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龙旗
拼音: | huáng lóng qí |
注音: | ㄏㄨㄤˊ ㄌㄨㄥˊ ㄑ一ˊ |
黄龙旗的意思
词语解释:
清朝国旗。
引证解释:
⒈ 清朝国旗。
引清丘逢甲《汕头海关歌寄伯瑶》:“不然十丈黄龙旗,何尝我国无公使。”
袁鹰《悲欢·十月长安行》:“且不说你曾亲眼看到英雄的人民,怎样砍倒黄龙旗、五色旗。”
网络解释:
黄龙旗
字义分解
- 拼音huáng
- 注音ㄏㄨㄤˊ
- 笔划11
- 繁体黄
- 五笔AMWU
- 五行土
(1)(形)像丝瓜花或向日葵花的颜色:~布|~花|~色|发~。
(2)(名)指黄河:~泛区|治~|~灾。
(3)(Huánɡ)姓。
(4)(动)〈口〉事情失败或计划不能实现:买卖~了|对象~了|生意~了。
- 拼音lóng
- 注音ㄌㄨㄥˊ
- 笔划5
- 繁体龍
- 五笔DXV
- 五行火
(1)(名)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能兴云降雨。
(2)(名)封建时代作为帝王的象征;也把龙字用在帝王使用的东西上。
(3)(名)生物学上指古代一些巨大的爬行动物;如恐龙、翼手龙等。
(4)(名)(Lónɡ)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