蛰龙
拼音:zhé lóng
注音:ㄓㄜˊ ㄌㄨㄥˊ

蛰龙的意思

词语解释:

蛰伏的龙。比喻隐匿的志士。

引证解释:

⒈ 蛰伏的龙。比喻隐匿的志士。

唐曹松《题甘露寺》诗:“旦暮然灯外,涛头振蛰龙。”
金元好问《刘曲龙潭》诗:“蛰龙何年卧,万国待霖雨。”
明梁辰鱼《浣纱记·定计》:“蛰龙困久夜长吟,欲作甘霖,定作甘霖。”

网络解释:

蛰龙 (蛰龙:词语)

  • 蛰龙,zhé lóng,即蛰伏的龙,或可译作“古时冬眠的龙”,比喻隐匿的志士。
  • 字义分解

    • 拼音zhé
    • 注音ㄓㄜˊ
    • 笔划12
    • 繁体
    • 五笔RVYJ
    • 五行

    (动)蛰伏。

    • 拼音lóng
    • 注音ㄌㄨㄥˊ
    • 笔划5
    • 繁体
    • 五笔DXV
    • 五行

    (1)(名)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能兴云降雨。

    (2)(名)封建时代作为帝王的象征;也把龙字用在帝王使用的东西上。

    (3)(名)生物学上指古代一些巨大的爬行动物;如恐龙、翼手龙等。

    (4)(名)(Lónɡ)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