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以待毙
拼音:zuò yǐ dài bì
注音:ㄗㄨㄛˋ 一ˇ ㄉㄞˋ ㄅ一ˋ
词性: 成语

坐以待毙的意思

词语解释:

坐以待毙zuòyǐdàibì

(1) 静坐等着送死。比喻遭到危难而不采取积极的措施

sit still waiting for death; await one’s doom; resign oneself to death

引证解释:

⒈ 亦省作“坐毙”。

语出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
《水浒传》第一〇八回:“杨志、孙安、卞祥与一千军士,马罢人困,都於树林下坐以待毙。”
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史九》:“善良之民,坐而待毙。”
清朱佐朝《后渔家乐》二:“贤契既同我去,夫人在此伶仃无倚,何不同奔他途,母子终须有顾,何必坐以待毙。”
吴玉章《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大家都感到与其坐以待毙,不如起而斗争。”
宋蔡絛《铁围山丛谈》卷二:“十万大师瘴厉腹疾,死者八九……盖逵承望丞相风指,因致坐毙。”
康有为《大同书》甲部第三章:“空床呻吟,无力延医,以此坐毙,不可纪称。”

国语词典:

形容面临危难,不积极奋发,坐等失败。《隋唐演义.第五八回》:「止因缺了粮饷,所以固守孤城,坐以待毙。」也作「坐而待毙」。

网络解释:

坐以待毙

  • 坐以待毙是一个成语,读音是zuò yǐ dài bì,意思是坐着等待死亡,形容在极端困难中,不积极想办法找出路。
    • 1、他面对这样大的危机,却不设法解决,难道想坐以待毙
    • 2、虽然处境艰险,但大家这种坐以待毙的态度未免过于消极,总要先尽人事而后才待天命吧?
    • 3、我们要想尽一切办法逃出去,要死生有命,不能坐以待毙
    • 4、成功者制造可能,失败者坐以待毙
    • 5、我们要么战斗到底,要么坐以待毙,没有折中的办法。
    • 6、你这样只能坐以待毙,不如想法摆脱困境。

    字义分解

    • 拼音zuò
    • 注音ㄗㄨㄛˋ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WWFF
    • 五行

    [ zuò ]

    1. 古人双膝跪地,把臀部靠在脚后跟上,这是其本义,后泛指以臀部着物而止息:席地而坐。坐待。坐垫。坐骨。坐化(佛教指和尚盘膝坐着死去)。坐禅。坐功。坐骑。

    2. 乘,搭:坐车。坐船。

    3. 坚守,引申为常驻,不动:“楚人坐其北门,而覆诸山下”。坐庄。

    4. 建筑物的位置或背对着某一方向:坐落。坐北朝南。

    5. 把锅、壶等放在火上:坐锅。

    6. 物体向后施压力:房顶往后坐。

    7. 介词,因,由于,为着:“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8. 副词(a.空,徒然,如“胡为坐自苦,吞悲仍抚膺”;b.无故,自然而然,如“如若此,则盐必坐长十倍”;c.遂,即将,如“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d.深,如“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e.正,恰好,如“西村渡口人烟晚,坐见渔舟两两归”)。

    9. 定罪:连坐。反坐。坐赃(犯贪赃罪)。

    10. 瓜果等植物结实:坐瓜。坐果。

    11. 同“”。

    • 拼音
    • 注音ㄧˇ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NYWY
    • 五行

    (1)(介)用;拿;按:~少胜多|喻之~理。

    (2)(介)依:~次就座。

    (3)(介)因:何~知之?

    (4)(介)表示目的:~待时机。

    (5)(介)〈书〉于;在(时间):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1日宣告成立。

    (6)〈书〉(连)跟‘而’相同:城高~厚;地广~深。

    (7)用在单纯的方位词前;组成合成的方位词或方位结构;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限:黄河~北|九年~前。

    • 拼音dài,dāi
    • 注音ㄉㄞˋ,ㄉㄞ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TFFY

    dài

    1. 等,等候:待到。待旦。拭目以待。

    2. 以某种态度或行为加之于人或事物:对待。招待。待遇。待人接物。

    3. 将,要(古典戏曲小说和现代某些方言的用法):正待出门,有人来了。

    dāi

    1. 停留,逗留,迟延:你待一会儿再走。

    • 拼音
    • 注音ㄅㄧˋ
    • 笔划10
    • 繁体
    • 五笔XXGX
    • 五行

    1.死(用于人时多含贬义):~命。击~。牲畜倒~。

    2.枪毙:昨天~了一个抢劫杀人犯。

    3.仆倒:多行不义必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