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仁取义
chéng rén qǔ yì
ㄔㄥˊ ㄖㄣˊ ㄑㄨˇ 一ˋ
常用成语
成仁取義
CRQY
联合式成语
古代成语
褒义成语
仁;不能写作“人”。
成语意思
- 1、中国历史上成仁取义的人物很多,史可法就是其中一位。
- 2、军人就是要以身许国,把成仁取义的道理永记在心中。
- 3、文天祥成仁取义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 4、先烈们在关键时刻都选择了成仁取义的道路,为革命献出了生命。
- 5、儒家荣辱观以追求成仁取义为价值取向,是以群体为本位,强调国家民族利益的至上性。
- 6、伯夷叔齐能够大节不夺,成仁取义,这是因为他们心中有一口气在。
字义分解
- 拼音chéng
- 注音ㄔㄥˊ
- 笔划6
- 繁体成
- 五笔DNNT
1.做好,做完:成功。完成。成就。成事。成交。成立。成婚。成仁(儒家主张的成就仁德):成人之美。玉成其事。
2.事物发展到一定的形态或状况:成形。成性。成人。自学成才。蔚然成风。
3.变为:长成。变成。
4.可以,能行:成,就这么办。
5.称赞人能力强:他办事麻利,真成。
6.够,达到一定数量:成年累(lěi)月。
7.已定的,定形的:成规。成俗。成见。成例。成竹在胸。
8.十分之一:增产三成。
9.平定,讲和:“会于稷,以成宋乱”。
10.姓。
- 拼音rén
- 注音ㄖㄣˊ
- 笔划4
- 繁体仁
- 五笔WFG
- 五行金
1. 一种道德范畴,指人与人相互友爱、互助、同情等:仁义(a.仁爱与正义;b.通情达理,性格温顺,能为别人着想)。仁爱。仁政。仁人志士(仁爱有节操的人)。仁义礼智(儒家的伦理思想)。仁至义尽。一视同仁(同样看待,不分厚薄)。
2. 果核的最内部分或其他硬壳中可以吃的部分:核桃仁儿。
3. 姓。
与成仁取义相关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