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食之论
拼音: | ěr shí zhī lùn |
注音: | ㄦˇ ㄕˊ ㄓ ㄌㄨㄣˋ |
词性: | 成语 |
耳食之论的意思
词语解释:
形容听来的没有确凿根据的言论。也作“耳食之谈”、“耳食之言”。
引证解释:
⒈ 指听来的没有确凿根据的话。
引清赵翼《廿二史札记·新旧唐书一》:“今人动谓新书过旧书远甚,此耳食之论也。”
亦作“耳食之谈”。 清阮葵生《茶馀客话》卷五:“此耳食之谈,引经断狱,当不如是。”
鲁迅《朝花夕拾·无常》:“我也没有研究过小乘佛教的经典,但据耳食之谈,则在印度的佛经里,焰摩天是有的,牛首阿旁也有的,都在地狱里做主任。”
网络解释:
耳食之论
字义分解
- 拼音ěr
- 注音ㄦˇ
- 笔划6
- 繁体耳
- 五笔BGHG
- 五行火
(1)(名)人和某些动物的听觉器官:~朵。
(2)(名)形状像耳朵的东西:木~。
(3)(形)位置在两旁的:~房。
(4)文言助词;罢了:技止此~。
- 拼音shí,sì
- 注音ㄕˊ,ㄙˋ,ㄧˋ
- 笔划9
- 繁体食
- 五笔WYVE
shí
1. 吃:食肉。食欲。
2. 吃的东西:食品。粮食。零食。丰衣足食。
3. 俸禄:“君子谋道不谋食”。
4. 日月亏缺或完全不见的现象:日食。月食。
sì1. 拿东西给人吃:食母(乳母)。
- 拼音zhī
- 注音ㄓ
- 笔划3
- 繁体之
- 五笔PPPP
- 五行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海”。
与耳食之论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