、鹅掌:鹅的脚掌。为菜肴珍品。
  • 46、鹅行:形容步态迟缓而斯文。
  • 47、鹅素:鹅溪绢。借指书信。
  • 48、鹅肪: 1.亦作"鹅肪"。 2.鹅脂。亦形容白润。
  • 49、鹅氄:小鹅的绒毛。
  • 50、鹅溪:水名。 地名。在四川省盐亭县西北,以产绢著名。见'鹅溪绢'。
  • 51、鹅栏: 1.亦作"鹅栏"。 2.饲养鹅的圈。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忿狷》﹕"桓南郡小儿时﹐与诸从兄弟各养鹅共斗。南郡鹅每不如﹐甚以为忿。乃夜往鹅栏闲﹐取诸兄弟鹅悉杀之。"后用以为典。 3.古桥名。在苏州阊门。
  • 52、鹅鸭: 1.鹅与鸭。皆水禽。 2.形容声音嘈杂,像鹅﹑鸭鸣叫一样。
  • 53、鹅毛: 鹅毛émáo (1) 鹅的绒毛。比喻轻微的礼物,也比喻大的雪片 例 千里送鹅毛 例 鹅毛雪 英 goose feather
  • 54、鹅羣: 1.亦作"鹅羣"。 2.指鹅。 3.形容呼喊之声纷乱嘈杂。 4.天鹅。
  • 55、鹅管冰:鹅管石。
  • 56、鹅掌菜: 1.亦作"鹅掌菜"。 2.即昆布。一种藻类,形似鹅掌,故名。
  • 57、鹅儿肠:草名。繁缕的别称。
  • 58、鹅雏酒:酒名。
  • 59、鹅口疮: 鹅口疮ékǒuchuāng (1) 上消化道的一种霉菌病,其特点为口腔内白色斑块形成,斑块常并合成一假膜,尤发生于衰弱的儿童、成人或鸟类,系由白假丝酵母( Candida albicans )所引起 英 thrush
  • 60、鹅蛋石:鹅卵石。
  • 61、鹅蛋脸: 鹅蛋脸édànliǎn (1) 脸的上部稍圆,下部略尖,形似鹅蛋 英 oval face;shape of ones face like egg
  • 62、鹅膏蕈:一种香菌。
  • 63、鹅黄酒:唐杜甫《舟前小鹅儿》诗:"鹅儿黄似酒,对酒爱鹅黄。"后因以"鹅黄酒"泛指好酒。
  • 64、鹅管石:石钟乳的别名。因其中空轻薄如鹅翎管,故称。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金石三.石锺乳》。
  • 65、鹅毛扇:用鹅羽制成的扇子。三国蜀军师诸葛亮在小说和戏典中的形象是羽扇(即鹅毛扇)纶巾,故后以"鹅毛扇"作为智囊人物的标志。
  • 66、鹅毛雪:大雪。
  • 67、鹅卵石: 鹅卵石éluǎnshí (1) 小圆石,尤指被流水磨圆了的石头 英 oval-shaped pebble
  • 68、鹅眼钱:古代一种劣质的钱。
  • 69、鹅掌楸:落叶乔木,茎高17-20米,叶子大,形状像鹅掌,花黄绿色,果穗长纺锤形。是世界上珍贵的树种之一。产于我国江西、湖北等地。
  • 70、鹅溪素:鹅溪绢。借指书信。
  • 71、鹅毛片:犹鹅毛雪。
  • 72、鹅群帖:世传为王羲之子献之手笔,实为南朝宋以后好事者傅会王羲之写《道德经》换鹅事所伪造。
  • 73、鹅黄酥:即鹅黄酒。
  • 74、鹅项椅:一种靠背椅。其靠背长似鹅颈,故称。
  • 75、鹅掌风: 中医指手癣。
