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之若惊
  • 【拼音】:  

    dé zhī ruò jīng

  • 【常用程度】:  

    一般成语

  • 【字数】:  

    四字成语

  • 【简拼】:  

    DZRJ

  •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 成语意思

  • 解释:

    形容过多地考虑自己的利益

  • 出处:

    《老子》第十三章

  • 字义分解

    • 拼音dé,děi,de
    • 注音ㄉㄜˊ,ㄉㄟˇ,˙ㄉㄜ
    • 笔划11
    • 繁体
    • 五笔TJGF
    • 五行

    1. 获取,接受:得到。得失。得益。得空(kòng)。得便。得力。得济。心得。

    2. 适合:得劲。得当(dàng )。得法。得体。

    3. 满意:得意。扬扬自得。

    4. 完成,实现:饭得了。得逞。得志(多指满足名利的欲望)。

    5. 可以,许可:不得随地吐痰。

    6. 口语词(a.表禁止,如“得了,别说了”;b.表同意,如“得,就这么办”)。

    děi

    1. 必须,须要:可得注意。

    2. 极舒服,极适意:这时要能洗上凉水澡,就得了。

    de

    1. 用在动词后表可能:要不得。拿得起来。

    2. 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的连接补语,表示效果或程度:跑得快。香得很。

    • 拼音zhī
    • 注音
    • 笔划3
    • 繁体
    • 五笔PPPP
    • 五行

    [ zhī ]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海”。

    • 拼音ruò,rě
    • 注音ㄖㄨㄛˋ,ㄖㄜˇ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ADKF
    • 五行

    ruò

    1. 如果,假如:若果。倘若。假若。天若有情天亦老。

    2. 如,像:年相若。安之若素。旁若无人。置若罔闻。门庭若市。

    3. 你,汝:若辈。“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4. 约计:若干(gān )。若许。

    5. 此,如此:“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6. 顺从:“曾孙是若。”

    7. 指“海若”(古代神话中的海神):“望洋向若而叹。”

    8. 指“若木”(古代神话中的树名)。

    9. 指“杜若”(古书上说的一种香草):“沐兰泽,含若芳”。若英(“杜若”的花)。

    10. 文言句首助词,常与“夫”合用:“若夫阴雨霏霏,连月不开。”

    11. 用在形容词或副词后,表示事物的状态:“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1. 〔般若〕见“般3”。

    • 拼音jīng
    • 注音ㄐㄧㄥ
    • 笔划11
    • 繁体
    • 五笔NYIY
    • 五行

    1.害怕;精神受到刺激,感到不安:~慌。吃~。

    2.惊动:打草~蛇。

    3.骡、马等受到突然刺激后狂奔起来: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