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刑
拼音: | biān xíng |
注音: | ㄅㄧㄢ ㄒㄧㄥˊ |
鞭刑的意思
词语解释:
鞭刑在中国历史中黄帝时代就已经存在,主要为奴隶、封建时期的刑罚。
国语词典:
古代用鞭子抽打犯人的刑罚。
网络解释:
鞭刑
- 1、这时有小弟搬来了型木梯和绳,小白用眼睛斜视着凌俊说“你从马来西亚过来,鞭刑你不会不知道吧。
- 2、不按时出的,一律处以鞭刑;连续三次累教不改的,一律斩首。
- 3、他因违犯国家的酒法而被当众处以鞭刑。
- 4、学习如何做标准鞭刑从我们的立场餐饮,烘焙烹饪影片在此免费使用一台搅拌机搅拌机技术专家。
- 5、纠众伤人的最高刑罚为坐牢最长七年,或另加鞭刑。
- 6、鞭刑可以减少犯罪,采用新加坡的经验。
字义分解
- 拼音biān
- 注音ㄅㄧㄢ
- 笔划18
- 繁体鞭
- 五笔AFWQ
- 五行水
(1)(名)鞭子;赶牲口的用具:皮~。
(2)(名)古代的一种兵器;用铁做成;有节:钢~|竹节~。
(3)(名)成串的爆竹:~炮。
(4)(动)鞭打:~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