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niǎn zi |
注音: | ㄋ一ㄢˇ ㄗˇ |
捻子的意思
词语解释:
捻子
(1) 用来点灯、点烟斗、点火的小纸、棉捻
(2) 经捻或纺在一起的一束纤维,常用棉纱做,利用毛细作用吸油燃烧
引证解释:
⒈ 清代中叶后,在安徽、江苏北部和山东、河南等边境的农民反压迫武装。
引《官场现形记》第十六回:“庄大老爷説:‘当过捻子的人,你知道他是甚么出身?’”
《<捻军故事集>前言》:“这些故事满腔激情地描绘了捻军英雄斗争的业绩和胜利,歌唱了他们的正义和力量。”
凌力《星星草》第四章二:“说僧王,道僧王,僧王是个纸糊将,遇到捻子吓破胆,遇到遵王狗命丧!”
⒉ 用纸、纱等做成的条形或带状物。多作点燃或引火用。
引李劼人《大波》第一部第五章:“拿几根纸捻子来,我要吃烟!”
郭澄清《大刀记》第十九章:“你们不缴枪,我们就困你个油尽捻子干。”
顾笑言《你在想什么》四:“这时, 房栓已经把捻儿点着了。”
⒊ 撚子:用纸搓成的条状物或用线织成的带状物。
引沈从文《生》:“老头子把那捐条搓成一根捻子,插在耳朵边。”
国语词典:
搓紧成条的绳状物。
如:「药捻子」、「纸捻子」。
- 1、河南湖北虽然也有捻子,却都不是您直接领导的,跟咱们是貌合心离!咱们要发展自己的实力才行啊!只要实力强了!就不用怕这个怕那个了!朝廷有什么可怕的?
- 2、自捻子与清兵先后易步为骑,急需良马,此地就出现了一个马市,后来逐渐繁盛为“南牛北马”。
- 3、然而,终究这些东西有种开不了口的感觉,一个连捻子都不会的门外汉,一个连星位是什么都不知道的男孩,如何能口口声声说出“我赢了你爷爷”。
- 4、原来她慌慌张张地扔下纸卷时,并没有扔在药捻子上,现在,只剩下纸张燃烧的一点火光。
- 5、赵峥,我在口外治病,痔疮下了药捻子,非常疼痛。
- 6、山竹是夏季的一种时令水果,其又称莽吉柿、山竺、山竹子、倒捻子、凤果。
字义分解
- 拼音zǐ
- 注音ㄗˇ
- 笔划3
- 繁体子
- 五笔BBBB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
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子。瓜子儿。子实。
3. 动物的卵:鱼子。蚕子。
4. 幼小的,小的:子鸡。子畜。子城。
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子弹(
)。棋子儿。6. 与“母”相对: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
7. 对人的称呼: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
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子。先秦诸子。
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
10. 用于计时: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
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
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子。乱子。胖子。
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子门。
1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