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鞭
拼音: | pú biān |
注音: | ㄆㄨˊ ㄅ一ㄢ |
蒲鞭的意思
词语解释:
以蒲草为鞭。常用以表示刑罚宽仁。
引证解释:
⒈ 以蒲草为鞭。常用以表示刑罚宽仁。
引《后汉书·刘宽传》:“吏人有过,但用蒲鞭罚之,示辱而已,终不加苦。”
唐李白《赠清漳明府侄聿》诗:“蒲鞭挂簷枝,示耻无扑抶。”
宋苏轼《次韵李端叔送保倅翟安常赴阙》:“顾我迂愚分竹使,与君谈笑用蒲鞭。”
国语词典:
用蒲草制成的鞭子。比喻宽刑。《后汉书.卷二五.刘宽传》:「吏人有过,但用蒲鞭罚之,示辱而已。」唐.李白〈赠清漳明府姪聿〉诗:「蒲鞭挂簷枝,示耻无扑抶。」也作「鞭蒲」。
网络解释:
蒲鞭
字义分解
- 拼音pú
- 注音ㄆㄨˊ
- 笔划13
- 繁体蒲
- 五笔AIGY
- 五行木
1. 多年生草本植物,生池沼中,高近两米。根茎长在泥里,可食。叶长而尖,可编席、制扇,夏天开黄色花(亦称“香蒲”):蒲黄(蒲的花粉)。蒲棒。蒲草。蒲绒。蒲扇。
2. 指“菖蒲”:蒲节。蒲月(指农历五月)。
3. 庵,用草盖的圆形屋。
4. 古同“匍”,匍伏。
5. 姓。