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子
拼音: | guō zi |
注音: | ㄍㄨㄛ ㄗˇ |
锅子的意思
词语解释:
锅子
(1) 某些器物上的碗状物或凹入部
例
英
(2) 火锅
例
英
引证解释:
⒈ 方言。锅。
⒉ 指火锅。
例如:涮锅子。
⒊ 某些器物上像锅的部分。
引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二部二五:“从军装的左边衣兜里取出了一个短短的、锅子很大的洋烟袋。”
国语词典:
锅的俗称。
如:「涮锅子」。
网络解释:
锅子
- 1、还有一种吃食,也延续至今,不过,不像涮锅子那样被北京人认可,已经是日渐被冷落一旁了。
- 2、我们山西特色的火锅,跟咱们北京的涮锅子区别还是挺大的。
- 3、冬季围着“锅子”转,麦德龙超市的冷冻区专为爱涮锅子的消费者辟了专区,只销涮料,其中又以各种冰冻类调制肉丸为主。
- 4、除了发电,魏全材还不怕火,用打火机烧手掌烧手臂都不怕痛,还当场在烧的火红的锅子上表演如何练铁沙掌。
- 5、“红叶豆腐”是在豆腐中拌入辣椒粉和生姜搅拌后炸制成红叶形状的食品,“红叶锅”是鹿肉涮锅子,“红叶调料汁”是把白萝卜和辣椒磨成粉末调制而成。
- 6、“芦柴棒”着急地要将大锅子里的稀饭烧滚,但是倒冒出来的青烟引起了她一阵猛烈的咳嗽。
字义分解
- 拼音guō
- 注音ㄍㄨㄛ
- 笔划12
- 繁体鍋
- 五笔QKMW
- 五行金
(1)(名)炊事用具;圆形中凹;多用铁制:一口~|铁~|沙~。
(2)(名)某些装液体加热用的器具:~炉|火~。
(3)(名)(~儿)锅子:烟袋~儿。
- 拼音zǐ
- 注音ㄗˇ
- 笔划3
- 繁体子
- 五笔BBBB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
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子。瓜子儿。子实。
3. 动物的卵:鱼子。蚕子。
4. 幼小的,小的:子鸡。子畜。子城。
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子弹(
)。棋子儿。6. 与“母”相对: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
7. 对人的称呼: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
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子。先秦诸子。
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
10. 用于计时: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
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
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子。乱子。胖子。
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子门。
1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