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剑
拼音:hàn jiàn
注音:ㄏㄢˋ ㄐ一ㄢˋ

汉剑的意思

词语解释:

指汉高祖刘邦斩白蛇之剑。

引证解释:

⒈ 指汉高祖刘邦斩白蛇之剑。

唐卢照邻《明月引》:“见胡鞍之似练,知汉剑之如霜。”
唐李贺《出城寄权璩杨敬之》诗:“自言汉剑当飞去,何事还车载病身?”

网络解释:

汉剑

  • 汉剑,顾名思义就是兴盛于汉代的钢铁剑。由于汉代冶铁业的发展突破了青铜剑的长度限制,汉剑剑体日益轻薄窄长且剑锋更尖锐,西汉早期就已取代青铜剑广泛应用于军事中(长安城武库出土11把剑清一色铁剑无青铜剑),及至东汉,偶有做青铜剑于佩戴把玩墓葬用。作为最后的战场使用剑,汉剑在中国刀剑历史上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具体形制参照博物馆里的汉代出土文物,通常一米一以下以单手剑为主流,一米二以上则双手为主。其本身设计就体现着秦汉时期粗犷大气的风格,平直的剑身是为正气,狭长的剑刃是为霸气。现代工艺产品由于大多参照了倭刀的刃柄比(2.5:1),而只能称为汉代风格剑,即仿汉剑。(右图为上海博物馆藏六面汉剑)
  • 字义分解

    • 拼音hàn
    • 注音ㄏㄢˋ
    • 笔划5
    • 繁体
    • 五笔ICY

    (1)(名)朝代;公元前206—公元220年;刘邦所建。参看〔西汉〕、〔东汉〕。

    (2)(名)后汉。

    (3)(名)元末农民起义领袖陈友谅所建的政权(13601363)。

    (4)(名)汉族:~人|~语。

    (5)(名)男子:老~|好~|英雄~|彪形大~。

    (6)(名)指银河:银~。

    • 拼音jiàn
    • 注音ㄐㄧㄢˋ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WGIJ
    • 五行

    (名)古代兵器;青铜或铁制成;长条形;一端尖;两边有刃;可以佩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