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除
拼音:zhì chú
注音:ㄓˋ ㄔㄨˊ

制除的意思

词语解释:

1.唐宋制,谓对三品以下﹑五品以上官员的任命为"制除"。

引证解释:

⒈ 唐宋制,谓对三品以下、五品以上官员的任命为“制除”。

宋欧阳修《归田录》卷一:“丁晋公谓自平江军节度使除兵部尚书参知政事。节度使当降麻,而朝议惜之,遂止以制除。”
宋叶绍翁《四朝闻见录·节度》:“况参预而下,等为大臣,俱用制除。”

网络解释:

制除

  • 制除是汉语词语,拼音zhì chú,释义为唐宋制,对三品以下、五品以上官员的任命为“制除”。
  • 字义分解

    • 拼音zhì
    • 注音ㄓˋ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RMHJ
    • 五行

    (1)(动)制造:~版|~币|~表|~革|~件|~冷|~品|~钱|~糖|~图|~药。

    (2)(动)拟定;规定:~定|因地~宜。

    (3)(动)用强力约束;限定;管束:~伏|管~。

    (4)(名)制度:法~|所有~。

    • 拼音chú
    • 注音ㄔㄨˊ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BWTY
    • 五行

    (1)(动)去掉:斩草~根。

    (2)(介)不算在内:~外。

    (3)(名)算术中用一个不是零的数把另一个数分成若干等份:六~二。

    (4)(名)台阶:庭~。

    (5)(动)封建时代指任命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