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人
拼音:yì rén
注音:一ˋ ㄖㄣˊ

义人的意思

词语解释:

1.言行符合正义或道德标准的人。
2.秦 汉 时加给西南一种少数民族的称谓。
3.又拼tzaddiq。
4.指体现犹太教理想的人。

引证解释:

⒈ 言行符合正义或道德标准的人。

《墨子·非命上》:“义人在上,天下必治。”
《史记·伯夷列传》:“﹝武王﹞东伐紂,伯夷、叔齐叩马而諫……左右欲兵之。 太公曰:‘此义人也。’”
晋葛洪《抱朴子·行品》:“篤始终於寒暑,虽危亡而不猜者,义人也。”

⒉ 秦汉时加给西南一种少数民族的称谓。按秦昭王时有白虎为害,后为板楯人射杀,遂一户免其一顷田之税,虽有十妻,不输口算之钱。参阅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

《后汉书·南蛮西南夷传·板楯蛮夷》:“板楯七姓,射杀白虎立功,先世復为义人。”

国语词典:

信守道义的人。

网络解释:

义人

  • 义人,道义人士,亦或:义士仁人。人以环境为本,义在科技兴邦。“义人”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趋势。是人们所应追求的一种精神美满幸福的最高境界,如仙境、大同、天堂、极乐、共产之社会。
    • 1、在审判时,偏袒恶人、屈枉义人,是不对的。
    • 2、出席联欢会的“两航”起义人员及北京航联会的会员。
    • 3、义人顾惜牲畜的生命主,恶人都是残暴不仁。
    • 4、义人的路象黎明的光,越照越明,直到日午。
    • 5、若是义人仅仅得救,那不虔敬和犯罪的人,将有何地可站呢。
    • 6、康健的用不着医生,有病的人才用得着。我来本不是召义人,乃是召罪人。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ㄧˋ
    • 笔划3
    • 繁体
    • 五笔YQI
    • 五行

    1.  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正义。义不容辞。义无反顾。仗义直言。

    2.  合乎正义或公益的:义举。义务。义愤。义演。见义勇为。

    3.  情谊:义气。恩义。义重如山。

    4.  意思,人对事物认识到的内容:意义。含义。释义。微言大义。

    5.  指认为亲属的:义父。

    6.  人工制造的(人体的部分):义齿。义肢。

    7.  姓。

    • 拼音rén
    • 注音ㄖㄣˊ
    • 笔划2
    • 繁体
    • 五笔WWWW
    • 五行

    (1)(名)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男~|女~|~们|~类。

    (2)(名)每人;一般人:~手一册|~所共知。

    (3)(名)指成年人:长大成~。

    (4)(名)指某种人:工~|军~|主~|介绍~。

    (5)(名)别人:~云亦云|待~诚恳。

    (6)(名)指人的品质、性格或名誉:这个同志~很好|他~老实。

    (7)(名)指人的身体或意识:这两天~不大舒服。

    (8)(名)指人手、人材:我们这里正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