  • 76、鹅溪绢:亦作'鹅溪绢'。 产于四川省盐亭县鹅溪的绢帛。唐代为贡品,宋人书画尤重之。
  • 77、鹅儿黄: 1.亦作"鹅儿黄"。 2.鹅黄色。 3.指鹅黄酒。
  • 78、鹅管玉:鹅管石。
  • 79、鹅毛脡:咸鱊鱼。 唐段公路《北户录·鹅毛脡》:“恩州出鹅毛脡,乃盐藏鱊鱼,其味絶美,其细如鰕。
  • 80、鹅鸭行:形容步态蹒跚。
  • 81、鹅溪白:即鹅溪绢。
  • 82、鹅腿子:诗律八病之一。
  • 83、鹅毛素:洁白如鹅毛的绢帛。
  • 84、鹅观草:多年生草本植物。茎和叶子带紫色﹐有香气﹐花紫色或绿色。
  • 85、鹅溪蠒:鹅溪绢。
  • 86、鹅肠菜: 别名:牛繁缕、鹅肠草、石灰菜、大鹅儿肠、鹅儿肠,拉丁文名:Myosoton aquaticum Moench.石竹科、鹅肠菜属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具须根。茎上升,多分枝,长50-80厘米,上部被腺毛。
  • 87、鹅羣帖: 亦作“鹅群帖”。世传为 王羲之 子 献之 手笔,实为 南朝 宋 以后好事者傅会 王羲之 写《道德经》换鹅事所伪造。清 唐孙华《次和酬恺功院长见怀一百韵》:“字倣《鹅群帖》,文成鸡卵碑。”参阅 宋 黄庭坚《山谷题跋·鹅群帖》、宋 黄伯思《东观馀论·法帖刊误下》。亦省称“鹅帖”。清 李渔《闲情偶寄·器玩·制度》:“凡遇名流,即索新句,视其地之宽窄,以为字之大小,或作《鹅帖》行书,或作蝇头小楷。”
  • 88、鹅行鸭步: 鹅行鸭步éxíng-yābù (1) 走路时象鹅和鸭子似的,形容行动迟缓 英 walk look as if duck walk
  • 89、鹅口白疮: 1.亦作"鹅口白疮"。 2.即鹅口疮。
  • 90、鹅项懒凳:一种狭长的凳子。因其长似鹅颈且不轻易搬动,故称。
  • 91、鹅毛大雪:成语,指像鹅毛一样飘落的雪花。形容雪下得大而猛。
  • 92、鹅不食草:石胡荽的别名。
  • 93、鹅笼书生: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载:阳羡许彦负鹅笼而行,遇一书生以脚痛求寄笼中。至一树下,书生出,从口中吐出器具肴馔,与彦共饮,并吐一女子共坐。书生醉卧,女子吐一男子。女子卧,男子复吐一女子共酌。书生欲觉,女子又吐锦帐遮掩书生,即入内共眠。男子另吐一女子酌戏。后次第各吞所吐,书生以铜盘一赠彦而去。情节乃据《旧杂譬喻经》改头换面而成。后用作幻中生幻,变化无常之典。
  • 94、鹅梨角儿:一种发髻。顶端似梨柄,下部似梨身,故名。
  • 95、鹅鸭之争:指细小的矛盾。
  • 96、鹅王择乳:水乳同置一器,鹅王仅饮乳汁而留其水。比喻择其上乘精华。事见《祖庭事苑》卷五。
  • 97、鹅湖之会:比喻具有开创性的辩论会。
  • 98、鹅管石骨:来源 为腔肠动物树珊瑚科栎珊瑚的石灰质骨骼或矿物钟乳石的细长尖端部分。
  • 99、鹅存礼废:存:保存。指古代礼节形式已经消亡,仅存食物
  • 100、鹅梨旋风髻:鹅梨角儿。

