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马
拼音:rén mǎ
注音:ㄖㄣˊ ㄇㄚˇ
词性: 名词

人马的意思

词语解释:

人马rénmǎ

(1) 全部兵力

两军人马杂遝。——·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全部人马已安全渡江
forces

(2) 指军队,泛指某集体的成员

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司马光《资治通鉴》
troops

引证解释:

⒈ 传说中的水中怪物。一本作“马人”。

晋崔豹《古今注·鱼虫》:“人马,有鳞甲,如大鲤鱼,但手足耳目鼻与人不异耳。见人良久乃入水中。”

⒉ 人与马。多指军队。

《吴子·治兵》:“凡行军之道,无犯进止之节,无失饮食之适,无絶人马之力。”
汉王褒《圣主得贤臣颂》:“周流八极,万里一息。何其辽哉,人马相得也。”
三国魏曹操《苦寒行》:“行行日已远,人马同时飢。”
《西游记》第六二回:“二位长老既不用人马,可用兵器?”

⒊ 泛指为达到某一目标而组织起来的人众。

郁达夫《西游日录》:“到了此地,我们的一批人马,已成了扇子画上的人物了。”

⒋ 指某个组织的成员。

张重光《坐写字间的人》一:“粉碎‘四人帮’后,宣传处的人马几乎全换了。”

国语词典:

人和马。

网络解释:

人马 (词语概念)

  • 人马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 rén mǎ,指军队,泛指某集体的成员。出自晋·崔豹 《古今注·鱼虫》:“人马,有鳞甲,如大鲤鱼,但手足耳目鼻与人不异耳。见人良久乃入水中。”一本作“ 马人 ”。;明·黄道周《节寰袁公传》:“及在登莱,毛帅盛自诩满浦昌城之捷,用兵不满千,不遗一矢,伏炮机发,使□自践藉,人马腾踏死者四、五万。公(袁可立)心疑之。”。
    • 1、我军把人马分作两路,一路埋伏,一路出击。
    • 2、敌人调集了大批人马
    • 3、像这样的小部队,一般说不会引起人们注意,但为着真正做到销声匿迹,按照闯王的意思,将人马分作三股。
    • 4、若各路人马聚合一处,统一出兵,完全可能象箸玉杯,扭转时局。
    • 5、大队人马风驰电掣般地进入城堡的内院。
    • 6、曹操的人马烧死的,淹死的,不计其数。

    字义分解

    • 拼音rén
    • 注音ㄖㄣˊ
    • 笔划2
    • 繁体
    • 五笔WWWW
    • 五行

    (1)(名)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男~|女~|~们|~类。

    (2)(名)每人;一般人:~手一册|~所共知。

    (3)(名)指成年人:长大成~。

    (4)(名)指某种人:工~|军~|主~|介绍~。

    (5)(名)别人:~云亦云|待~诚恳。

    (6)(名)指人的品质、性格或名誉:这个同志~很好|他~老实。

    (7)(名)指人的身体或意识:这两天~不大舒服。

    (8)(名)指人手、人材:我们这里正缺~。

    • 拼音
    • 注音ㄇㄚˇ
    • 笔划3
    • 繁体
    • 五笔CNNG
    • 五行

    (1)(名)哺乳动物;颈部有鬃;四肢强健;善跑;是重要的力畜之一;皮可制革。

    (2)(形)大:~蜂|~勺。

    (3)(Mǎ)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