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炮
拼音:huā pào
注音:ㄏㄨㄚ ㄆㄠˋ
词性: 名词

花炮的意思

词语解释:

花炮huāpào

(1) 烟花和爆竹

fireworks and firecrackers

引证解释:

⒈ 泛指烟火、炮仗。

《儒林外史》第四一回:“到了月牙池,见许多游船在那里放花炮。”
巴金《家》十五:“花炮放完了。”

国语词典:

一种能喷火花的炮竹。

词语翻译

英语
firecracker
法语
pétard

网络解释:

花炮

  • 也称“烟花”,我国是烟花爆竹的故乡。在黑火药问世的隋、唐时期,有人把黑火药装入竹筒,利用火线点然使之爆炸,这就是早期的竹筒爆竹。人们在燃放爆竹时,常发现爆竹顶部有喷火现象,受此启发,制造出了喷花,即早期的烟花。到了宋代,我国烟花爆竹产品的品种繁多,并且具有烟、火、光、声等不同的效果。南宋时期国内已开始举办多种大型烟花晚会,当时的许多烟花爆竹制作技术一直沿用至今。
    • 1、为了环保难道不会在烟花炮竹上进行改良啊,真是舍本求末。
    • 2、过节欢乐多多元旦春节礼花炮,三八节到妇女笑。五一劳动都光荣,六一儿童把舞跳。七一八一最神圣,党旗飘军歌嘹亮。十一大庆六十年,威严震撼中国强!
    • 3、禁止在公共场所燃放烟花炮竹。
    • 4、结果,执法人员打开房门发现,屋子里堆满了成箱的花炮,有一米多高的组合烟花,三寸半的礼花弹,以及含药量超标的大鞭炮。
    • 5、“炮,放开花炮了,”瑞珏在隔壁说,声音低而且在颤动。
    • 6、朱贵对焰色反应的原理了如指掌,但是以前从来没有制造过花炮,因此内心也拿不准,自己制造的这些发色剂能不能发生作用。

    字义分解

    • 拼音huā
    • 注音ㄏㄨㄚ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AWXB

    (1)(名)(~儿)种子植物的生殖器官;也泛指可供观赏的植物:鲜~|红~|玫瑰~|杜鹃~|种~。

    (2)(名)(~儿)样子或形状像花朵的东西:雪~儿|浪~儿|菜~儿|火~儿。

    (3)(名)供观赏的烟火:烟~|礼~。

    (4)(名)(~儿)痘:天~|种~儿|出~儿。

    (5)(名)作战时受的伤:挂~儿。

    (6)(名)复杂;不真实的:~招|~言巧语。

    (7)(名)颜色错杂:~衣服|~白头发。

    (8)(名)模糊不清:眼~。

    (9)(名)指棉花:轧~。

    (10)用花或花纹装饰的:~车|~坛|~砖|~池|~厅。

    (11)比喻女子:姊妹~。

    (12)旧社会指妓女或跟妓女有关的:寻~问柳|~街柳巷|~边新闻。

    (13)姓。

    (14)(动)用;耗费:~费时间|~钱|~心思。

    • 拼音páo,bāo,pào
    • 注音ㄆㄠˊ,ㄅㄠ,ㄆㄠˋ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OQNN
    • 五行

    páo

    1. 烧:炮炙。炮烙(luò)。炮制。

    bāo

    1. 把物品放在器物上烘烤或焙:把湿衣服搁在热炕上炮干。

    2. 一种烹调方法,在旺火上急炒:炮羊肉。

    pào

    1. 重型武器的一类,有迫击炮、高射炮、火箭炮等:炮兵。炮弹。

    2. 爆竹:鞭炮。花炮。

    3. 爆破土石等在凿的眼内装进炸药后称“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