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土
拼音:zhái tǔ
注音:ㄓㄞˊ ㄊㄨˇ

宅土的意思

词语解释:

1.居住在平地上。 2.所居住的土地。亦指领土,疆土。

引证解释:

⒈ 居住在平地上。

《书·禹贡》:“桑土既蚕,是降丘宅土。”
孔传:“大水去,民下丘居平土,就桑蚕。”
唐徐浩《谒禹庙》诗:“肇开宅土业,永庇昏垫忧。”

⒉ 所居住的土地。亦指领土,疆土。

《文选·左思<魏都赋>》:“穷岫泄云,日月恒翳。宅土熇暑,封疆障癘。”
张载注:“吴蜀皆暑湿,其南皆有瘴气。”
清赵翼《夹马营》诗:“陈桥戴后削僭伪,已并诸国宅土中。”

国语词典:

居于平地。

网络解释:

宅土

  • 宅土 :
  • zhái tǔ
  • 1.居住在平地上。 2.所居住的土地。亦指领土,疆土。
  • 字义分解

    • 拼音zhái
    • 注音ㄓㄞˊ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PTAB
    • 五行

    (名)住所;房子:~院。

    • 拼音
    • 注音ㄊㄨˇ
    • 笔划3
    • 繁体
    • 五笔FFFF
    • 五行

    (1)(名)泥土;土壤

    (2)(名)土地。

    (3)(副)本地的;地方的:~特产|~俗。

    (4)(名)指我国民间沿用的生产技术和有关的设备、产品、人员等:~方|~招儿。

    (5)(形)不合潮流;不开通:~气。

    (6)(名)未熬制的鸦片:烟~。

    (7)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