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平
拼音:gū píng
注音:ㄍㄨ ㄆ一ㄥˊ

孤平的意思

词语解释:

出身寒微的士人。
旧诗近体诗格律上的一种禁忌。

引证解释:

⒈ 出身寒微的士人。

唐无名氏《玉泉子·翁彦枢》:“夫科第国家重事,朝庭委之侍郎,意者欲侍郎剗革前弊,孤平得路。”
前蜀贯休《上顾大夫》诗:“即应炳文柄,孤平去浩浩。”
宋王禹偁《谢弟禹圭授试衔表》:“伏念臣出自孤平,猥叨班列。虽累居近侍,而未免食贫。”

⒉ 旧诗近体诗格律上的一种禁忌。

王力《诗词格律》第二章第三节四:“孤平是律诗(包括长律、律绝)的大忌……在五言‘平平仄仄平’这个句型中,第一字必须用平声;如果用了仄声字,就是犯了孤平。因为除韵脚之外,只剩一个平声字了。七言是五言的扩展,所以在‘仄仄平平仄仄平’这个句型中,第三字如果用了仄声,也叫犯孤平。”

网络解释:

孤平

  • 孤平有两种定义。现在一般所奉的是现代诗律学者王力的定义。孤平自古至今没有统一的定义。唐宋时没有,直至到清代乾隆以前也还没有。
  • 一派即如王力所述(简称甲派),孤平的定义是,韵句中除韵之外只有一个平声字。由乙派所定义的孤平就会有很多种实例,任何位置,只要是两仄夹一平,就是犯孤平,如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仄。这种拗句在古人的诗中出现之多,使人觉得它根本就不是拗句。
  •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ㄍㄨ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BRCY
    • 五行

    (1)(形)幼年丧父或父母双亡的:~儿。

    (2)(形)单独;孤单:~雁|~岛。

    (3)(代)封建王侯的自称。

    • 拼音píng
    • 注音ㄆㄧㄥˊ
    • 笔划5
    • 繁体
    • 五笔GUHK
    • 五行

    (1)(形)表面没有高低凹凸;不倾斜:~坦|~板|路很~。

    (2)(动)使平:~了三亩地。

    (3)(动)跟别的东西高度相同;不相上下:~槽|~列|~局。

    (4)(形)平均;公平:~分|持~之论。

    (5)(形)安定:风~浪静|心~气和。

    (6)(动)武力镇压;平定:~叛|~乱。

    (7)(动)抑止(怒气):你~~气。

    (8)(形)经常的;普通的:~时|~淡。

    (9)(名)平声:~仄|~上去入。(Pínɡ)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