鹅中间的词语

更多>>
  • 1、鹳鹅军: 1.亦作"鹳鹅军"。 2.列阵的军队。
  • 2、换鹅经: 指《黄庭经》,或谓《道德经》。
  • 3、换鹅书:指王羲之的书法。
  • 4、换鹅手: 指在书法上深有造诣的人。
  • 5、换鹅群: 犹换鹅。
  • 6、金鹅蕊:桂花。
  • 7、嫩鹅黄: 1.像小鹅绒毛的浅黄色。 2.谓鹅黄酒。
  • 8、天鹅绒:一种布料。为丝织物或毛织品。
  • 9、头鹅宴: 1.指皇帝举行的头鹅御宴。
  • 10、头鹅燕: 1.见"头鹅宴"。
  • 11、捉鹅头:故意寻人过失,乘机敲诈勒索。
  • 12、雁鹅菌: 又名重阳菌、寒菌、玉茹、雁窝菌。
  • 13、美鹅鹅: 洛克王国,风属性翼系宠物。
  • 14、池鹅夜击: 唐代安·史之乱后,吴元济继李希烈、吴少诚、吴少阳等人之后,割据淮西。
  • 15、鸡争鹅斗:比喻争吵。
  • 16、鸡声鹅斗:比喻吵吵闹闹,彼此不和。
  • 17、鸡生鹅斗: 1.见"鸡争鹅斗"。
  • 18、笼鹅家世:指晋书法家王羲之的后裔。
  • 19、千里鹅毛: 比喻情深义重的微小礼品。
  • 20、水尽鹅飞:水枯竭,鹅飞离。比喻恩情断绝,一无所有。
  • 21、水净鹅飞: 见“水尽鹅飞 ”。
  • 22、水浄鹅飞: 水枯竭,鹅飞离。比喻恩情断绝,一无所有。
  • 23、鸭步鹅行: 鸭步鹅行yābù-éxíng (1) 形容人步履蹒跚,像鹅鸭一样 英 wobble along like a duck or a goose
  • 24、摇鹅毛扇: 摇鹅毛扇yáo émáoshàn (1) 旧小说或戏曲中,描写的军师、谋士右手拿羽毛扇。后来用“摇鹅毛扇”比喻出谋划策。也作“摇羽毛扇” 英 intriguer
  • 25、天鹅普查:天鹅普查
  • 26、鸭行鹅步: 鸭行鹅步yāxíng-ébù (1) 见“鸭步鹅行” 英 walk in the way of a duck
  • 27、水静鹅飞: 水静鹅飞是汉语词语,是指寂寞、低落、萧条。
  • 28、天鹅领主:洛克王国宠物,2012年7月13日开放后获得,是翠顶天鹅的超进化形态。
  • 29、凝脂鹅腮:貌美艳丽,像涂了胭脂的鹅腮,嫣红的,而且的皮肤洁白柔润,绰约多逸态。
  • 30、水凈鹅飞:水枯竭,鹅飞离。比喻恩情断绝,一无所有。
  • 31、千里送鹅毛: 亦作“千里寄鹅毛”。
  • 32、千里寄鹅毛: 见“千里送鹅毛 ”。
  • 33、癞虾蟆想吃天鹅肉: 词语解释癞虾蟆想吃天鹅肉[ lài há má xiǎng chī tiān é ròu ]⒈  比喻妄想得到不可能得到的东西。引证解释⒈  比喻妄想得到不可能得到的东西。引《儒林外史》第三回:“你自己只觉得中了一个相公,就‘癩虾蟆想吃起天鹅肉’来!”亦作“癩蛤蟆想吃天鹅肉”。 《红楼梦》第十一回:“‘癩蛤蟆想吃天鹅肉’,没人伦的混账东西,起这样念头,叫他不得好死!”茅盾 《霜叶红似二月花》五:“不过--老伯的十年征信录早已办好,他们也是枉费心机,叫做癞蛤蟆想吃天鹅肉!”高玉宝 《高玉宝》第四章:“连账都还不起的穷小子,还想念书,真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国语辞典癞虾蟆想吃天鹅肉[ lài há ma xiǎng chī tiān é ròu ]⒈  (谚语)​比喻痴心妄想,不自量力。引《文明小史·第二九回》:「你也真正自不量力,癞虾蟆想吃天鹅肉了。这是有钱的人阔老官做的事,怎么你也想学要起这个来呢?」
  • 34、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词语解释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lài há ma xiǎng chī tiān é ròu ]⒈  见“癞虾蟆想吃天鹅肉”。引证解释⒈  见“癩虾蟆想吃天鹅肉”。
  • 35、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比喻礼物虽然微薄,却情谊深重。

