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米
拼音: | jiǎ mǐ |
注音: | ㄐ一ㄚˇ ㄇ一ˇ |
甲米的意思
词语解释:
清代发给八旗兵丁的禄米。
引证解释:
⒈ 清代发给八旗兵丁的禄米。
引清薛福成《应诏陈言疏》:“臣又闻京仓支用,以甲米为大宗,八旗兵丁不惯米食,往往由牛录章京领米易钱,折给兵丁。”
《清史稿·食货志二》:“大抵京、 通两仓所放米,曰官俸,曰官粮,亦名甲米,二者去全漕十之六。”
章炳麟《中华民国解》:“彼满人而欲有代议士之资格邪?宜俟革命以后,尽裁甲米,退就农耕,乃始为与汉人同化,然后得与中国之政治耳。”
网络解释:
甲米
字义分解
- 拼音jiǎ
- 注音ㄐㄧㄚˇ
- 笔划5
- 繁体甲
- 五笔LHNH
(1)(名)天干的第一位。参看〔干支〕。
(2)(动)居第一位:~等|桂林山水~天下。
(3)(名)(Jiǎ)姓。
(4)(名)爬行动物和节肢动物身上的硬壳:龟~。
(5)(名)手指和脚趾上的角质硬壳:指~。
(6)(名)围在人体或物体外面起保护作用的装备;用金属、皮革等制成:盔~|装~车。
(7)(名)旧时的一种户口编制;参看〔保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