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司
拼音:shì sī
注音:ㄕˋ ㄙ

市司的意思

词语解释:

1.即司市。古代管理市场的官员。又叫市师。 2.宋代称评定物价的机构。

引证解释:

⒈ 即司市。古代管理市场的官员。又叫市师。

《周礼·地官·司市》:“凡会同师役,市司帅贾师而从,治其市政,掌其卖儥之事。”
郑玄注:“市司,司市也。”
孙诒让正义:“与上文称市师同,以其非正官名,故或曰市师,或曰市司,无定称也。”
《唐律疏议·杂律·市司评物价》:“诸市司评物价不平者,计所贵贱,坐赃论。”

⒉ 宋代称评定物价的机构。

《宋史·食货志下八》:“置市司估物价低昂,凡内外官司欲占物价,悉於是乎取决。”

网络解释:

市司

  • 市司是日本战国时期监督京市的部门,分东西两部管理财物和物价,取缔违法营商。
  • 字义分解

    • 拼音shì
    • 注音ㄕˋ
    • 笔划5
    • 繁体
    • 五笔YMHJ
    • 五行

    (1)(名)集中买卖货物的固定场所;市场:米~|夜~。

    (2)(名)买卖货物:~惠。

    (3)(名)城市:~民|都~。

    (4)(名)行政区划单位;分直辖市和市。

    (5)(名)属于市制的(度量衡单位):~尺|~斤。

    • 拼音
    • 注音
    • 笔划5
    • 繁体
    • 五笔NGKD
    • 五行

    (1)主管。

    (2)(动)主持、操作。

    (3)(名)一级机关内一部门。

    (4)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