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补
拼音: | tiē bǔ |
注音: | ㄊ一ㄝ ㄅㄨˇ |
词性: | 动词 |
贴补的意思
词语解释:
[ tiē bǔ ] :
(动)对亲属朋友等予以资助:~家用。[近]补贴。
引证解释:
⒈ 修补。
引金平《绿色回归线》:“书脊、封底,用发黄的牛皮纸贴补着。”
⒉ 用钱财补助不足。
引《元典章·吏部二·选格》:“循行五十五个月,同两考;八十一个月,三考;所少同月日,缓任贴补。”
《镜花缘》第十回:“唐敖即託林之洋上船取了两封银子,给骆龙以为贴补薪水之用。”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六:“他拿了工钱,尽量省吃俭用,好不容易攒了一点钱寄回梅村镇,贴补家用。”
国语词典:
对于不足的部分加以补足。《老残游记.第五回》:「他妹夫常常在乡下机上买几匹布到城里去卖,赚几个钱贴补著零用。」《文明小史.第二○回》:「一个月总得几块钱的束修,也好贴补贴补零用。」也作「补贴」。
网络解释:
贴补
- 1、小明十分懂事,在业余时间卖报纸来贴补家用。
- 2、刘山的妻子是个家庭妇女,家务之余糊包装用纸盒,挣几枚手钱贴补家用。
- 3、那时,杨花花的女儿赵小花身患怪病,药石无灵,让这个清贫的家更加雪上加霜,有传言,赵强为贴补家用,将小花卖给人贩子,下落不明。
- 4、刘立涛又在刘明八舅的介绍下做起倒腾胡豆的生意,本钱小,赚得也不多,歹也能贴补下家用。贴补造句。
- 5、她忍住眼泪告诉记者,平时如果有空就会帮奶奶套笔贴补家用,现在上了初三作业比较多,时间常常不够用。
- 6、母亲杨兰,因为心灵手巧,给人缝缝补补,秀花、染布,一年下来,也能挣些散碎银两贴补家用。
字义分解
- 拼音tiē
- 注音ㄊㄧㄝ
- 笔划9
- 繁体貼
- 五笔MHKG
- 五行火
(1)(动)把薄片状的东西粘在另一个东西上:粘~|张~。
(2)(动)紧挨:~近|~边。
(3)(动)贴补。
(4)(名)津贴: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