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
拼音:gān cǎo
注音:ㄍㄢ ㄘㄠˇ
词性: 名词

甘草的意思

词语解释:

甘草gāncǎo

(1) 一种豆科甘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Glycyrrhiza uralensis )。这种植物的根和根状茎用作中药。补脾和胃,缓急止痛,祛痰止咳,解毒

licorice

引证解释:

⒈ 美草。

《韩诗外传》卷五:“西方有兽名曰蹷,前足鼠,后足兔,得甘草必衔以遗蛩蛩距虚。”
《庄子·齐物论》“麋鹿食荐” 唐陆德明释文:“荐, 司马云:‘美草也。’ 崔云:‘甘草也。’”

⒉ 多年生草本植物,根有甜味,可以入药。亦可作烟草、酱油等的香料。

《淮南子·览冥训》:“今夫地黄主属骨,而甘草主生肉之药也。”
《南史·夷貊传下·宕昌》:“梁天监四年,王梁弥博来献甘草、当归。”
《古今小说·张古老种瓜娶文女》:“好甘草!性平无毒,能随诸药之性,解金石草木之毒,市语叫做‘国老’。”

⒊ 荠的别名。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杂说》:“《师旷占》曰:‘……岁欲甘,甘草先生。’”
原注:“薺”
。 宋陈师道《后山谈丛》卷二:“谚曰:甘草先生则麦熟,苦草先生则禾不熟。甘草,薺;苦草,黄蒿也。”

⒋ 藤的一种。

宋王谠《唐语林·补遗四》:“甘草非国老之药者,乃南方藤名也……以条叶俱甘,故谓之甘草藤,土人但呼为‘甘草’而已。”

⒌ 指茶。

宋陶穀《清异录·甘草癖》:“草中之甘,无出茶上者。宜追目陆氏为甘草癖。”

国语词典:

植物名。豆科甘草属,多年生草本。奇数羽状复叶,蓝紫色蝶形花。根与地下茎均可入药,有益气、泻火、解毒等功用,味甘,故称为「甘草」。除药用外,又可作为烟草、酱油等调味香料。

词语翻译

英语
licorice root
德语
Lakritze (S, Ess)​
法语
réglisse

网络解释:

甘草 (豆科甘草属植物)

  • 甘草,(学名: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别名:国老、甜草、乌拉尔甘草、甜根子。豆科、甘草属多年生草本,根与根状茎粗壮,是一种补益中草药。对人体很好的一种药,药用部位是根及根茎,药材性状根呈圆柱形,长25~100厘米,直径0.6~3.5厘米。外皮松紧不一,表面红棕色或灰棕色。根茎呈圆柱形,表面有芽痕,断面中部有髓。气微,味甜而特殊。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痰止咳、脘腹等。喜阴暗潮湿,日照长气温低的干燥气候。甘草多生长在干旱、半干旱的荒漠草原、沙漠边缘和黄土丘陵地带。根和根状茎供药用。
    • 1、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单铵联合甲砜霉素治疗掌跖脓疱病的临床疗效。
    • 2、复方甘草片主要成分为甘草浸膏粉、阿片粉、樟脑、八角茴香油等。
    • 3、第一个施针的已经退烧了,甘草五分,鹿茸二分,当归三分。
    • 4、成份新活水性柔酸,椰油氨基酸钠,甘草提取液。
    • 5、比如,大蒜烧熟内服或喝少量花椒水或服食母生或生甘草粉贴肚脐治拉肚子。甘草造句。
    • 6、王员外年轻人,你这么年纪轻轻的,怎么知道这付方子要加甘草呢?

    字义分解

    • 拼音gān
    • 注音ㄍㄢ
    • 笔划5
    • 繁体
    • 五笔AFD

    (1)(形)使人满意的;甜(跟“苦”相对):~泉|~露|同~共苦。

    (2)自愿;乐意(限于不好的事):~愿|不~落后。

    (3)(Gān)姓。

    • 拼音cǎo
    • 注音ㄘㄠˇ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AJJ
    • 五行

    (1)(名)高等植物中栽培植物以外的草本植物的统称:野~|青~。

    (2)(名)指用作燃料、饲料等的稻、麦之类的茎和叶:稻~|干~。

    (3)(名)〈口〉雌性的(多指家畜或家禽):~驴|~鸡。

    (4)(形)草率;不细致:潦~|字写得很~。

    (5)(名)文字书写形式的名称。ɑ)汉字形体的一种:~书。b)拼音字母的手写体:~书。b)拼音字母的手写体

    (6)(名)草稿:起~|~案。

    (7)(动)〈书〉起草:~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