衙兵
拼音:yá bīng
注音:一ㄚˊ ㄅ一ㄥ

衙兵的意思

词语解释:

1.唐代天子的禁卫兵。 2.唐代节度使的卫兵。

引证解释:

⒈ 唐代天子的禁卫兵。按,金吾、领军、千牛之类为卫兵;羽林、龙武、神策之类为禁军。南衙属宰相管辖,北衙归皇帝直辖,起互相监督的作用。

《新唐书·兵志》:“夫所谓天子禁军者,南、北衙兵也。南衙,诸卫兵是也;北衙者,禁军也。”

⒉ 唐代节度使的卫兵。参阅《资治通鉴·唐代宗广德元年》胡三省注。

《旧唐书·田承嗣传》:“数年之间,其众十万。仍选其魁伟强力者万人以自卫,谓之衙兵。”
《新唐书》作“牙兵”。 韩国磐《隋唐五代史纲》第二篇第十章第二节:“衙兵就是牙兵, 魏博镇的牙兵是十分强悍的, 唐人传奇《红线传》,也说田承嗣 ‘乃募军中武勇十倍者,得二千人,另外宅男,而厚其廩给,常令三百人夜直州宅’,外宅男就是义儿,也就是牙兵。”

网络解释:

衙兵

  • 衙兵yá bīng,特指 唐 代天子的禁卫兵,出处《新唐书·兵志》。
  •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ㄧㄚˊ
    • 笔划13
    • 繁体
    • 五笔TGKH
    • 五行

    (名)衙门:~役。

    • 拼音bīng
    • 注音ㄅㄧㄥ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RGWU
    • 五行

    (1)(名)兵器:短~相接|秣马厉~。

    (2)(名)军人;军队:工农~|~种|骑~。

    (3)(名)军队中的最基层成员。

    (4)(名)关于军事或战争:~法|纸上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