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之高阁
拼音:shù zhī gāo gé
注音:ㄕㄨˋ ㄓ ㄍㄠ ㄍㄜˊ
词性: 成语

束之高阁的意思

词语解释:

束之高阁shùzhī-gāogé

(1) 把东西捆起来,放在高架子上面,比喻弃置不用,不再过问

shelve;lay aside and neglect;put sth.away unheeded

引证解释:

⒈ 把东西捆起来放在高高的阁楼上面。谓弃置不用。

《晋书·庾翼传》:“京兆杜乂,陈郡殷浩,并才名冠世,而翼弗之重也;每语人曰:‘此辈宜束之高阁,俟天下太平,然后议其任耳。’”
清梁绍壬《两般秋雨盦随笔·识字》:“读书必须识字,今人口习授受,漫不经心,《説文》、《玉篇》等书,束之高阁矣。”
周恩来《论统一战线》:“到南京撤退,他又把这个决议束之高阁,直到现在还没有承认。”
亦省作“束高阁”、“束阁”。 唐韩愈《寄卢仝》诗:“《春秋》三《传》束高阁,独抱遗经究终始。”
宋陆游《醉歌》:“读书三万卷,仕宦皆束阁。”
康有为《请废八股试帖楷法试士改用策论折》:“读《礼记》则严删国恤,学《春秋》则束阁三《传》。”

国语词典:

把东西捆起来,放置于高楼上。比喻弃置不用。《晋书.卷七三.庾亮传》:「京兆杜乂、陈郡殷浩并才名冠世,而翼弗之重也,每语人曰:『此辈宜束之高阁,俟天下太平,然后议其任耳。』」也作「置之高阁」。

词语翻译

英语
tied up in a bundle on a high shelf, to put sth on the back burner, no longer a high priority
德语
etwas ad acta legen (V, Sprichw)​
法语
laisser de côté, mettre qch au rancart

网络解释:

束之高阁

  • 束之高阁,读音是shù zhī gāo gé,意思是捆起来以后放在高高的架子上,比喻放着不用、丢在一旁不管,也比喻把某事或某种主张、意见、建议等搁置起来,不予理睬和办理。
    • 1、如果学了一点理论知识,只是空谈一阵,束之高阁,不去实践,这样的理论再也是没有用的。
    • 2、有效的土壤管理方法常被束之高阁
    • 3、这本书他看不懂,随便翻了一下就束之高阁了。
    • 4、再的理论,如束之高阁,不运用于实践,也是没有用处的。
    • 5、一个早已"束之高阁"的计划不日将付诸实施。
    • 6、希望这一次他们不会把我的计划束之高阁

    字义分解

    • 拼音shù
    • 注音ㄕㄨˋ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GKII
    • 五行

    (1)(动)捆缚;系(jì)

    (2)(名)用于捆在一起的东西:一~鲜花。

    (3)(名)聚集成一长条的东西:电子~。

    (4)(动)控制;约束:拘~|~手~脚。

    (5)姓。

    • 拼音zhī
    • 注音
    • 笔划3
    • 繁体
    • 五笔PPPP
    • 五行

    [ zhī ]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海”。

    • 拼音gāo
    • 注音ㄍㄠ
    • 笔划10
    • 繁体
    • 五笔YMKF
    • 五行

    (1)(形)从下向上距离大;离地面远(跟‘低’相对)

    (2)(形)高度:那棵树有两丈~|书桌长四尺;宽三尺;~二尺五。

    (3)(形)在一般标准或平均程度之上:~速度|体温~|见解比别人~。

    (4)(形)等级在上的:~等|~级。

    (5)(形)敬辞;称别人的事物:~见。

    (6)(形)酸根或化合物中比标准酸根多含一个氧原子的:~锰酸钾(KMnO4)。

    (7)(形)(Gāo)姓。

    • 拼音
    • 注音ㄍㄜˊ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UTKD
    • 五行

    (1)(名)古代放在门上用来防止门自合的长木桩。后指门限。

    (2)(名)藏书的地方。

    (3)(名)中国传统建筑物的一种。其特点是通常四周设隔扇或栏杆回廊;供远眺、游憩、藏书和供佛之用。

    (4)(名)特指女子的卧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