鹅结尾的词语

更多
  • 1、都鹅:野鹅。体大,故名。
  • 2、斗鹅: 1.亦作"斗鹅"。 2.使鹅相斗的博戏。
  • 3、封鹅: 宋代的一种宰鹅祈禳之法。
  • 4、鴚鹅:说文解字:鴚鹅也。长脰善鸣,峩首似傲,故曰鹅。古亦指野鹅。
  • 5、鹳鹅:  
  • 6、黑鹅:草名。《管子.地员》﹕"觳土之次曰五凫。五凫之状﹐坚而不胳。其种陵稻﹐黑鹅﹑马夫。"尹知章注﹕"黑鹅﹑马夫﹐皆草名也。"一说为陵稻之属。见清王绍兰注。
  • 7、鸿鹅: 传说中的鸟名。
  • 8、换鹅: 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写经换鹅的典故。
  • 9、鴐鹅: 1.亦作"鴐鹅"。 2.野鹅。
  • 10、驾鹅: 1.亦作"驾鹅"。 2.野鹅。
  • 11、金鹅:金色的鹅。金色鹅形饰品。 金制的鹅形酒器。
  • 12、笼鹅:以笼置鹅。《晋书.王羲之传》:'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羲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赠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后以'笼鹅'指王羲之以字换鹅事。
  • 13、木鹅: 1.木制的鹅。浮水工具。 2.木制的鹅。测水深浅的工具。 3.木制的鹅。攻城的战具。 4.洲名。安徽桐城县有木鹅洲。相传五代周世宗与南唐割江为界,以木鹅浮江中,随其所至,以定南北;鹅沿洲东下,故以木鹅为名。
  • 14、闹鹅:即闹蛾。
  • 15、酿鹅: 1.食品。即糟鹅。
  • 16、桑鹅:即桑耳。
  • 17、神鹅:用来祭神的鹅。
  • 18、双鹅: 1.《晋书.五行志中》﹕"孝怀帝永嘉元年二月﹐洛阳东北步广里地陷﹐有苍﹑白二色鹅出﹐苍者飞翔冲天﹐白者止焉。此羽虫之孽﹐又黑白祥也。陈留童养曰﹕'步广﹐周之狄泉﹐盟会地也。白者﹐金也﹐国之行也。苍为胡象﹐其可尽言乎?'是后﹐刘元海﹑石勒相继乱华。"后诗文中以"双鹅"为兵乱之典。
  • 19、淘鹅:即淘河。鹈鹕的别名。
  • 20、天鹅:鸟名,即鹄。形状象鹅而体形较大,全身白色,上嘴分黄色和黑色两部分,脚和尾都短,脚黑色,有蹼。
  • 21、头鹅:指辽金皇帝春天狩猎时最初捕得的大天鹅。
  • 22、雁鹅:江南方言。褐色鹅。四川方言。称雁。
  • 23、野鹅:鸟名。
  • 24、鸼鹅: 鴸鸟。
  • 25、子鹅: 幼鹅,嫩鹅。
  • 26、企鹅: 企鹅qǐ’é (1) 企鹅科的各种短腿而不会飞的水鸟,产于南半球,在陆地上直立而笨拙地行走,身上披覆短、硬、鳞形的羽,主要食甲壳类、软体动物和鱼 英 penguin
  • 27、塘鹅: 词语解释⒈  即“鹈鹕”。
  • 28、道士鹅:《晋书.王羲之传》载:山阴道士养好鹅,羲之因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赠。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后因以为典实。
  • 29、鹘打鹅:曲名。
  • 30、黑天鹅: 黑天鹅hēitiān’é (1) 澳大利亚一种天鹅( Cygnus atratus ),身体黑色,具白色翼尖和红色的嘴 英 black swan
  • 31、换白鹅:犹换鹅。
  • 32、换群鹅:犹换鹅。
  • 33、减脚鹅:鸭的别称。
  • 34、雒阳鹅:洛阳的鹅。常用为胡人兵乱之典。雒﹐通"洛"。
  • 35、没头鹅: 1.天鹅群飞,为首的一只叫做头鹅。鹅群失去带头的鹅,称做"没头鹅"。多用以形容慌张无主的样子。
  • 36、狮头鹅: 鹅的品种之一。体形大,羽毛灰白色,头上长着黑色带黄斑的瘤状物,略似狮头。生长快,成熟早,肉质优良。
  • 37、逸少鹅:典出《晋书.王羲之传》:'﹝王羲之﹞性爱鹅……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羲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赠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后以'逸少鹅'﹑'逸少鹅'为羲之爱鹅的典实。
  • 38、铁脚木鹅: 1.古代测水深浅的工具。
  • 39、写经换鹅:以书写经文来换鹅。形容书法高超。
  • 40、逸少白鹅:典出《晋书.王羲之传》:'﹝王羲之﹞性爱鹅……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羲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赠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后以'逸少白鹅'﹑'逸少鹅'为羲之爱鹅的典实。
  • 41、焚琴煮鹅:把琴当柴烧,把鹤煮了吃。比喻糟蹋美好的事物。
组词大全为您提供鹅组词,鹅的组词,鹅字怎么组词,鹅字能组哪些词语,找到用鹅字组词的组词,其中鹅字在开头的组词有100个,鹅字在中间的组词有35个,鹅字在结尾的组词有41个。
  • 拼音é
  • 注音ㄜˊ
  • 笔划12
  • 繁体
  • 五笔TRNG
  • 五行

基本释义

名词(1) (形声。从鸟,我声。本义:家禽名。头大,喙扁阔,颈长,尾短。羽毛为白色或黑色)(2) 同本义。鸭科中一明确亚科的鸟 ,亲缘关系是在天鹅和鸭之间,额部有橙黄色或黑褐色肉质突起,有一高的稍扁平的嘴,腿中等长,身体通常较鸭大,颈也较鸭长。(3) 如:(4) 鹅骄(形容像鹅一般高傲);(5) 鹅顶椅(靠背高的椅子);(6) 鹅眼(古代钱币名称。魏时所锖);(7) 鹅头(讹头。讹诈,敲竹杠);(8) 鹅项懒凳(狭长的矮凳);(9) 鹅梨角儿(形容像鹅梨一样的发髻);(10) 鹅掌鸭信(鹅趾掌,鸭舌头。可做名菜) [查看更多]

E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