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de de |
注音: | ㄉㄜˊ ㄉㄜˊ |
词性: | 拟声词 |
得得的意思
词语解释:
2.频频;频仍。
3.特特,特地。
4.应诺之词。
5.的确,确实。
6.恰好。
7.犹答答。
8.象声词。
9.形容行走的样子。
引证解释:
⒈ 任情自得貌。
引语本《庄子·骈拇》:“夫不自见而见彼,不自得而得彼者,是得人之得而不自得其得者也。”
南朝梁何逊《西州直示同员》诗:“誓将收饮啄,得得任心神。”
宋黄庭坚《和甫得竹数本于周翰喜而作诗和之》:“人知爱酒耳,不解心得得。”
《红楼梦》第三八回:“蜡屐远来情得得,冷吟不尽兴悠悠。”
⒉ 频频;频仍。
引唐王建《洛中张籍新居》诗:“云山且喜重重见,亲故应须得得来。”
金高庭玉《柳絮》诗:“得得穿朱户,时时扑翠屏。”
⒊ 特特,特地。
引唐陆龟蒙《丁隐君歌序》:“别业在深山中,非得得行不可适到其下。”
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二十:“我得得为渠入蜀,何意见怪?”
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卷三:“纵千里万里,犹将买草鞋得得而往。”
⒋ 应诺之词。犹言好好。
引宋朱弁《曲洧旧闻》卷一:“﹝仁宗﹞一日将御朝, 温成送至殿门,抚背曰:‘官家今日不要忘了宣徽使。’上曰:‘得得。’”
⒌ 的确,确实。
引《清平山堂话本·简帖和尚》:“良人得得负奇才,何事年年被放回?”
⒍ 恰好。
引宋范成大《万州》诗:“前山如屏墻,得得正当户。”
⒎ 犹答答。作词或词组的后缀。
引叶圣陶《微波》:“十二分通脱的一个女郎,两年以后,会变成这样羞人得得的。”
⒏ 象声词。多形容马蹄声。
引清黄景仁《道中秋分》诗:“瘦马羸童行得得,高原古木听空空。”
曹禺《王昭君》第四幕:“马蹄得得,一个骑兵跑得满头大汗上。”
国语词典:
特地、专程。
如:「他骑著马,得得的跑了过来。」
网络解释:
得得
- 1、不过一旦它们赢得了战斗,等待它们的将是一场慢性的,或许也是更磨人的冲突:制止政府征收苛捐杂税,或阻止政府规定每一件事都需要层层审批,束手束脚,以至一切都变得得不偿失的角力。
- 2、此仗我军势如破竹,打得得心应手。
- 3、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
- 4、象她父亲这种厅局级干部在京城多得得用鞭子赶,她们班就有几个高干子弟,父亲也就没到省部一级的还不是一样默默无闻没人理。
- 5、拉车的马是一匹难得的骏马,通体漆黑,油光闪亮,浑身上下不见一根杂毛,骏足得得,四蹄翻飞向前去。
- 6、吴泽早已吓得瘫软如泥,在断头台上缩成一团,瑟瑟发抖,牙关叩得“得得”直响。
字义分解
- 拼音dé,děi,de
- 注音ㄉㄜˊ,ㄉㄟˇ,˙ㄉㄜ
- 笔划11
- 繁体得
- 五笔TJGF
- 五行金
dé
1. 获取,接受:得到。得失。得益。得空(kòng)。得便。得力。得济。心得。
2. 适合:得劲。得当(dàng )。得法。得体。
3. 满意:得意。扬扬自得。
4. 完成,实现:饭得了。得逞。得志(多指满足名利的欲望)。
5. 可以,许可:不得随地吐痰。
6. 口语词(a.表禁止,如“得了,别说了”;b.表同意,如“得,就这么办”)。
děi1. 必须,须要:可得注意。
2. 极舒服,极适意:这时要能洗上凉水澡,就得了。
de1. 用在动词后表可能:要不得。拿得起来。
2. 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的连接补语,表示效果或程度:跑得快。香得很。
与得得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