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àn hóng ěr chì
ㄇ一ㄢˋ ㄏㄨㄥˊ ㄦˇ ㄔˋ
常用成语
靣紅耳赤
MHEC
联合式成语
赤;不能读作“cì”。
古代成语
中性成语
成语意思
解释:
脸和耳朵都红了。形容因羞愧、窘迫、激动或发怒而脸色涨红的样子。
出处:
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29卷:“今人有些小利害,便至于头红耳赤;子文却三仕三已,略无喜愠。”
语法:
面红耳赤联合式;作谓语、状语、补语;形容羞愧的样子。
示例:
不住的面红耳赤,意往神弛,身上不知怎样才好。(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回)
英语:
be flushed
俄语:
покраснеть до корней волос
日语:
耳(みみ)のつけねまで赤くなる
其他:
<法>rouge de honte ou de colère
反义词:
- 1、他赞美着尼基的美貌,使她羞得面红耳赤。
- 2、他们俩为这件事争得面红耳赤,谁也不让谁。
- 3、为了这道问题,我和同桌争得面红耳赤。
- 4、他一上台演讲就变得面红耳赤、语无伦次,台下的我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 5、他俩昨天为了一支笔吵地面红耳赤,今天又若无其事的在一起玩。真是一对活宝啊!
- 6、姐姐看到心爱的蛋糕被偷吃,脸色一沉,回过头来已发现她暴跳如雷、面红耳赤。
字义分解
- 拼音miàn
- 注音ㄇㄧㄢˋ
- 笔划9
- 繁体麵
- 五笔DMJD
(1)(名)头的前部;脸:~孔。
(2)(动)向着:背山~水。
(3)(名)物体的表面;有时特指某些物体的上部的一层:水~|地~|桌~|~儿。
(4)(动)当面:~谈|~洽。
(5)(名)东西露在外面的那一层或纺织的正面:鞋~|~儿。
(6)(名)几何学上称线移动所成的形迹;有长有宽;没有厚:平~|~积。
(7)(名)部位或方面:正~|片~。
(8)(助)方位词后缀:上~|前~|外~|西~。
(9)(量)用于扁平的物件:一~镜子。
(10)(量)用于会见的次数:一~镜子。
(11)(名)粮食磨成的粉;特指小麦磨成的粉:白~|豆~。
(12)(名)(~儿)粉末:药~儿。
(13)(名)面条:挂~|切~。
(14)(形)〈方〉指某些食物纤维少而柔软:~瓜。
- 拼音hóng,gōng
- 注音ㄏㄨㄥˊ,ㄍㄨㄥ
- 笔划6
- 繁体紅
- 五笔XAG
- 五行水
hóng
1. 像鲜血的颜色:红色。红叶。红灯。红尘。红包。红烧。红润。红艳艳。红口白牙。红绳系足(旧指男女前生注定的姻缘)。
2. 象征顺利或受人宠信:红人。红运。红角(jué)儿(受观众欢迎的演员)。走红。
3. 喜庆:红媒(媒人)。红蛋。红白喜事(结婚和喜丧合称)。
4. 象征革命:红军。红色根据地,红色政权。
5. 指营业的纯利润:红利。分红。
6. 特指对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的研究:红学。
gōng1. 古同“工”,指妇女的生产作业,纺织、缝纫、刺绣等。
- 拼音ěr
- 注音ㄦˇ
- 笔划6
- 繁体耳
- 五笔BGHG
- 五行火
(1)(名)人和某些动物的听觉器官:~朵。
(2)(名)形状像耳朵的东西:木~。
(3)(形)位置在两旁的:~房。
(4)文言助词;罢了:技止此~。
与面红耳赤相关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