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中
拼音: | shì zhōng |
注音: | ㄕˋ ㄓㄨㄥ |
侍中的意思
词语解释:
职官名。秦置五人,往来殿内东厢奏事。汉以为加官,分掌乘舆服物,侍于君王左右,与闻朝政,为皇帝亲信重臣。魏晋以后为门下省的长官,到元代时废除。也称为「纳言」。
引证解释:
⒈ 古代职官名。 秦始置,两汉沿置,为正规官职外的加官之一。因侍从皇帝左右,出入宫廷,与闻朝政,逐渐变为亲信贵重之职。 晋以后,曾相当于宰相。 隋因避讳改称纳言,又称侍内。 唐复称,为门下省长官,乃宰相之职。 北宋犹存其名, 南宋废。参阅《文献通考·职官四》。
引《汉书·百官公卿表上》:“侍中、左右曹诸史、散骑、中常侍,皆加官……侍中、中常侍得入禁中。”
《新唐书·百官志一》:“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
清袁枚《随园随笔·古官尊卑不一》:“秦汉侍中本丞相史,不过掌虎子、捧唾壶等事。而晋以后之侍中,乃宰相也。”
国语词典:
职官名。秦置五人,往来殿内东厢奏事。汉以为加官,分掌乘舆服物,侍于君王左右,与闻朝政,为皇帝亲信重臣。魏晋以后为门下省的长官,到元代时废除。
词语翻译
德语
网络解释:
侍中
- 1、梁侍中、国子祭酒萧子云善草隶,百济国专门派使者来到建康城求其书法。
- 2、太傅、中书令、侍中奉寿圣皇太后册宝升殿,用。
- 3、庆之与江夏王义恭素不厚,发其事,帝诛义恭、元景等,以庆之为侍中、太尉,封次子中书郎文季建安县侯,食邑千户。
- 4、一旦侍中千秋之后,秦某便与高家再无瓜葛,届时挂冠而去,也不算对不住侍中的知遇之恩了……
- 5、又追赠兴之侍中、金紫光禄大夫,谥曰孝侯;道庆散骑常侍、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谥曰敬侯。
- 6、以吏部尚书刘幽求为侍中,右散骑常侍魏知古为左散骑常侍,太子詹事崔湜为中书侍郎,并同中书门下三品;书中侍郎陆象先同平章事。
字义分解
与侍中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