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祆
拼音:huǒ xiān
注音:ㄏㄨㄛˇ ㄒ一ㄢ

火祆的意思

词语解释:

1.即琐罗亚斯德教。该教最初流行于伊朗和中亚细亚一带,南北朝时传入我国后称"火祆教"或"火祆",以火为善和光明的代表,以礼拜"圣火"为主要仪式。

引证解释:

⒈ 即琐罗亚斯德教。该教最初流行于伊朗和中亚细亚一带,南北朝时传入我国后称“火祆教”或“火祆”,以火为善和光明的代表,以礼拜“圣火”为主要仪式。

《旧唐书·西戎传·波斯》:“﹝波斯国﹞俗事天地、日月、水火诸神, 西域诸胡事火祆者,皆诣波斯受法焉。”
《新唐书·百官志一》:“两京及磧西诸州火祆,岁再祀,而禁民祈祭。”

字义分解

  • 拼音huǒ
  • 注音ㄏㄨㄛˇ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OOOO

(1)(~儿)物体燃烧时所发的光和焰。

(2)指枪炮弹药:~器|~力|军~|走~。

(3)火气:上~|败~。

(4)形容红色:~红|~鸡。

(5)比喻紧急:~速|~急。

(6)(~儿)比喻暴躁或愤怒:~性|冒~|心头~起。

(7)同“伙”。

(8)(Huǒ)姓。

  • 拼音xiān
  • 注音ㄒㄧㄢ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PYGD
  • 五行

(名)祆教;拜火教;波斯人琐罗亚斯特所创立;崇拜火;南北朝时传入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