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兵
拼音:tú bīng
注音:ㄊㄨˊ ㄅ一ㄥ

徒兵的意思

词语解释:

1.步兵。 2.步卒所执的兵器。

引证解释:

⒈ 步兵。

《左传·隐公四年》:“诸侯之师败郑徒兵,取其禾而还。”
《史记·晋世家》:“献楚俘於周,駟介百乘,徒兵千。”
宋苏轼《策别》之十三:“今江淮之间,又有发运,禄赐之厚,徒兵之众,其为费岂可胜计哉。”
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二编第四章第四节:“封建政治制度在慢慢建立起来。军制最为明显。甲士和车战降到次要地位,徒兵和野战上升到主要地位。”

⒉ 步卒所执的兵器。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赋车籍马,赋车兵、徒兵、甲楯之数。”
杨伯峻注:“此两兵字皆指兵器,车上之战士与车下之徒卒所执兵器不同,故云车兵徒兵。”

国语词典:

步兵。

网络解释:

徒兵

  • 徒兵,指步卒所执的兵器。
  •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ㄊㄨˊ
    • 笔划10
    • 繁体
    • 五笔TFHY
    • 五行

    (1)(形)空的;没有凭借的:~劳。

    (2)(副)表示除此之外没有别的;仅仅:~留。

    (3)(副)徒然:~自惊扰。

    (4)(名)徒弟;学生。

    (5) 姓。

    (6)(名)信仰某种宗教的人:教~。

    (7)(名)同一派系的人(含贬义):暴~。

    (8)(名)人(含贬义):好色之~。

    (9)(名)徒刑。

    • 拼音bīng
    • 注音ㄅㄧㄥ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RGWU
    • 五行

    (1)(名)兵器:短~相接|秣马厉~。

    (2)(名)军人;军队:工农~|~种|骑~。

    (3)(名)军队中的最基层成员。

    (4)(名)关于军事或战争:~法|纸上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