侲子
拼音:zhèn zǐ

侲子的意思

词语解释:

童子。
特指作逐鬼之用的童子。

引证解释:

童子。

《新唐书·褚遂良传》:“昔秦文公时,有侲子化为雉,雌鸣陈仓 ,雄鸣南阳 。” 宋杨万里《寄题南城吴子直子常上舍兄弟社仓》诗:“活几侲子几冻黎,詔子又孙孙又子。” 明唐顺之《韈架》诗之一:“却讶缘橦诸侲子,倒投絶足试轻趫。”

特指作逐鬼之用的童子。

汉张衡《东京赋》:“方相秉鉞,巫覡操茢,侲子万童,丹首玄製。”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祝盟》:“侲子敺疫,同乎越巫之祝。”《隋书·礼仪志三》:“ 齐制,季冬晦,选乐人子弟十岁以上,十二以下为侲子,合二百四十人。”

国语词典:

汉代在驱逐疫鬼仪式中,选来逐疫的童子。

网络解释:

侲子

  • 侲子(zhèn zǐ ),又叫侲僮,即男巫,为进行祭祀活动的一类执行人员。
  • 字义分解

    • 拼音zhèn,zhēn
    • 注音ㄓㄣˋ,ㄓㄣ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WDFE

    zhèn

    1. 〔侲子〕古代在迷信活动中用以驱疫逐鬼的儿童。

    zhēn

    1. 养马人。

      • 拼音
      • 注音ㄗˇ
      • 笔划3
      • 繁体
      • 五笔BBBB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

      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子。瓜子儿。子实。

      3.  动物的卵:鱼子。蚕子。

      4.  幼小的,小的:子鸡。子畜。子城。

      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子弹(dàn)。棋子儿。

      6.  与“母”相对: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

      7.  对人的称呼: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

      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子。先秦诸子。

      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

      10.  用于计时: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

      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

      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子。乱子。胖子。

      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子门。

      1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