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wū tóu |
注音: | ㄨ ㄊㄡˊ |
乌头的意思
词语解释:
乌头
(1) 乌头属草本植物,特指舟形乌头,花大,紫色。根茎像乌鸦的头,有毒,可入药
引证解释:
⒈ 乌鸟的头。参见“乌头白”、“乌头马角”。
引宋范成大《玻璃江一首戏效陆务观作》:“祗言日远易排遣,不道想思翻苦心。乌头可白我可去,菖花易青君易寻。”
亦为“乌头白”的略语。 清惜秋旅生《维新梦·感愤》:“壮岁从征沙漠,望穷马角乌头;暮年謫迁江州,吟尽荻花枫叶。”
⒉ 长着黑发的头。借指年少。
引唐刘禹锡《望赋》:“鹤颈长引,乌头未改。”
唐白居易《江州赴忠州至江陵以来舟中示舍第五十韵》:“乌头因感白,鱼尾为劳頳。”
明唐寅《叹世》诗之五:“人生在世数蜉蝣,转眼乌头换白头。”
⒊ 堇草或附子的别名。根茎块状,有毒,可作镇痛药。
引《国语·晋语二》“驪姬受福,乃寘鴆于酒,寘堇于肉” 三国吴韦昭注:“堇,乌头也。”
《三国演义》第七五回:“此乃弩箭所伤,其中有乌头之药,直透入骨。”
⒋ 古时指牛马等动物的后足外节。
引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养牛马驴骡》:“﹝马﹞乌头欲高。”
原注:“乌头,后足外节。”
⒌ 芡实的俗称,亦叫鸡头。
国语词典:
植物名。乌头科乌头属,多年生草本。根部纺锤形,叶互生,深绿色,深裂如掌状。夏季顶端开紫黄色花。块根含乌头碱,可入药,但毒性强,过量能麻痺中枢神经,引起体温下降,心脏麻痺致死。
网络解释:
乌头
- 1、白喉乌头为毛茛科多年生有毒植物。
- 2、“屠苏酒”由大黄、蜀椒、桔梗、桂心、防风、白术、虎杖、乌头等八味中药配成,其义为“屠绝鬼气”,“苏省人魂”。
- 3、经查乌头类药物包括川乌、草乌、附子、雪上一枝蒿。
- 4、目的比较纤维素酶、半仿生、乙醇回流提取方法对川乌中乌头碱、乌头总碱的影响,筛选最佳方法。
- 5、波特,那你说说舟形乌头和狼毒乌头有什么区别?
- 6、河水虽浊有清日,乌头虽黑有白时;惟有潜离与暗别,彼此甘心无后期!白居易。
字义分解
- 拼音tóu,tou
- 注音ㄊㄡˊ,ㄊㄡ
- 笔划5
- 繁体頭
- 五笔UDI
- 五行火
tóu
1.人身最上部或动物最前部长着口、鼻、眼等器官的部分。
2.指头发或所留头发的样式:剃~。梳~。平~。分~。你的脸形留这种~不合适。
3.物体的顶端或末梢:山~。笔~儿。中间粗,两~儿细。
4.事情的起点或终点:话~儿。提个~儿。这种日子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儿啊!
5.物品的残余部分:布~儿。蜡~儿。铅笔~儿。
6.头目:李~儿。他是这一帮人的~儿。
7.方面:他们是一~儿的。心挂两~。
8.第一:~等。~号。
9.领头的;次序居先的:~车。~马。~羊。
10.姓。
tou1.(~儿)名词后缀。 a)接于名词性词根:木~。石~。骨~。舌~。罐~。苗~。b)接于动词词根:念~。扣~。饶~。嚼~儿。看~儿。听~儿。c)接于形容词词根:准~。甜~儿。
2.方位词后缀:上~。下~。前~。后~。里~。外~。
与乌头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