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折
拼音: | zòu zhé |
注音: | ㄗㄡˋ ㄓㄜˊ |
奏折的意思
词语解释:
奏折
(1) 写奏章的折子
英
引证解释:
⒈ 明清两代官吏向皇帝奏事的文书,因用折本缮写,故名“奏摺”。也称“摺子”。奏折页数、行数、每行字数,皆有固定格式。
引《花月痕》第三七回:“经略笑道:‘喜事重重!’便向摺匣中取出一本奏摺,递给荷生。”
欧阳予倩《忠王李秀成》第二幕:“因为您前回上了好几个奏折议论朝政, 天王老大的不高兴。”
国语词典:
古代臣子对君主上书时用来缮写奏章的折本。《花月痕.第三七回》:「经略笑道:『喜事重重!』便向折匣中取出一本奏折,交付荷生。」也作「奏折」。
网络解释:
奏折
- 1、凌霄殿上,玉帝完全没有在蟠桃宴上的慈眉善目,几乎是咆哮地将御案上的奏折全部砸到了地上。
- 2、平时批奏折也是要翰林读给他听,他说下意见,然后由翰林代批。
- 3、这次我奉四爷之命特将这铜匣交予十三爷,这里边是苏北官员贪墨赈灾粮款的证据以及口供账目,还有四爷的奏折和一封亲笔信。
- 4、李忠封郭嘉为太守府的功曹、主簿,代替李忠处理太守府大小政事,给朝廷的奏折自然也要由郭嘉来写。
- 5、我家大人初时不信,再四访得确实,这才大怒道,本以为是西门星主的舅兄,又是世袭千户,人品必然是高明的,因此不加察访,就匆匆写了奏折举荐。
- 6、奏折递上去之前,蒋式瑆闭门数日,写奏折后,他投笔于地,感慨万千地说自己将遭受不测,为了避免连累亲友,从此闭门谢客。
字义分解
- 拼音zòu
- 注音ㄗㄡˋ
- 笔划9
- 繁体奏
- 五笔DWGD
- 五行火
(1)(名)演奏:合~|~鸣曲|~国歌。
(2)(名)发生;取得:~效|大~奇功。
(3)(名)臣子对帝王陈述意见或说明事情:~本|~功|~疏|~闻|~议|~折。
- 拼音zhē,zhé,shé
- 注音ㄓㄜ,ㄓㄜˊ,ㄕㄜˊ
- 笔划7
- 繁体摺
- 五笔RRH
- 五行火
zhē
1. 翻转,倒腾:折腾。折跟头。折个儿。
zhé1. 断,弄断:折断。折桂(喻科举及第)。折戟沉沙(形容惨重的失败)。
2. 幼年死亡:夭折。
3. 弯转,屈曲:曲折。转折。周折。折中(对不同意见采取调和态度。亦作“折衷”)。
4. 返转,回转:折返。
5. 损失:损兵折将。
6. 挫辱:折磨。挫折。百折不挠。
7. 减少:折寿(减少寿命)。折扣。
8. 抵作,对换,以此代彼:折合。折价(把实物折合成钱)。
9. 心服:折服(a.信服;b.说服)。
10. 戏曲名词,杂剧一本分四折,一折等于后来的一出:折子戏。
11. 判决:折狱。
shé1. 断:绳子折了。
2. 亏损:折本生意。
3.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