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寒
拼音: | chǐ hán |
注音: | ㄔˇ ㄏㄢˊ |
齿寒的意思
词语解释:
牙齿外露而寒。比喻有外忧。
齿酸。
齿酸。
引证解释:
⒈ 牙齿外露而寒。比喻有外忧。参见“脣亡齿寒”。
引《穀梁传·僖公二年》:“语曰:脣亡则齿寒,其斯之谓与。”
《旧唐书·田弘正传》:“自弘正归国, 幽、恆、鄆、蔡有齿寒之惧。”
《新唐书·窦建德传》:“二国兵不解, 唐彊郑弱,势必举郑,郑灭则大夏有齿寒之忧。”
⒉ 齿酸。
引宋孙艤《菩萨蛮·落梅》词:“一点著枝酸, 吴姬先齿寒。”
- 1、我们和他们公司是相关企业,利害与共,任何一家倒闭,都会发生唇亡齿寒的后果。
- 2、水和鱼是唇亡齿寒的关系。
- 3、俗话说唇亡齿寒,现在我唯一能想到的也就是张兄你了,看这老匹夫之势恐怕想要做第二个武登,我们此时必须要团结一心,同仇敌忾,方可与老匹夫对敌。
- 4、你坐在鞍韂上就烧不死你,再说,我们辅车相依唇亡齿寒,我不会让你死的。
- 5、每周,法庭和旁听者们都要继续听取大量的来自受害者及其家庭成员的冷人齿寒的证词。
- 6、唇亡则齿寒,户破则堂危。
字义分解
- 拼音chǐ
- 注音ㄔˇ
- 笔划8
- 繁体齒
- 五笔HWBJ
- 五行火
(1)(名)人和高等动物咀嚼食物的器官;由坚固的骨组织和釉质构成。通称牙或牙齿。
(2)(名)(~儿)物体上齿形的部分:锯~儿|梳~儿。
(3)(形)带齿儿的:~轮。
(4)(名)〈书〉年龄:~德俱尊。
(5)(动)〈书〉说到;提起:~及(说到;提及)|不足~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