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虫得失
拼音:jī chóng dé shī
注音:ㄐ一 ㄔㄨㄥˊ ㄉㄜˊ ㄕ
词性: 成语

鸡虫得失的意思

词语解释:

1.唐杜甫《缚鸡行》﹕"小奴缚鸡向市卖﹐鸡被缚急相喧争。家中厌鸡食虫蚁﹐不知鸡卖还遭烹。虫鸡于人何厚薄﹐吾叱奴人解其缚。鸡虫得失无了时﹐注目寒江倚山阁。"后改变原意﹐以比喻无关紧要的细微得失。

引证解释:

⒈ 后改变原意,以比喻无关紧要的细微得失。

唐杜甫《缚鸡行》:“小奴缚鸡向市卖,鸡被缚急相喧争。家中厌鸡食虫蚁,不知鸡卖还遭烹。虫鸡於人何厚薄,吾叱奴人解其缚。鸡虫得失无了时,注目寒江倚山阁。”
宋王安石《绝句》之五:“鸡虫得失何须筭,鹏鷃逍遥各自知。”
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一二五回:“民国以来,鸡虫得失,蜗角争持,闹得天翻地覆,日月无光。”

国语词典:

鸡啄虫,人食鸡。本指事情得失难以比较。唐.杜甫〈缚鸡行〉:「鸡虫得失无了时,注目寒江倚山阁。」后比喻得失循环而无定论,无关紧要。宋.周紫芝〈渔家傲.遇坎乘流随分了〉词:「遇坎乘流随分了,鸡虫得失能多少?」

网络解释:

鸡虫得失

  • 鸡虫得失,汉语成语。
  • 拼音:jī chóng dé shī
  • 释义:一般指比较小的得失,不值得计较。
    • 1、梦破千回,无可补缀,身外的蜗角微名和鸡虫得失竟是我们活下去的直接理由。
    • 2、先生对生活的观察细微,理解深刻,把生活的沉重感引入一种幽默,智慧,“鸡虫得失无了时”。
    • 3、鸡虫得失,蜗角争持,闹得天昏地暗,身败名裂,只能说明某些人操守丧尽,淈泥扬波,不是风气败坏了他们,倒是他们败坏了风气。 
    • 4、在下却说民国以来,鸡虫得失,蜗角争持,闹得天翻地覆,日月无光,要其旨归,大概不过尔尔,虽一律作如是观可也。
    • 5、即使我们胸怀天下,并不计较这点鸡虫得失,有些东西也未免让人耿耿于怀。
    • 6、事者又借其鬼蜮行为,觇彼鸡虫得失,于是风发泉涌,惟恐后时,蚁聚蜂屯,如失本性。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ㄐㄧ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CQYG
    • 五行

    (名)家禽;品种很多;嘴短;头部有鲜红肉质的冠。翅短;不能高飞:~蛋|~肉|公~|花~。

    • 拼音chóng
    • 注音ㄔㄨㄥˊ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JHNY
    • 五行

    1.  节肢动物的一类:昆虫。益虫。雕虫小技(喻微不足道的技能)。

    2.  动物的通称:大虫(老虎)。长虫(蛇)。介虫(有介壳的虫子)。

    • 拼音dé,děi,de
    • 注音ㄉㄜˊ,ㄉㄟˇ,˙ㄉㄜ
    • 笔划11
    • 繁体
    • 五笔TJGF
    • 五行

    1. 获取,接受:得到。得失。得益。得空(kòng)。得便。得力。得济。心得。

    2. 适合:得劲。得当(dàng )。得法。得体。

    3. 满意:得意。扬扬自得。

    4. 完成,实现:饭得了。得逞。得志(多指满足名利的欲望)。

    5. 可以,许可:不得随地吐痰。

    6. 口语词(a.表禁止,如“得了,别说了”;b.表同意,如“得,就这么办”)。

    děi

    1. 必须,须要:可得注意。

    2. 极舒服,极适意:这时要能洗上凉水澡,就得了。

    de

    1. 用在动词后表可能:要不得。拿得起来。

    2. 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的连接补语,表示效果或程度:跑得快。香得很。

    • 拼音shī
    • 注音
    • 笔划5
    • 繁体
    • 五笔RWI
    • 五行

    (1)(动)失掉;丢掉:丧~。

    (2)(动)没有把握住:~手|~足。

    (3)(动)找不着:迷~方向。

    (4)(动)没有达到目的:~意。

    (5)(动)改变(常态):~声。

    (6)(动)违背;背弃:~信|~约。

    (7)(动)错误;过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