迫不得已
  • 【拼音】:  

    pò bù dé yǐ

  • 【注音】:  

    ㄆㄛˋ ㄅㄨˋ ㄉㄜˊ 一ˇ

  •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 【字数】:  

    四字成语

  • 【简拼】:  

    PBDY

  • 【结构】:  

    偏正式成语

  • 【正音】:  

    迫;不能读作“pǎi”。

  • 【年代】:  

    古代成语

  •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 【辩形】:  

    迫不得已和“无可奈何”;都含有“毫无办法”的意思。但迫不得已仅用于自己;强调“出于逼迫”;“无可奈何”可用自己;也可用于别人(表示对别人没有办法);并没有“出于逼迫”的意思。

  • 成语意思

  • 解释:

    迫:逼迫;已:停止;结束。逼得毫无办法;不得不如此。

  •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王莽传上》:“将为皇帝定立妃后,有司上名,公女为首,公深辞让,迫不得已,然后受诏。”

  • 语法:

    迫不得已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不情愿。

  • 示例:

    他这样做,完全是迫不得已。

  • 英语:

    not other way

  • 俄语:

    быть вынужденным

  • 日语:

    やむを得(え)ない,…ざるを得ない

  • 其他:

    <德>sich gezwungen sehen,etwas zu tun<法>être obligé,contraint

  • 近义词:

    无可奈何必不得已出于无奈万不得已逼不得已逼上梁山何乐不为

  • 反义词:

    自觉自愿甘心情愿心甘情愿

    • 1、我军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进行了自卫反击。
    • 2、我迫不得已的离开是为了让妈妈不再那么操劳。
    • 3、总经理要他第二天早晨必须交出那份可行性论证报告,迫不得已,他只开夜车赶着写了。
    • 4、在人证、物证俱在的情况下,他迫不得已交待了事实真相。
    • 5、我写这篇反驳文章也是迫不得已,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 6、迫不得已,他只得外出谋生。

    字义分解

    • 拼音pò,pǎi
    • 注音ㄆㄛˋ,ㄆㄞˇ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RPD
    • 五行

    1. 用强力压制,硬逼:逼迫。迫害。压迫。强迫。胁迫。迫降(jiàng )。迫降(xiáng )。迫不得已。

    2. 接近:迫近。迫冬。

    3. 急促:急迫。迫切。迫不及待。

    4. 狭窄:地势局迫。

    pǎi

    1. 〔迫击炮〕一种火炮。

    • 拼音
    • 注音ㄅㄨˋ,ㄈㄡˇ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GII

    [ bù ]

    1. 副词。

    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不,我不知道。

    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不?

    • 拼音dé,děi,de
    • 注音ㄉㄜˊ,ㄉㄟˇ,˙ㄉㄜ
    • 笔划11
    • 繁体
    • 五笔TJGF
    • 五行

    1. 获取,接受:得到。得失。得益。得空(kòng)。得便。得力。得济。心得。

    2. 适合:得劲。得当(dàng )。得法。得体。

    3. 满意:得意。扬扬自得。

    4. 完成,实现:饭得了。得逞。得志(多指满足名利的欲望)。

    5. 可以,许可:不得随地吐痰。

    6. 口语词(a.表禁止,如“得了,别说了”;b.表同意,如“得,就这么办”)。

    děi

    1. 必须,须要:可得注意。

    2. 极舒服,极适意:这时要能洗上凉水澡,就得了。

    de

    1. 用在动词后表可能:要不得。拿得起来。

    2. 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的连接补语,表示效果或程度:跑得快。香得很。

    • 拼音
    • 注音ㄧˇ
    • 笔划3
    • 繁体
    • 五笔NNNN

    (1)(动)停止:争论不~。

    (2)(副)已经:时间~过。

    (3)(副)〈书〉后来;过了一会儿:~忽不见。

    (4)(副)〈书〉太;过:为~甚。〈古〉又同“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