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娘
拼音: | qiū niáng |
注音: | ㄑ一ㄡ ㄋ一ㄤˊ |
秋娘的意思
词语解释:
秋娘
(1) 唐代歌伎常用的名字,有时用为善歌貌美的歌伎的通称
英
引证解释:
⒈ 亦作“秋孃”。 唐代歌妓女伶的通称。
引唐白居易《琵琶引》:“曲罢曾教善才伏,妆成每被秋娘妒。”
唐元稹《赠吕二校书》诗:“共占花园争赵辟,竞添钱贯定秋娘。”
⒉ 唐时金陵女子,姓杜,名秋娘。本为李錡妾,后錡叛变被诛,入宫有宠于宪宗,穆宗立,为皇子傅姆,皇子废, 秋娘赐归故乡,穷老而终。见唐杜牧《杜秋娘》诗序。后用以泛指年老色衰的妇女。
引清沉起凤《谐铎·南部》:“至如张修来《思春》一齣,虽秋孃老去,犹似十三四女郎。”
清赵翼《扬州观剧》诗:“秋娘老去容颜减,犹仗声名压后生。”
《花月痕》第五二回:“莫怪他,对华筵,珠泪倾,触动了,老去秋娘无限情。”
⒊ 指蝉。
引明顾起元《客座赘语·纪虫》:“南都呼小虫曰蜘蟟,曰秋娘。”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章:“两个秋娘在树上一递一声地叫唤。”
国语词典:
唐代歌妓常以「秋娘」为名,有名者如谢秋娘、杜秋娘等。因以秋娘泛称歌妓。
网络解释:
秋娘
秋娘 (汉语词语)
- 1、曲罢常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 2、段安节《乐府杂录》中记载《望江南》始自朱崖李太尉镇浙日,为谢秋娘所撰,本名《谢秋娘》,后改此名。
- 3、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 4、一剪梅·舟过吴江,蒋捷,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浇。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 5、忆江南,又名望江南、谢秋娘、安阳、江南、步虚声、春去也、望江梅、望蓬莱、梦江南、梦江口、梦仙游、归塞北、思晴。
- 6、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字义分解
- 拼音qiū
- 注音ㄑㄧㄡ
- 笔划9
- 繁体秋、鞦
- 五笔TOY
- 五行金
(1)(名)秋季:深~|~风|~雨。
(2)(名)庄稼成熟或成熟时节:麦~|大~。
(3)(名)指一年的时间:一日不见;如隔三~。
(4)(名)指某个时期(多指不好的):多事之~|危急存亡之~。
(5)(名)姓。
与秋娘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