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扣
拼音:kè kòu
注音:ㄎㄜˋ ㄎㄡˋ

刻扣的意思

词语解释:

任意扣减,据为己有。

引证解释:

⒈ 任意扣减,据为己有。

《红楼梦》第九三回:“大约刻扣了月钱。”
清吴炽昌《客窗闲话初集·呆官》:“至刻扣工食,为上者已视为当然。”

网络解释:

刻扣

  • 刻扣,读音为kè kòu ㄎㄜˋ ㄎㄡˋ,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任意扣减,据为己有。
  •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ㄎㄜˋ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YNTJ
    • 五行

    (1)(动)用小刀子在竹、木、玉、石、金属等物品上雕成花纹、文字等。

    (2)(名)古代用漏壶记时;一昼夜共一百刻。今用钟表计时;以十五分钟为一刻:五点一~开车。

    (3)(名)时间:顷~|立~|即~|此~。

    (4)(形)形容程度极深:深~|~苦。

    (5)(形)刻薄:尖~|苛~。

    (6)同“”。

    • 拼音kòu
    • 注音ㄎㄡˋ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RKG
    • 五行

    (1)套住;搭住。

    (2)(名)器物口朝下放置或覆盖别人的东西:把碗~在桌子上。

    (3)(动)扣留;扣押:把犯人~起来。

    (4)(动)从原数额中减去一部分:~除|不折不~。

    (5)(名)(~儿)扣子:强~儿|系一个活~儿。

    (6)(名)(~儿)扣子:衣~。

    (7)(动)螺纹的一圈叫一扣:拧了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