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骧蠖屈
拼音: | lóng xiāng huò qū |
注音: | ㄌㄨㄥˊ ㄒ一ㄤ ㄏㄨㄛˋ ㄑㄨ |
词性: | 成语 |
龙骧蠖屈的意思
词语解释:
喻随时屈伸、上下。
引证解释:
⒈ 喻随时屈伸、上下。
引《文选·刘孝标<广绝交论>》:“盖圣人握金镜,阐风烈,龙驤蠖屈,从道污隆。”
李善注:“班固《汉书·韩彭》述曰:‘云起龙驤,化为侯王。’《周易》曰:‘尺蠖之屈,以求伸也。’”
吕延济注:“言圣人持明道,开风叶,腾之如龙,屈之如蠖,亦随时隆杀也。”
网络解释:
龙骧蠖屈
字义分解
- 拼音lóng
- 注音ㄌㄨㄥˊ
- 笔划5
- 繁体龍
- 五笔DXV
- 五行火
(1)(名)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能兴云降雨。
(2)(名)封建时代作为帝王的象征;也把龙字用在帝王使用的东西上。
(3)(名)生物学上指古代一些巨大的爬行动物;如恐龙、翼手龙等。
(4)(名)(Lónɡ)姓。
- 拼音huò
- 注音ㄏㄨㄛˋ
- 笔划19
- 繁体蠖
- 五笔JAWC
- 五行木
(名)尺蠖;尺蠖蛾的幼虫;生长在树上;颜色像树皮;行动时身体一屈一伸地前进;是害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